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阿伯拉爾——高盧的蘇格拉底

來源: 廖康 2012-12-26 07:06: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30 bytes)
皮埃爾•阿伯拉爾——高盧的蘇格拉底

廖康


很奇怪,我一直沒見到比較司馬遷和阿伯拉爾(Pierre Abélard, 1079–1142)的文章。這兩位學者雖然相隔一千二百多年和萬裏之遙,卻有不少相似之處。前者對中國史學的影響巨大,華人尊稱他為太史公。後者對經院哲學、邏輯學和神學有長期影響,法國人讚譽他為高盧的蘇格拉底。前者為李陵求情,直言犯上而遭受宮刑;後者因自由戀愛,為人誤解而被閹割。司馬遷的《史記》因對漢武帝略有微詞而被焚毀,多虧夫人柳倩娘才保住其抄本,使之成為“史家之絕唱”並傳世不朽。阿伯拉爾關於三位一體的著作則被同時代的宗教權威認作是謗書而令其燒毀。雖然他有心心相印的妻子艾洛伊絲(Heloïse d'Argenteuil, 1090?–1164)精神上一直與他同在,但因不能在一起生活而無法保藏此書,未能使之流傳於世。但他的其它書籍和研究方法對後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中國曾有大儒寫文章說司馬遷受宮刑反而促使他發奮完成《史記》。但我以為,他即使不遭受那酷刑和奇恥大辱,也仍然會實現他對父親許下的宏願。何況他本來就是漢武帝的太史令,紀史著書是他的本職工作。然而,阿伯拉爾被一夥暴徒強行閹割倒的確是他學術生涯的重大轉機,也堪稱是歐洲中世紀的一個轉折性的事件。因為從那以後,阿伯拉爾不再熱衷於辯論,而是全力運用邏輯認真從事神學研究。他教導學生要通過懷疑,用邏輯的方法去尋求真理。“懷疑把我們引向研究,研究使我們認識真理。”他針對先前“信仰後理解”的論點,提出相反的觀點——理解後再信仰。他在研究中堅持運用邏輯和理性,為後來興起的理性主義和科學研究方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受他影響,哲學家托馬斯•阿奎納(Thomas Aquinas)把亞裏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和基督教的正統學說相結合,創立了完整的經院哲學體係——托馬斯主義。

阿伯拉爾生於貴族之家,家道殷實。他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強記博學、思維縝密。他很小就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並對哲學熱愛之極。他放棄了長子繼承權,四下求學,最後來到法國大學的前身——巴黎聖母院教堂學校,從師於當時的哲學泰鬥威廉,研究辯證法。不久,他就在邏輯辯論中勝過威廉,取代了老師的地位,自己開始收徒教課並創建了學校。那年,他才二十二歲。他在辯論中未曾一敗的英名傳遍歐洲,教書立言的美譽也廣布學界。一時間,他的弟子多達數千。

阿伯拉爾被稱為“概念論者”。他對哲學的貢獻從明確“共相”這個概念可見一斑。他根據亞裏士多德《解釋篇》的定義闡釋,共相是能夠表達眾多同類事物的概念。但阿伯拉爾與以往哲學家的觀念不同,他強調共相這個概念的產生是以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為基礎,而不像極端唯名論者那樣認為共相是沒有客觀基礎的一個純主觀的,有聲音無實體的詞語。以我們熟悉的“白馬非馬”論來說明他的思想,即“馬”是所有的馬的總稱。但“馬”這個共相來自我們對各種各樣的馬的認識,它們顏色不同,大小不一,但長相皆相似,都有鬃毛和蹄子,等等。這個抽象的概念並非來自天國或聖人的腦瓜,也不是什麽倉頡造字才出現的理念和詞語,而是以真實存在的事物為基礎,為人們所認識,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並包含於人們的理解之中的共相。對此,我們今天似乎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在一千多年前的歐洲,這是經過多次辯論才由阿伯拉爾說明並讓學者們廣為接受的觀念。公孫龍比阿伯拉爾早一千四百多年就辨明了共相與具體事物的差別。可惜他的論說被世人認作詭辯,更沒有人關心那共相是怎麽形成的。公孫龍未能產生阿伯拉爾式的作用和影響。難怪胡平感歎中國重史而輕哲。再進一步,也可以說傳統的中國文化重視具體,輕視抽象;曾經解決了不少自然科學問題,卻沒有發展出理論體係。

當阿伯拉爾春風得意時,他住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士福拜爾(Fulbert)家,條件是教福拜爾的侄女艾洛伊絲神學。艾洛伊絲是一位絕世才女,她在修道院長大,十九歲那年就已經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阿伯拉爾實際上教她的更多是哲學。艾洛伊絲長得並不是很漂亮,是她的才智和他們求知的共同愛好使阿伯拉爾與她墮入情網。不久,她懷孕了。他們去阿伯拉爾父母家,悄悄生下一個男孩,交由他妹妹撫養。不用說,福拜爾氣得要死。阿伯拉爾回到巴黎後,答應與艾洛伊絲結婚。但基於當時人們對教會學者的期待,他們必須秘密結婚,以免外人說三道四。福拜爾同意了。萬萬沒想到,艾洛伊絲卻不同意。她不想結婚,不想因此而毀壞阿伯拉爾的事業和前程。在一封信中,她寫道:“我隻想要你,而不想要你的任何東西。我既不希求婚姻的契約,也不稀罕婚姻的財產。如你所知,我尋求的不是自己的滿足和快樂,而是你的。妻子這個名稱也許更神聖、更有約束力,但對我來說,情婦更甜蜜。”艾洛伊絲認為兩人心靈、情感、肉體的吻合遠遠高於人世間的任何習俗。她不屑於遵從大眾的習俗,也不願意影響阿伯拉爾的事業。

但他們終於還是說服了艾洛伊絲回到巴黎,由福拜爾作證和很少幾個教堂執事在場,秘密結了婚。然而,福拜爾沒有守約保密。他們結婚的消息漸漸傳開,人們開始議論這對新人。古今中外人言皆可畏。阿伯拉爾的壓力越來越大。他想也許人們眼不見,心不想;就說服艾洛伊絲躲進她當年住過的修道院。這掩人耳目的權宜之計真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福拜爾以為阿伯拉爾始亂終棄,讓他侄女當了修女。盛怒之下,他組織親友半夜闖入阿伯拉爾家,強行閹割了他。前來看望阿伯拉爾的巴黎人絡繹不絕。根據他的書信體自傳《我的苦難曆程》(Historia calamitatum),那些看望和慰問令他煩不勝煩,簡直比閹割本身還讓他痛苦。不久,阿伯拉爾做了修道士,艾洛伊絲也真做了修女。這個誤會造成的悲劇,即便是天才的劇作家也想像不出來。但悲劇的一對主人公並沒有被命運擊倒,他們多年來一直魚雁傳情,而且他們的情書得以幸存,成為文學經典。據法語專家說,整個歐洲也沒有誰的情書寫得那麽感人,那麽富於文采。

阿伯拉爾的許多弟子仍舊追隨他,還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求學。他也繼續收徒施教,並在法國西北部的聖靈保惠師修道院(Oratory of the Paraclete)設立學校,繼續運用邏輯指導神學討論。而且,在艾洛伊絲的鼓勵下,阿伯拉爾還用拉丁語寫出他最有獨創性的傑作《是與否》(Sic et Non)。在書中,他提到《聖經》裏的各種表麵看來自相矛盾的觀點,但他提供大量的資料,引導讀者運用邏輯自己尋找答案。他最擅長的就是邏輯學;他相信用邏輯可以證明《聖經》的偉大,證明三位一體,加強基督徒的信念,也可以論證世間的一切。阿伯拉爾在歐洲學術界的影響越來越大,遂成為無可爭議的頭號權威。

不難想象,僅僅是指出《聖經》裏那些表麵的自相矛盾就把教會嚇壞了。索鬆宗教大會於1121年譴責阿伯拉爾搞異端邪說,並迫使他燒毀了自己有關“三位一體”的著作。阿伯拉爾遂遠遁僻壤,在魯伊修道院任院長八年。但他矢誌不移,堅持用理性闡釋《聖經》,用邏輯研究神學,並寫了倫理學著作《認識你自己》,激怒了後來獲得封聖的修道院長伯納德(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但伯納德又不敢和阿伯拉爾辯論,推說神學問題不能用邏輯來分析理論。在阿伯拉爾再三要求下,桑斯的紅衣主教終於同意於1141年召集主教會議,聽取兩人的說詞,裁決他們的爭辯。但伯納德事先已經千方百計獲得了主教們的支持。會上,伯納德致開場白後,阿伯拉爾便知大勢已去,不再作聲。他受到宗教會議的譴責,並受到教皇英諾森二世的譴責。此時,阿伯拉爾已經病體難支,他沒有再為自己竭力辯解。不久,他便病倒,死於聖馬塞爾小教堂。這位當時歐洲公認最有學問的才子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知道。”

艾洛伊絲未能與阿伯拉爾常相廝守,像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那樣當壚賣灑、鼓瑟彈箏, 過傳說中浪漫的日子。然而,她與阿伯拉爾一直以兄妹相稱,並通過書信神交情聚,為後人留下了優美的文字和感人的情懷。艾洛伊絲在女修道院漸漸贏得尊敬,成為院長。後來,她還接收了阿伯拉爾曾經主持過的聖靈保惠師修道院,收留並教育了很多貧苦的修女。阿伯拉爾的遺體就葬在這所修道院。艾洛伊絲又獨自冷清地生活了22年,她去世後葬在阿伯拉爾的身旁。

時代發展了,阿伯拉爾的理性和真知越來越為後人欣賞。而聖伯納德,隻有當人們談論阿伯拉爾時才可能提到他。阿伯拉爾和艾洛伊絲的愛情也越來越為後人理解。他們的情書讓後人在享受那飛揚的文采之餘認識到這對師生、情侶、夫妻、兄妹的真摯愛情和高尚情操。巴黎人於1817年將他們的遺體合葬在拉雪茲神甫公墓。也有人說,那隻是一座陵墓,隻有並臥的石雕,並沒有遺體。無論如何,他們終於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安葬他們的遺體,抑或隻是建造他們的陵墓,在當年就曾經為拉雪茲公墓的名聲增色。法國人浪漫的名聲也因他們而起。今天,人們多不知道阿伯拉爾的學術貢獻,畢竟高盧的蘇格拉底不是蘇格拉底。人們隻記得阿伯拉爾和艾洛伊絲的愛情悲劇。通過他們的故事,人們更多地了解到中世紀女性受教育的可能和深度,也找到了浪漫主義愛情至上的典範。再過些時日,當人們完全忘記阿伯拉爾的學術成就和研究方法時,就更不會把阿伯拉爾與司馬遷相提並論了。中國人可能會說他們更像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更像梁山伯與祝英台。說到底,愛情故事還是比學術研究更有生命力。

參見:
1. Abelard, Peter. Historia Calamitatum. Retrieved 7 December 2008.
2. Abelard, Peter (2007). The letters and other writings. Hackett Pub Co.
3. Mews, Constant (2005). Abélard and Héloï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年12月19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