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遺蹤與當地反抗運動《失蹤者的足跡》

    最近看到一本有關文革的書籍,名為《失蹤者的足跡》,由一個經曆過文革的學者編寫,透過當年的紅衛兵的大字報、印刷品、批判材料、審判書、以至日記等的第一、第二手資料,舖陳了當年「革命」青年的思想和心路曆程。令看官也重拾了一些被忽略的曆史。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曾經爆發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大陸,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論著卻非常難於問世,而其中研究那一代青年的思想狀況、青年思想者“足跡”的論著就更是少得可憐,幾乎可以說是一片荒蕪。因此,這部著作的問世,不能不讓人感到由衷的喜悅。
   
    的確,紅衛兵對「黑五類」:地、富、反、右、壞,用盡種種殘酷的鬥爭手段,令中共建政以後,被曆次政治運動搞得風聲鶴唳的「黑五類」,在心靈和肉身上再次受到摧殘。不過,這並非紅衛兵獨有的暴力。中共官僚集團對「黑五類」的鬥爭在文革結束前從沒有中斷過。舉個例子,文革前的由劉少奇主理的四清運動,也是極其殘酷的。
   
    文革除了群眾遭殃,教授老師遭殃,還有被打倒的幹部遭殃。紅衛兵造反派打倒當權派,才是真正符合毛澤東的心意。因為當權派的「總後台」就是毛澤東要鬥倒的劉少奇。最後劉少奇肉身被消滅掉,紅衛兵再「鬧」下去便不符合毛澤東的「戰略部署」。
   
    不過,仍然有參加過或沒有參加紅衛兵運動的人繼續反思,而曾經短暫時期容許的「大民主」,亦令一些學生青年能夠「暢所欲言」。《失蹤者的足跡》要介紹的就是當中的言論和思想,特別感興趣的是一些跳出中共兩派鬥爭框框的思考。例如有不少人談到巴黎公社經驗,提出人民有權監督政府。
   
    文革「風暴」過後,眾多學生、知青要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在物質匱乏,政治高壓下(劉鄧被打倒,但毛及文革派依然要依靠中共官僚體製及軍隊穩定政權),仍有學生、知青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為了這個國家的前途,而勇於思考。他們為此而透過有限的途徑把一些官方禁書弄到手,在艱苦的勞動之後,挑小油燈夜讀,擴闊視野。
   
    更有人透過讀書會之類的平台,作思想交流。不過,在嚴密監控思想的時代,這些小組織很快就被揭發,當事人受審查。所以說文革等同民主、暴亂的人,其實是故意把長達十年毛澤東及文革派的黑暗統治,說成紅衛兵無法無天的動亂。
   
    這些人留下的片言隻字(因為不少人恐懼被發現所思所想,招致坐牢以至殺身之禍,而把所寫的東西燒掉),讓看到有人經過文革的教訓後,對中共形成了新的統治階級,及由此而衍生的階級利益,例如在壟斷資源下所擁有的種種特權,有所領悟,預視了四十多年後,這個官僚階級更肆意掠奪經濟發展成果。
   
    這些文革反思者從體製的不民主中著手,從馬克思的著作,以及一些西方人文主義著作中尋找養分,有的發展出中共鞏固政權後消失的民主、人權,以及渴求思想自由的意識,為此後曆次民主運動提供最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基礎。個別人士成為往後民主運動的中堅分子。

所有跟帖: 

回複:文革遺蹤與當地反抗運動《失蹤者的足跡》 -餘娜- 給 餘娜 發送悄悄話 餘娜 的博客首頁 (834 bytes) () 05/29/2012 postreply 23:38: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