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中國文化”到“人性之本”--- 我為何不讀中國書的五大原因

來源: 雲易 2012-07-24 10:23: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85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雲易 ] 在 2012-07-29 08:06: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很久以來,我對中國的文化和政治都失去了興趣:幾乎不讀中國書(不管是文學還是曆史),不看中國電影和電視劇。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很久了。在我參與的一些網絡論壇上,我被指責為“反中國”,“種族歧視”等等(最近寫的博客文章“最喜歡的十本書”也因為沒有中文書而得罪了不少人)。


 


 


也許,出於對(種族)歧視的膚淺的理解,我可能的確配得上“種族歧視”的帽子,但基於我自己對歧視的認識,我卻是遠遠不夠格的,甚至恰恰相反,因為我是一個徹底的個人主義者,在生活中對每個人都從“個人”角度出發待人,不管這些人是哪個民族,那個國家。我對“中國”漠不關心,不是出於“仇恨”,而是出於“個人興趣”,即:中國文化中的大多數內容(或者說“主流文化”)不再激起我個人的興趣。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對我來說,幾千年不變的文化,或者文明,與當代的共產主義一起,改變,馴服,甚至扭曲了中國人(注:“人”指普遍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個體意義上的“人”)的本性。不管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中,還是在當代中國人文化生活中,我都看不到人性的本來麵目。


 


 


什麽是“人性的本來麵目”?這當然是個巨大的話題,值得鴻篇巨著,但我目前的水平讓我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書。所以隻有簡而言之,“人性的本來麵目”,或者“人性之本”,可以理解成“自然賦予人的所有屬性”。如果這個說法聽起來抽象了一點,再具體一點說,就是人性中的那些沒有被所謂的“文化”,“文明”,或者所謂的“人類智慧”(自以為高於自然的那種)所修理過或裝飾過的那些屬性。根據這個理解,我認為中國(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文化是過度人為化了的文化,在其中已經很難看到人性的原初麵目了。


 


 


筆者是個個人主義者,也是個熱愛生命的人。本著忠實於自己的原則,以下就是我為什麽不喜歡中國文化,不愛讀中國書的幾個最重要的原因(排序基於個人之不喜歡之程度):


 


 


1。極度缺乏生生命力:在絕大多數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當代文化中,我幾乎看不到對生命的正麵歌頌。


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作為一個民族整體的“中國”的歌頌,對中華文化幾千年傳統的歌頌,對當權者(皇帝或者共產黨),對父母歌頌,但很難看到對生命,對人性的讚美。不錯,在古詩詞古畫中我們也能看到對自然之美的描繪和讚歎,但,這些都多是出於對人世間的逃避,而不是出於對自然和生命的正麵讚頌。


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最直接的是因為大多數的中國人作為“個體”的生命都被剝奪了。幾乎從生命之初,中國人的生命就被賦予了一種“個體”生命之外的價值 - 或為祖國,或為什麽主義,或為父母,但就是沒有“為自己”。由此,對很多中國人來說,生命隻有在被犧牲的情況下,在具有價值。這樣的結果,自然讓人看不到自己的生命之美。其次,中國儒家文化的在其宗教方麵的核心是“祖先崇拜”。這個“宗教”傳統,是中國文化缺乏生命力的根源,它注定了中國人對“生”的忽略,從而把死人看的必活人重要,把長輩置於晚輩的頭上,讓生命無端受累。


 


 


2。對“人為次序”的過分崇尚:人類的文化自然是有人為的次序,否則無異生存和發展,然而過分的單一次序又會導致一個文化喪失其生命力。孔子是(人為)次序的愛好者,是靈感,激情,隨意性等等的唾棄者。這似乎也應合了中國人的性情,使中國人在文化和生活的所有領域中都變得極度地循規蹈矩,萬事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對人工次序的過分愛好,導致了中國文化的過度“程式化”,從而缺乏冒險和驚喜,顯得枯燥無味。


 



這種單調的風格在藝術上自然很限製人的創造力,在思想上,就更是徹底抹殺了人的創新意識。在人的智慧結構上,中國人的頭腦,雖然在“計算”上都“進化”得精致,但在對事物的認識上都變得極度僵化。在知識的獲得上,中國人過分注重後天教育,忽略先天的優勢,一切都是跟在既存知識後麵爬,無怪乎一個人(孔子)的思想就可以在中國施展“神”的威風,並且一統就是兩千多年。



 


3。集體主義對個人主義的奸殺:我認為傳統的中國文化和當今的共產主義思想一起,成功地謀殺了“個人主義”。或許,真實的情況其實是,個人主義在中國文化的一開始就沒有存在過。


 


從我個人的認識來看,個人主義是人道主義的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然而這個個人主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卻是自始自終地被所有文人和道德家們所忽略的人性道德。這個現象,自然和中國文明的特征密切相關。從我有限的曆史知識中我認識到,農業文明區別於之前的采集和狩獵文明的特點之一,就是家長製。家長製是等級製之母,更是個人主義或者說人道主義之死敵。而中國,這個在當今世界上仍然活躍著的最古老的農業文明之一,堪稱古老農業文明的最完美的模板。其中,原始的等級意識至今仍然鮮活地存在於中國人的頭腦之中,由此在中國文化的所有領域中幾乎見不到個人主義的蹤影*


 


更可悲的是,在中國文化曆史上,即使見了點個人主義的蹤影,比如魯迅,比如紅樓夢,也都會免不了被主流知識分子曲解的命運,以服從統治者和大多數人的需要。魯迅,這個本來是從來不低估民眾的愚昧的一個徹底的個人主義者,可以被理解成共產主義的旗手,被封為文革紅衛兵的先驅;紅樓夢,這個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鄙視和對人性之本的仰慕的文學著作,在廣大的中國人心目中,不過是一本人際關係的“教科書”。當然,這隻是最簡單的兩個例子,還有很多被曲解了的作品。所以,我不得不說,中國的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文化,是對人道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奸殺


 


 


 


4。精神創造領域的極度貧乏。個人主義的缺失必然導致人的個性的單一化,個性的單一化又必然導致創造力的貧乏。試想如果一個民族都“創造”一樣風格的“藝術”,都表達一樣的思想,這樣的作品,我們自然很難稱之為“作品”,而不得不稱之為“產品”。


 


從我的高中時代我就很少讀中國書了。也許這並非什麽可悲之事。正如魯迅說過“中國書要少讀,最好不讀”。這不是因為仇視中國文化,而的確是因為中國文化創造領域中的枯燥無味。中國的精神創造力的貧乏,直接源於中國知識分子的創造力的貧乏。而創造力的貧乏,又是因為 - 正如魯迅暗示過,劉曉波明確地指出過的那樣 - 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獨立的知識分子階層。中國的知識分子,缺乏勇氣,也缺乏獨立精神,從而隻有作統治者的附庸。既然是“附庸”,自然就沒有什麽“原創”可言。


 


 


 


5。鋪天蓋地的甚至是病態的“悲”: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幾乎大量地存在著一個色調灰暗的悲哀氛圍。文學藝術是傳達感情的,自然可以傳達悲哀,但是,如果這個悲哀的色調壟斷了整個文風或者藝術領域,不能不認為是民族整體病態的體現。


 


不光是“悲”,中國文藝中的“悲”還是悲而不壯的悲,淒慘嬌弱,讓人除了同病相憐以外,得不到任何積極意義上的啟發。在我看來,沒有“壯”的“悲”是沒有多少價值的,而“壯美”是隻有在人的失敗和命運的“必然性”相聯係時才會產生出的情感。也就是說,隻有是在人奮力拚搏之後的仍然無法避免的失敗,才可能引起人對命運的強大和未知產生深刻反思,激起對人的悲劇命運的深切同情。那種不戰自敗的悲慘,都隻有在進化的大波大浪中杯自然淘汰的份,對他人沒有太多啟發的意義。而不幸的是,中國文藝中的“悲”,多是後者。中國人的人生失落,多是因為對權威 - 當權者,父母,多數人 - 的屈從而導致的失落,所以說是“不戰自敗”的“悲”。何以見得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中國傳統和現代詩詞以及當代流行歌曲中大量存在的對愛情失落的哀歎,這些失落,大都出自個人的不敢大膽追求個人幸福所致。好多中國人,不過礙於他人的眼光,或父母的幹預,就不敢爭取自己的所愛。這樣導致的“悲”,在我個人看來是沒有多少同情的價值的。


 


不光在愛情上,中國人的生命的任何方麵都是礙於這,礙於那,總之由不得自己。這樣的人生,自然是悲而慘之,這些“失意”,由於沒有和命運的“必然性”相聯,都沒有多少真正的悲劇意義。在前麵第一點關於“生命力的缺乏”的那一段就提到的,中國人從一生下來其個體生命就慘遭剝奪,從而以為生命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失落的,但事實上,生命,或者個人幸福,其實是可以去追求,可以去拚搏的。所以中國文化中體現出來的這種“悲” 與其說是悲哀,不如說是無病呻吟。


 


 


以上就是我為什麽少讀,現在基本不讀中國書,對中國文化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當然,本人任何事物都是開放的態度,一旦是自己感興趣的,不管是哪國的書,都會喜歡)。綜合起來說,就是這些特征都離人性之本太遠。當然,以上列舉的這些特征自然不光是存在於中國文化之中,也存在於很多其他文化之中,但不同的是,在中國文化中,這些特點是壟斷性的,而在西方和其他很多文化中,這些特點都是和很多其他特點共存的。我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單一性,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衰落。(不是嗎?現代大學的主科難道是四書五經?中國家長難道會把孩子送去學二胡而不是鋼琴?)


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將繼續存在下去,中國,作為一個政治權力也會由於經濟的發達而在世界上發揮巨大的影響力(這也許是所有其他的古文明國家都沒有的命運),但中國文化,由於上麵的列出的這些原因,更加上最致命的一點:文化的單一性,將會越來越衰弱。


 


而對我個人來說,中國主流文化(儒家)早已死亡。


*個人主義的缺失是否使中國人成為世界上最“無私”的人呢?答案又是否定的。原因是,當人的正當個人利益的不到滿足的時候,人就要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不正當的利益,從而填補“自我”失落的這個絕大的空缺。另外在政治上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愛國主義,也是這個“個人自我”的失落之後的補償(參見“個體的尊嚴和集體的榮譽”)。


 


 

所有跟帖: 

您對中國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竟可如此妄言? -彩雲舒- 給 彩雲舒 發送悄悄話 彩雲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4/2012 postreply 10:39:35

這事您不能勸。。。但是,科技發達,可以轉基因,就成純粹的非國人了。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4/2012 postreply 12:48:01

其實我同意其中的三到四個理由,不同的是我讀中國書。馬上還要擺顯給你們看看。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4/2012 postreply 11:31:21

沒文化,真可怕 -FCI- 給 FCI 發送悄悄話 FCI 的博客首頁 (2 bytes) () 07/24/2012 postreply 11:46:26

君最好也別說中國話,別寫中國字好了,哈哈。其實你挺愛中國滴,但不知跟它咋擁抱咋親嘴。。。都恁大人了,別人無法多教你。哈哈。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4/2012 postreply 12:55:55

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雲易- 給 雲易 發送悄悄話 雲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07:25:05

轉基因,也是1種文化。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13:45:06

剛剛補充了一段,關於第一點“極度缺乏生命力” -雲易- 給 雲易 發送悄悄話 雲易 的博客首頁 (456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06:56:23

人要活得舒展自由才有個人樣 -風鶼滄月- 給 風鶼滄月 發送悄悄話 (398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3:34:07

同感! -雲易- 給 雲易 發送悄悄話 雲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6:27: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