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想問一下, 這裏有山東農民出身的麽?

來源: cavebear 2012-10-12 17:08: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82 bytes)

我其實很懷疑, 莫言寫的東西, 是給誰看的. 比如說, 他在山東高密老家的農民, 看不看他寫的東西, 看了以後有什麽感覺.覺不覺得爽.

當然, 如果答案是否, 也不是在貶低墨言. 人寫東西, 往往是以一個群體為素材,介紹給另一個群體,其目的往往是賣個價錢,比如說把鄉下的菠菜運到城裏. 當然等到錢賺夠了, 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比如說把一個群體的文化,精神特征,留給後代讀者,讓這些東西和自己的名字一樣不朽.

那些被代表被表現的農民, 往往未必知道這些東西. 但是, 從那個土壤出來的人, 文學青年, 知識分子, 願意思考的, 總有一些吧,他們是不是認同作者對一個文化的概括, 表現和代言? 極端的情況, 是某人把老鄉騙出來放到籠子裏,拉到市場上說, 當當當, 一陣鑼鼓, 各位看官, 別人都吃飯拉屎, 我家那個地方人吃屎拉飯, 現在表演開始啦.

可以用這個辦法去衡量其他的一些文學家. 浙江人對魯迅,湘西對嬸寵文. 四川地主對巴金, 上海金融界對矛盾, 東北人對蕭紅蕭軍, 等等.當然, 這個方法有個問題, 就是那些暴露派的, 本地的人可能不認. 我覺得這也算公平,因為暴露派的人, 往往把一個沒落崩潰係統中的東西, 拿到另一個新生係統去衡量. 而不是全麵的體現那個係統的成因,運轉機製(包括經濟的, 道德文化的)和個體的適應. 反過來,歌頌派的人也會被革命派的同鄉罵. 因為曆史總是在革命的, 舊體係的崩潰, 其中個體的滅亡,也是對曆史和人性的反映,也是文學的永恒主題. 但是這樣的作品,往往不能全麵的反映一個曆史上存在過的體係的存在原因. 任何時期的社會存在都是複雜多樣的, 過去存在的事物往往以某種形式存在於當下. 種種存在都是以人為載體的. 所以深刻的全麵的體現這種存在和矛盾的作品往往有長久的生命力.

好了, 回到家鄉評判, 我隨便想起一個住過的地方的作家, 就是NEBRASKA的 Willa Cather.她的作品永遠是鄉土的驕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