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聯,有典型的漢字撰寫特征。除了講究形式相通、內容相連和聲音協調外,還講究嚴謹的對仗。
對仗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有的純粹寫景,如:
大河流水波連波
灘頭蘆葦棵連棵
有的以物喻人,如: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有的描寫做生意,如: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其實對仗是寫作的一種構思技巧,常見於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文章之中,可以使立意深入淺出,如:
荀子: 天地合而萬物生
陰陽合而起變化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墨子: 誌不強者智不達
言不信者行不果
孟子: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最典型的是清朝人陳譫然在《遷都建藩議》中,用對仗構思技巧寫下的二句話:
不謀萬世者不足於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於謀一域
作者雖然說不是為對聯而寫,卻勝似寫對聯,其中不僅“全局”與“萬世”相對仗,“一域”與“一時”相對仗,而且“全局”與“萬世” 為整體,“一域”和“一時”為局部,“全局”與“一域”為空間,“萬世” 與“一時”為時間。由於巧妙地引入了“整體與局部、空間與時間”的辯證法要素,全聯雖二十二個字,卻穿越時空,氣吞山河,寓意及其深刻,成為現今戰略家最念念有詞的二句話。
不僅中國人如此,西方人也是如此。黑格爾在寫《邏輯學》的時候,也以“有”與“無”相對仗作為闡述辯證法思維邏輯的起點,他說“有與無是統一不可分的環節,而這統一又與有、無本身不同,所以對有、無說來,它是一個第三者,這個第三者的形式,就是變”。“有、無——變”的構思巧妙之處,還在於他又接著說:“在每一現實事物和思想中,都不難指出這種有與無的統一”, 這樣,就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冷與熱、幹與濕、動與靜、生與死、老與少、正確與錯誤等等,統統用抽象的“有”和“無”概括起來了。
在中國的廟宇裏,有不少對仗工整、文字簡潔、立意深刻和敘事含蓋麵廣的名聯,其中以武侯祠最為著名。
陝西漢中勉縣有一座武侯祠,在四川成都有一座漢昭烈廟,也稱武侯祠。勉縣是諸葛亮唱空城計使司馬懿退兵的地方,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安葬在勉縣定軍山,所以,在定軍山有一座武侯墓。諸葛亮去世後,漢中的老百姓經常主動的祭奠他,後主劉禪就下令在勉縣建了武侯祠,比漢昭烈廟要早四十一年。
漢昭烈廟是君臣合一的廟宇,三國蜀主劉備的墳墓和塑像都在廟中,同時諸葛亮的塑像也陪伴在其中。也許是武侯祠叫起來順口,也許是諸葛亮在民間的名氣大,又也許是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人們竟然幹脆稱漢昭烈廟為武侯祠。
在成都武侯祠中的諸葛亮座像前,清朝人趙藩在光緒二十八年寫下了一付十分有名的對聯,僅三十個字,就十分中肯地對諸葛亮的過錯進行了點評,以警醒後人: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是一付典型的議政聯,據有的導遊對遊客介紹,麵對這付評點諸葛亮的對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曾經沉思良久。
有的對聯背後有著一段精彩的故事,如: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更明亮
更更更鼓五更更鼓更淒涼
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國農耕社會裏的一位老員外。老員外為了兒子的前程,就請了一位私塾老先生到家裏來,教其讀書。一天,員外檢查兒子的學業,感到長進很大。於是借中秋節晚上,邀來親朋好友,大擺筵席以示對私塾老先生的感謝。酒足飯飽之餘,老員外突然來了詩興,便對私塾老師提出要對對聯,私塾老先生當即應允。經過一番謙讓,由老員外先出上聯,由於皓月當空,老員外略加思索便吟道:“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更明亮”。
筵席間,眾人連聲叫好。出人意料的是私塾老先生遲遲對不出下聯,感到羞愧萬分,退出筵席回到書房去了,鬧得眾人不歡而散。更使老員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私塾老先生竟然為此上吊自殺了,死後又陰魂不散,半夜三更纏著老員外,非要老員外親自對出下聯。老員外無奈的地苦苦思索,不知不覺已近五更時分,竟然還毫無結果。老員外隻得抬頭朝窗外望去,秋風瑟瑟,黎明前的夜色顯得更加陰氣沉沉,心頭不由感到一陣淒涼。突然,篤、篤、篤……傳來了更夫在五更時分的敲更聲,老員外的心頭猛然一動,便脫口而出:“更更更鼓五更更鼓更淒涼”。
私塾老先生的陰魂聞之,瞬間散盡。
由於對聯不用表點符號,有的對聯可以用來做文字遊戲,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重陽日登高日登爾可登
其中,上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以有以下三種讀法:
下雨天 留客天 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 天留 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 天 留我不 留!
中國的對聯,還有很難對出下聯的上聯,如:
煙柳鎖池塘;
在這句上聯中,“煙”含火,“柳”含木,“鎖”含金,“池”含水,“塘”含土。全句雖然僅有五個字,卻在其中隱潛著金、木、水、火、土五個字。至今下聯難得,誰有興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