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雞和蛋說起(5) ——讀黑格爾的《邏輯學》 辯證法邏輯 量變質變規律

來源: 小.劉 2012-10-24 21:12: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440 bytes)

3、量變質變規律。


黑格爾闡述了矛盾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量變質變規律。他說某物的形態除了“可以是被進一步規定的東西⑴”,即具備“質”的具體特性外,還“可以是量的”(《邏輯學》第103頁)。比如雞和蛋,除了它們在形態上有各自的具體特性以外,還存在一雞還是“多”隻雞、一隻蛋還是“多”隻蛋的狀況,可以用“量”來進行計量。


黑格爾為了說明“質”是如何會呈現出“量”的形態,從某物和他物到實有物,從實有物到有限物,從有限物到無限物,從無限物到觀念物,詳細推導出“自為之有”的概念,全方位、多角度地闡述了“量是揚棄了的自為之有(《邏輯學》第195頁)”,其篇幅很長。但黑格爾始終強調在“自為之有”中有一個“可以當作質的、自身常在的東西”(《邏輯學》第117頁),把“質”的觀念性作為闡述“量”的起點。這符合人類存在決定意識的認識過程,也就是隻有先接觸世界萬物的“質”,才能產生它們關於 “量”的概念。隻要抓住了這一點,在理解上就可以單刀直入了。


黑格爾所謂的“自為之有”就是指世間萬物可以被抽象為一個整體的觀念性的物,而反映世間萬物具體特性的“質”也可以被抽象為整體的觀念性的“質”,換言之,“自為之有”就是觀念性的“質”。這樣,“自為之有的觀念性作為總體,首先轉化為實在,而且轉化為最牢固的、最抽象的實在,即一” (《邏輯學,第167頁)。所以,“定量是被揚棄了的質”(《邏輯學》第259頁)


總之,黑格爾所說的“自為之有”、“質”和“觀念性”是一回事情,囊括起來作為總體,就是物質世界運動著的“那個自在地是一的東西(《邏輯學》第173頁)”,而且這個“一”同樣受到矛盾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支配,使“量”顯現出來了。


首先,根據矛盾規律,“一”作為世界萬物觀念性的總體,必然存在“有”和“無”二個對立麵,而這二個對立麵都可以理解為是觀念性的,黑格爾說“觀念性可以叫做無限的質”(《邏輯學》第150頁),觀念性使標誌著“質在自為之有中達到頂點,便過渡為量”(《邏輯學》第158頁)。所以“一在自身的否定中自己超出自己,但是它在自己以外所達到的東西,仍然隻是一”(《邏輯學》第172頁),即組成“一”的二個對立麵,在矛盾運動中產生的第三者仍然是“一”,也就是說“質”作為“一”是“量的起點。 


其次,根據否定之否定規律,“一”否定自己可以被理解為“彼此分離的無限性”(《邏輯學》第173頁),使“一於是就變為多個的一”(《邏輯學》第178頁),這種“一的否定的自身關係就是排斥”(《邏輯學》第171頁),產生“諸一”,所以“排斥是一自身發散為多”(《邏輯學》第178頁),“諸一”的總和組成了“多”——即“量”。


這裏還是用雞和蛋為例來加以直觀的比較說明,如果一隻母雞產了三十隻蛋,又把這三十隻蛋又孵化為雞,這一過程使“一”隻雞變為“多”隻雞。反過來,如果一隻蛋孵化為一隻母雞,這隻母雞又下了三十隻蛋,這一過程使“一”隻蛋變為“多”隻蛋。這二者都是“一”散發為“多”的過程,很顯然,“一”隻蛋變為“多”隻蛋也好,“一”隻雞變為“多”隻雞罷,都反映了雞和蛋通過在自我揚棄的相互過渡時,有一個量化的發展過程。如果把雞和蛋抽象為“質”的“一”,那麽“多”就是從“質”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量”。因此,黑格爾說“量本身就是質的揚棄”(《邏輯學》第211頁)


“質的揚棄”在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第一次否定中,產生了無限的“量”。因為這種揚棄是“到無限的進展,其形象是一條直線,在直線兩段界限上隻是無限物,而且永遠是直線”,根本“沒有起點和終點”(《邏輯學》第211頁),“質”的揚棄對“質”自身來說,隻“是建立、揚棄、再建立、再揚棄的循環往複”(《邏輯學》第245頁)的無限進展。同時在這種無限進展的過程中,“質”作為“自為之有在它那裏和在它本身中有了區別,並且將區別化為一與多及其關係” (《邏輯學》第184頁),即已經“樹立了大小的概念”(《邏輯學》第258頁),使這一條直線也被無限地量化了,它起點和終點“表現為無限大和無限小”《邏輯學》第244頁)。總之,“質”在自我揚棄的第一次否定中過渡為“量的無限進展的形式”(《邏輯學》第245頁),使“質”的無限性表現為“量”的無限性。


“質的揚棄”在在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第二次否定中,產生了有限的“定量”。因為“質”的第二次否定都是使“質”反複“回轉到自身的運動”(《邏輯學》第147頁),即不斷地“超出自身,變成他物”(《邏輯學》第147頁),這時“它所變成的他物,首先本身也是一個定量”(《邏輯學》第241頁)。而否定之否定使定量“超出自己的界限。這個超出而重又產生的界限,絕對隻是這樣的界限,即它重又揚棄自身,走向另一個更遠的界限,如此以至無限”(《邏輯學》第241頁),在這個無限過程中,“質”被揚棄而變化的狀態,直接表現為“量”的增加與減少,因而“定量之構成,就在於自身的增加與減少”(《邏輯學》第241頁),這樣就“使這些質在量上被規定”(《邏輯學》第381頁),對“質”而言,定量直接反映為“它是在它那裏的規定性的外在性”(《邏輯學》第241頁),使“質”變的過程呈現出“量”變的外在形態。


這裏仍然以雞和蛋為例,來說明黑格爾敘述的這層意思。有一隻母雞產了三十隻蛋,並將這些蛋孵化出了三十隻小雞,假如這些小雞長大後都是母雞,並且每隻母雞又產了三十隻蛋,那麽就有九百隻蛋可以孵化出九百隻雞,照這樣雞、蛋、雞、蛋、雞的循環往複,雞就會無限的發展下去。從“質”角度來看,雞就象一根直線一樣“沒有起點和終點”。而從“量”的角度來看,雞在這一根直線上麵,先是突破“一”的界限變成了“三十”,而後又突破“三十”的界限變成了九百,而且這樣如此無限的循環往複,就會突破九百的界限而走向無限多的更遠的界限。顯然,“質”作為雞的變化狀態,始終直接地表現為“量”增加與減少,它的終點應該是表現為無限大。一句話,雞在“質”變化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量變的外在形態。


最後,黑格爾認為否定之否定規律是“量”變化的內在過程,他說“既有定量的否定,又有這種否定的否定”(《邏輯學》第258頁)。在第一次否定中“定量是被揚棄了的質”(《邏輯學》第259頁),是“質”的否定。而在第二次否定中,“定量又是無限的,它超出本身,是它自己的否定,所以這種超出本身就是被否定了的質的否定,是“質”的恢複”(《邏輯學》第259頁)。還是以雞為例,在第一次否定中,一隻母雞生了三十隻蛋後衰老死去,這一過程是雞的否定。在第二次否定中,三十隻蛋孵化出了三十隻小雞,這一過程是雞的恢複。


在經過二次否定的否定之否定,一隻雞發展到三十隻雞。在此整個過程中,有很明顯的二個現象:一是如果把雞抽出來視作“質”的話,那麽剩下的就是“一”和“三十”的“量”了。二是如果把 “一”和“三十”抽出來視作“量”的話,那麽剩下的就是被視作“質”的雞了。這說明“質”的否定,是“質”作為某物,在否定的否定中必然過渡為他物,這個他物就是“量”。反過來“質”的恢複,是“量”作為某物,在否定的否定中同樣必然過渡為他物,這個他物就是“質”。這種“質”與“量”相對立而由統一的運動,與“有”與“無”的相對立而由統一的運動一樣,是相互指向的。即在“質”轉化為“量”的同時,“量”也轉化為“質”,黑格爾的這種關於量變質變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待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