王朝覆滅的各種原因 第三,農民起義。秦以來大部分中國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都是農民起義,近代以前幾乎每一次朝代更迭時都有農民起義發生。有時單一的農民起義就推翻了舊王朝,如秦末、西漢末、隋末、元末農民起義,有時是農民起義和外族入侵一起終結了舊政權,如明朝末年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遍布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外有滿清鐵騎扣關,200多年的明王朝忽喇喇如大廈傾,十幾年功夫就土崩瓦解了。清王朝最後被推翻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但19世紀中葉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曾經蔓延中國大半個國土,盡管最後被鎮壓下去,但無疑給清王朝極其沉重的打擊,大大地動搖了滿清的統治基礎。太平天國起義後的清王朝,又麵臨西方列強的侵擾,盡管也曾有過洋務運動這樣的改革自救,但終究是換湯不換藥,最終難逃被推翻的命運。
無可否認,農民起義本身以及隨之而來的鎮壓對經濟發展的破壞,對社會財富的毀滅都是難以想象的。每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後,每一個舊王朝被推翻都意味著人口的大幅度減少,經幾十年、上百年發展而累積的財富都毀於一旦。伐盡蜀山之木而興建的阿房宮(杜牧“蜀山兀,阿房出”)被項羽一把火就燒掉了(“楚人一炬,化為焦土”)。東漢末年連年的戰亂和豪強軍閥混戰對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黃河流域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戶口銳減,十不剩一。“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曹操)。太平天國後,“江南富戶,十室九空”。農民起義對社會經濟的破壞使一些人貶低農民起義,認為參加農民起義的很多都是地痞流氓,農民起義對社會發展隻有破壞和倒退作用,對於這樣的論點我是很不以為然的。首先,參加農民起義的絕大多數都是貧窮的農民,單單地痞流氓是不可能構成農民起義的;第二,大規模爆發的農民起義其背景一定是政治黑暗,豪強地主和官紳強占農民土地,再加上水旱蟲等天災,農民走投無路,隻有揭竿而起,扯旗造反。因為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而造反一旦成功就可以當皇帝,坐江山,其中的誘惑對於連飯都吃不上的農民和他們的領袖如劉邦、朱元璋之流自然是難以抗拒的。陳勝吳廣起義時就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項羽在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場時也說“彼可取而代之!”第三,社會如果極度的不公平,這個社會就不可能長久穩定。王朝末年的一個共同現象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公引起不平,不平引起仇恨,從而引發抗爭和農民起義。
中國的儒家思想是很強調“中庸”的,什麽事都不要作的太過了,物極必反。一般也認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農民是最順服,最好統治的,他們隻要有口飯吃,有條生路,就不會走到造反起義的地步。按魯迅的說法,中國曆史隻有兩個階段:“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但如果連奴隸也沒法做的話,他們也就隻好造反了。這也印證了毛澤東的一句名言: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中國人不反抗則已,一旦真逼上梁山,起義造反,其破壞力卻是毀滅性的,對憎恨的或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毀之而後快,通常的作法是一把火燒掉,如項羽火燒阿房宮,李自成從北京敗退時也是縱火、搶劫、殺戮,無惡不作。至於與李自成同期起義的張獻忠,其殘酷、其病態、其滅絕人性,都是駭人聽聞的。為什麽中國人造反時會對社會財富進行如此瘋狂的破壞和毀滅,我想其原因在於這些財富從來就沒有他們的份,他們從來就沒有從統治者手中得到什麽好處,既然我得不到,不如就把它毀了。
在無路可走時,老百姓起義造反,從道義上是無可指責的,盡管農民起義客觀上對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不能因此而指責農民起義,因為導致農民起義的根源是朝廷的政治腐敗、農民的受壓迫受剝削、社會的極度不公平,誠如魯迅所言:“自有曆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要反省和批判的是造成農民起義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製度以及特別腐敗無能或殘暴的統治者。同時農民起義推翻一個特別腐朽黑暗的舊王朝,建立一個新王朝,新王朝的建立者一般都會汲取前朝或曆代亡國的教訓,采取一些與民休息、約法省禁的措施,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老百姓也過上了比較安穩的日子,這就是農民起義的積極作用。
(2/16/2011)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