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絲(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從韓寒父子心理的深度解剖到《三重門》代筆事實的確認
作者:歐陽貝丹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國的民族劣根性。”
——“韓寒”《杯中窺人》開篇第一句
當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無論剩下的是什麽,即使是不可能也一定是真相。
——歇洛克·福爾摩斯(柯南道爾筆下的名偵探)美劇《犯罪心理分析》劇
中台詞
在大欺騙的時代,說出真相才是革命性的舉動。
——喬治·奧威爾(英國作家)
美國緬因州新英格蘭大學哲學教授戴維·利文斯通·史密斯(David
Livingstone Smith)在《我們為什麽說謊》一書中說:人類的心智結構從一開始
就被設計成具有欺騙能力,人類驚人的欺騙技巧乃至自欺本領,就藏匿在人性之
中。
韓家的秘密藏在書中。藏在父子二人的經曆中。更藏在深淵一樣的心理世界
中。通過解讀這些信息,可以了解更多真相。
從帶有自傳色彩的《三重門》可看到,韓仁均愛書如命,自視甚高。可惜懷
才不遇,最悲慘地是因病被大學勸退。心理創傷相當沉重。就想把自己的願望寄
托在孩子身上。(這個過程另外一篇“《三重門》原稿是韓仁均自傳”有論述)
有人會覺得韓仁均不至於這麽有才吧?大家隻要想想,通過文革亂世,突然
參加1977年恢複的高考考試,能夠考上華東師大中文係,如果這個人沒有一點真
實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
隻是,人生出現意外,那是天崩地裂的打擊。天之驕子因病退學,多少絕望,
又多少積怨。
當然,韓仁均終於找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將希望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是大
多數父母都會采取的方式。
韓寒應是很小就被逼迫背誦《論語》、《左傳》、《尚書》、《史記》等,
拔苗助長,違背教育規律,結果留下了韓寒終生怕讀書的毛病。
《三重門》有一段這樣寫:“林父先是恐懼不安,成天讓林雨翔背《論語》、
《左傳》。”
當然未必如此簡單,還可能被迫背誦更多的典籍。道理很明白了。反正,這
就是韓寒開始接受的家庭教育。
韓仁均先生是那個悲劇時代冒出來的少數佼佼者之一,這種教育方式是對自
己人生的一種彌補和代償。他將自己所有未實現的理想移植到孩子身上。以此來
完成自己的人生價值重建。可惜,韓寒因為父親太過迫切的成名成家願望又成為
了下一代犧牲者。從小就因為家教高壓不愛讀書,一路學習不好,顯示出叛逆的
特點。最終也是因為父親拚命想讓他入大學而配合作弊。兩代人就這樣陷入深淵。
有一句德國神學家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的格言可以送給韓仁
均:“為孩子們所做的一切應成為衡量社會道德的標尺。”
網友孤鴻澤在《解構韓仁均》一文中有一段,分析還是很準確的——
“韓仁均正是這樣一隻自卑的小公雞,他的夢想嘎然中止,他的人生失去了
意義,他因為乙肝受到歧視。他把這一切都深深的埋在心裏,他表現溫文爾雅、
親和有禮,內心和人格卻早已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他把這些巨大的人生悲痛埋
在心裏,那一股自卑的力量每天都在鞭笞他,你要成功、你要讓人看的起、你要
證明自己、不要別人像豬一樣的看待自己。所以他去自考,他不斷的寫文章投稿,
甚至寫小說,心裏隱隱約約的還期待奇跡。”
也就是這種心理造就了《三重門》一書的原稿。自傳,展示抱負,表達抱怨
和不滿,將內心裏對社會的失望和對教育的痛恨盡情的傾吐出來。對人生做一個
總結梳理,換工作以後撈取一點資本。這就是創作《三重門》最初的心理動因。
再說《三重門》,這本書第一稿應寫於1994年,那一年剛好工作變動,韓仁
均先生被調到金山做編輯,金山是一個小鎮。在《說說我自己》一文裏韓仁均自
己說,1994年調至金山報社工作。在《兒子韓寒》第14節裏,韓仁均開篇就說:
“我過去在亭林工作。1994年底,金山縣委、縣政府要辦一份機關報,人手
不夠,經朋友介紹,我就來到了這份內部小報工作。”
同年發表《小鎮生活》那篇帶有一定紀實色彩的文字——當然,還是將這篇
文章的作者歸給韓寒,收在韓寒的文集裏,那時韓寒才14歲。
《小鎮生活》開篇寫道——
“這是我在小鎮呆的第四天,書的腹稿已經打好,隻差搬出來寫在紙上了。”
接下來敘述了在小鎮的種種經曆,完全是一個從大學出來的人的口氣——未
必是真的剛從大學畢業,而是,結合韓仁均從大學被勸退後,又斷斷續續參加自
考,終於讀完華東師大中文係課程的經曆。自考據說也是要在假期裏回學校麵授
和考試的(這個時間暫時未找到資料,還要確認一下)。
後麵第四節有一句這樣寫:“我的書已寫到五萬多字。此時,我開始沉浸到
書稿中去。”
第六節有一段更有意思:“我開始身心散漫,天天泡在舊屋裏,烘個熱水袋
繼續寫。我真懷疑這麽寫下去能和劉震雲的書比長短。這時,我已經體會夠了小
鎮生活的平靜,開始覺得無聊和發悶。”
裏麵很具體的提到作家劉震雲的名字,這說明,這篇文字有散文的紀實性存
在,也透露出了寫作者內心裏的某些標杆。
第九節有這樣一段——
“小鎮的遊人果然開始如織了。這時我的一稿完成。我始終抱著一天千字的
嚴謹態度。……更加痛苦的是,我的書稿——結構竟然如此之差,一個人物寫到
後來,居然消失不見了,連自己都忘了。當我重拾起這個人物時,又發現撿了個
廢物,他對情節發展毫無推動。”
這篇《小鎮生活》當然也隻能算是一篇文學作品,不過,裏麵的這些引證是
有寫實成分的。裏麵說到的那部結構很差書就應該是《三重門》的第一稿。完全
可以理解,韓仁均剛好換了新工作,對人生想做一個總結,但是,這個確實應該
是他第一次寫長篇小說——一本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長篇,自然有很多問題。自
己也不滿意。沒能出版。
韓仁均的百度名片裏麵介紹:“在97年以前曾是個多產的作家,並多次獲獎。
韓仁均從小愛寫東西。”可見,寫作對他不成問題,隻是,第一次寫長篇,又特
別愛得瑟,賣弄學識,掉書袋,加上寫的是自傳性的東西,不斷流露出對社會的
怨氣,肯定是寫得不好的。別的不說,即便是裏麵流露出來的消極、悲觀,甚至
有些低俗的格調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要出版相當不容易。
支持《三重門》是韓寒原創的人常說:《三重門》寫了學校生活,韓仁均不
在學校,能寫出來嗎?這是瞎扯。如果這道理成立,韓寒自己那麽小,更不在編
輯部,不在大學,又能寫出來嗎?要知道,《三重門》裏麵充滿了大量作為一個
雜誌編輯所從事的工作寫實。充滿了大學上課、討論,各種文學、美學理論課的
場景,甚至都涉及到了許多具體書目。這是沒有進過編輯部,也沒有進過大學,
整個人生閱曆隻有十五六歲的韓寒可以寫出來的嗎?
如果支持韓寒者的這個觀點是成立的,那麽,《小鎮生活》發表的時候韓寒
才有14歲,寫的文章就已經是——
“三年前我從校園逃出來。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聰明絕頂的人。因為有些博
士其實見識沒有多少長進,隻是學會了怎麽把一句人都聽得懂的話寫得鬼都看不
懂。本來我 會呆得很好,反正大家都是混日子。出去後也要交房租,那還不如
呆在寢室裏舒服。睡在我上鋪的老劉搞西方文學研究……”(《小鎮生活》第一
節)
這不是很搞笑嗎?有哪個14歲的孩子寫文章要麽將核心放在大學裏,要麽放
在社會生活裏,就是不提自己的中學生活?
真正的事實是, 韓仁均早經曆過各種各樣的學校了,他不是從小學、初高
中讀出來的嗎?後來社會動亂,被迫離開學校,提早進入社會,最後又考入大學,
進入雜誌社,隻有他才有更豐富的經曆。
在《說說我自己》一文中,韓仁均寫到——
“我生於1957年,小學中學都在村裏念的,中學當時隻有四年,叫做中一中
二中三中四,沒分初高中。讀好四年中學後就在村裏務農。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
後,拚命複習,……後來被華東師範大學(當時好像叫上海師範大學)中文係錄
取。1978年初入學。”
韓仁均經曆過每一種階段的學校生活,當然寫得出來。對他來說,《三重門》
裏的校園生活不過是一段又一段“回憶”。
那麽,韓仁均有沒有寫出《三重門》的水平?
當然有。韓仁均先生是一個閱讀麵非常廣的人。自學完中文係課程,寫過很
多文章,又做編輯。無論從哪個角度,他的閱讀麵都不用懷疑。而且,好好去看
看那兩篇同樣署名“韓寒”的散文《書店》,也算是“韓 寒”14歲時的作品,
裏麵寫到的逛書店時的觀察趣味實在與少年人一點關係沒有,引一段:
“英文的好處之多不計其數,那些捧著《寫信不求人》的人必然心懷鬼胎,
企圖躲在英語裏興風作浪,鬼鬼祟祟地好比政治犯躲在國外活動。更絕的還在後
麵, 細閱 方才發現“實用”一欄不僅應有盡有,連不應有的也有。還有《男人
如何博得女人歡心》, 其實就等於把“怎麽調情”說得更加含蓄,就仿佛植物
有它的學名一 樣。”——發表在江蘇《少年文藝》1997年第9期,當時,小“韓
寒”14歲,讀初中二年級。
一個說英語,一個說男女關係。兩個主題與初中二年級的孩子都太遙遠了。
而且居然用出“政治犯躲在國外活動”這樣的句子,更是不可思議。
據“韓寒”講,他不久之後,覺得前麵那篇寫得“不爽”,又補寫了一篇
《書店》,也引一段——
“漸近黃昏,民工們紛紛來食精神大餐。進了店門後直奔主題,拿起《人體
藝術》縱覽不已,看得直咽口水。略有文化者看文字上此類內容,現在大多小說
書裏男女主 人公一路從第一章做愛做到最後一章,樂此不疲。更有書裏大肆描
寫母子戀什麽的,還注明是紀實文學。赫西俄德的《神譜》裏,天神烏拉諾斯肥
水不流外人田,娶 自己老母該亞為妻,物盡其用,竟生得六男六女,但未料神
話在今天竟成現實。民工們看完後出門作文學批評,互相交流心得。”
天哪,十四歲,觀察點就集中在《人體藝術》,咽口水,戀母情結……這個
孩子是用激素喂大的嗎?
這句話當然是開玩笑,事實是,這些文字也是韓仁均先生的作品。韓仁均是
個特別愛書的人,無論從這兩篇《書店》,還是那篇同樣寫於所謂14歲的《小鎮
生活》,又或者是那篇比賽文章《杯中窺人》,直到長篇小說《三重門》,引經
據典都是共同特色。
另一篇文章《求醫》也爭論很大,同樣歸給小“韓寒”寫的。隻引用三個句
子,就可以判定了——
西格蒙·弗洛伊德有一本《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上說,故意念錯一個人的姓名就等於是一場侮辱。
《父與子》裏有一段:“省長邀科少諾夫和巴紮洛夫進大廳坐,幾分鍾後,
他再度邀請他們,卻把他們當作兄弟,叫他們科少洛夫。”
屠格涅夫《煙》裏一段寫拉特米羅夫忘記李維諾夫的名字,這種錯誤情有可
原,俄國人的名字像火車,太長,不免會生疏,而我的名字忘了則不可原諒。
這三個句子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引用。三本書都是外國作品。這篇被認為
是17歲寫的。17歲,一個孩子就讀了弗洛伊德的書,而且很熟悉,引用文句手到
擒來。不僅如此,也非常熟悉俄羅斯文學。觸景生情,可以隨手引用文句。
真是了不起啊。
不過,如果將這些“了不起”都連接起來分析,就發現,這個作者實在是太
善於用典了。閱讀麵太廣了。學識太過於豐富了。真是這樣嗎?
繼續往後麵看——
《杯中窺人》開篇第二句就引:南宋《三字經》有“人之初,性本善”……
後麵的段落繼續不斷引用——
“錢鍾書起初夠傲,可憐了他的導師吳宓、葉公超,被貶成“太笨”和“太
懶”,惜後來不見唯我獨尊的傲語,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傲尚好,國民黨暫時
磨不平他,他對他看不順眼的一一戮殺,對國民黨也照戮不誤。”
再接下來——
一些不謙虛的人的軼事都被收在《舌華錄》裏,《舌華錄》是什麽書?——
笑話書啊!以後就有人這麽教育兒子了:“吾兒乖,待汝老時,縱有一身才華,
切記斷不可傲也,汝視《舌華錄》之傲人,莫不作笑話也!”
這是所謂參賽作文啊,在監考官的眼睛裏,無法查閱任何資料,還是可以引
用這麽多人名、書籍資料、典故……語氣卻都是成人的。不奇怪嗎?奇怪,不過,
如果是事先寫好,就一點不奇怪了。
再說了,有哪個孩子會在日常閱讀的時候抄錄並背誦以上這句話?但是,就
在所謂的參賽現場準確的寫出來了,引用的還是一本大部分人幾乎都沒有聽說過
的《舌華錄》。
“小韓寒”真的這麽牛?可惜,後來的多次采訪裏自己將這些“讀書很多”
的謊言一一揭開了,看一次專訪——
人物周刊:據說你沒有看過《紅樓夢》。
韓寒:對。我四大名著都沒看過。
人物周刊:小時候不是看挺多的書嗎?為啥沒看四大名著?
韓寒:我不喜歡看小說,我就喜歡看雜誌,軍事類的東西。我自己會寫,幹
嘛要看你們是怎麽寫的?就像賽車一樣,我是一個優秀的車手,一流車手,我不
會一天到晚看別人怎麽開的,我就管自己怎麽開得更快就行了。
讀者會說,一次專訪看不出來什麽,在證據學上,這個也算“孤證”,不能
定案。好吧,再看另一次鳳凰衛視非常道河東訪韓——
何東:問問韓寒,儒學在今天作為國學在今天被推崇,是功還是過?
韓寒:我從來不知道什麽是儒學,我不知道什麽是,《紅樓夢》我都沒有看
過,以前他們選秀的時候問我,你對這些女演員怎麽看,我說我不發表看法,到
後來他實在是 逼著我要說,我說我跟你說真話,我連《紅樓夢》都沒看過,你
跟我說的名字我都不知道是誰,我也真不知道中國的所謂的儒學,所謂的什麽學
什麽家的,他們具體是個什麽內容,我真的是不知道。
如果韓寒是這樣一個連“四大名著”都沒有看過的人,怎麽又可能讀這麽些
“怪書”呢?怎麽可能在自己“寫”的書中大量引用沒有讀過的書呢?這不是很
奇怪嗎?按說,“四大名著”在中學語文課本裏麵是有一些選段的,當然讀選段
不能算做“讀過”,也不可能就靠幾個選段了解全書。選段裏一般選擇的都是政
治性相對濃厚突出的內容。韓寒的這些話很多時候是非常費解的。看現場視屏,
兩次都說得“非常真誠”,可是,即便在語文課本裏了解過,也可以將這個情況
說清楚啊。仔細思考他的心理,要麽就是一貫撒謊,張嘴就是胡話,屬於滿臉真
誠的騙人類型。要麽是韓寒的粉絲所謂的“裝酷”,但是,在學問上,就是這麽
一個簡單的問題上,裝不出什麽酷。隻能說明,他對語文課本這種東西絕對是不
在意的,語文成績本身也很差。課外,應該也真的不讀這些書籍,真是不了解書
中更多的內容。
第二段采訪的回答最能說明問題,韓寒是特別喜歡談女性的。看到過一段天
涯的采訪實錄,別的問題都是最簡單三言兩語回答,唯獨最後一段問到對女性的
看法時,幾乎長達幾百字。既然有人問《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從他的話題習
慣和關注焦點上看,但凡有一點了解,都會說出一堆話來的。可是,偏偏一句話
都不說了,再次強調自己“連《紅樓夢》都沒有看過”。我相信韓寒是說真話了。
那麽韓寒的成長過程中到底看過一些什麽書呢?
閱讀韓仁均先生寫的《兒子韓寒》,看到下麵兩段文字——
“初識漢字以後,韓寒就開始像模像樣地看起了《故事大王》等刊物。……
韓寒小時候非常喜歡看《唐老鴨和米老鼠》和《成長的煩惱》。”
——(小學從沒得過“雙百”分)
“讀初中以後,韓寒對課外書籍的涉獵越來越廣了,我們的這點工資收入遠
遠滿足不了他買書的要求。1997年春節過後,當時韓寒念初二第二學期,我對韓
寒說, 我帶你去縣圖書館辦個證,他們晚上也開放的,你可以到那裏去閱覽或
借書。於是,一天晚上,我帶韓寒去圖書館辦了個證。以後,韓寒一個人單獨去
了幾次。在那裏,他接觸到眾多的少兒報刊。也就是那幾次有限的閱覽,使韓寒
對他的同齡人的總體寫作水平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並使他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
法。他說:那些少 兒報刊上的文章寫得太濫太幼稚了,我完全可以比他們寫得
更好。”
——(一個人的潛能2)
這兩段文字很有意思,韓寒的幼年時期並不特別,也就是跟所有正常孩子一
樣的《故事大王》之類。第二段裏麵說韓寒開始喜歡閱讀,父親還為他辦了圖書
館借書證,但是韓寒也就去了幾次,接觸了“眾多的少兒報刊”,不過是“幾次
有限的閱覽”而已,看不到韓寒大量閱讀的證據。
在一篇題為“當代魯迅”韓寒:“我是個鄉下人”(2009-11-23
http://www.iyaxin.com/content/2009-11/23/content_1367537.htm )看到兩
段話,也非常有意思:
事實上,韓寒從18歲開始,就不再看任何書了。他對思想界的分野也一無所
知,還問我什麽是左派、什麽是右派。他的思想完全是天生的。他向我解釋說:
“主要我是個鄉下人,所以比較天然。”
我提到幾本書,韓寒表示都沒看過。他說:“我從2000年開始就一本書都不
看了,隻看雜誌。因為我是寫書的,所以我就不能看書了。”韓寒生於1982年,
也就是說,他從18歲開始,就不再看任何書了,迄今已9年。
這篇文章是一個熟悉韓寒的人寫的,最後部分的《“餘論”這樣寫:“有時,
我和韓寒也聊些閑天。有一次,我向韓寒抱怨,我和他相比,除了我寫作不夠勤
奮,錢太少外,最大的差距是他長得帥,我長得醜。韓寒發來一個無語的表情。”
這就說明,熟悉韓寒的人也知道韓寒不讀書。這篇文章不屬於為韓寒辯護或
者質疑之作,發表時間是2009年11月23日,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南都》報道:馬一木,韓寒的《獨唱團》的同事告訴記者:“韓寒確實不
看書,他家裏的書櫃都是用來放賽車頭盔的”。這些證言並非來自猜測,都是他
身邊的人說的。
仔細分析上麵兩段話,結合韓仁均的《兒子韓寒》,問題就來了。1997年才
去辦了一個借書證,有限的幾次閱覽了一些少兒報刊的孩子,到2000年就不再讀
書了。那麽,嚴格說來,韓寒的閱讀時間是1997年到1999年之間,共三年。這三
年韓寒有多少時間閱讀呢?
《兒子韓寒》裏麵還有一段記載:
“中考前是初中生最“黑暗”的一段日子。盡管韓寒“惡補”了幾個月,而
且數學還考到了114分(滿分120分),但終因語文作文扣分太多而隻得90多分等
原因,總分隻考了460分……”(“在讀初中的日子裏2”)
可見,韓寒那一段時間會用大量的精力“惡補”功課,加上又是畢業升學,
由於成績差,到處找關係,看來,韓寒的讀書時間的確太少了。怎麽能讀完《三
重門》裏麵引用到的海量高難度的典籍呢?
關鍵還不在這裏,問題真正的關鍵是,按照韓仁均先生的說法,這個時間段
內韓寒應該正在忙於寫《三重門》了——
“韓寒從進入鬆江二中讀高一不久,也就是1998年的下半年起,開始了他的
長篇小說《三重門》的寫作。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
——(《兒子韓寒》(課堂上寫出《三重門》(1)
1997年辦了個借書證讀有限的少兒報刊,1998年下半年即開始沒日沒夜的寫
小說,加上所謂寫廢掉的部分,到1999年完成了40多萬字,2000年小說出版。這
個時間實在太緊湊。總結一下,韓寒真正的能讀書的時間隻有1998年上半年,寫
作的時候間隙可以閱讀一點。這麽少的時間能讀多少呢?別的不說了,引證過的
部分可能有所謂名言錄,神奇小本本,總不可能一本都沒有讀完過吧?
甚至,有些所謂韓寒愛讀書,抓緊時間讀書的報道都是有問題的。看這段—
—
此後,《新民晚報》於1999年10月11日刊登該報記者錢勤發寫的特稿《青春
的光彩——“新概念作文大賽”幕後的故事》,文章的四節中有一節專寫“韓寒
補賽的故事”。韓寒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錢的文中講到“在李其綱審讀
(韓寒)文章的縫隙間,他無意中看到韓寒又在抓緊點滴時間看書,看《歐洲哲學
史》”。——這一細節以後也被媒體大量引用,事實上,韓寒從沒看過《歐洲哲
學史》。
這是韓仁均先生《兒子韓寒》(媒體關注1)裏麵的一段,媒體報道韓寒在
比賽的間隙都在讀書。韓仁均先生說:不。韓寒不讀。
當然不。韓仁均先生說了:“就像後來他喜歡看錢鍾書的《圍城》,家裏的
那本《圍城》被他翻得破舊不堪。”韓寒不僅要將《圍城》消化到可以下筆就模
仿,一次定稿的地步,晚上要徹夜讀《管錐編》,課堂上要寫小說,放學了要追
女孩子,要長跑……實在隻能驚為天人,也就是不是人的地步了。
就算那半年都是在讀書,半年以後就可以一次定稿的寫《三重門》了嗎?
我們看看韓寒當時的寫作水平。《兒子韓寒》有幾段記載——
“韓寒寫文章的潛能,其實也是在初二時發現的。……韓 寒自讀小學以後,
從來不怕寫作文,這是事實。但這都是一些被動的應試作文,也說不清楚寫得好
還是不好。讀初中時,他參加過一次作文比賽選拔,他在一節課上 寫了兩篇作
文。但也僅此而已。……總體來說,韓寒那一階段寫的文章,雖然字裏行間已經
有一些比如幽默、比喻等他的個人風格,但大部分還是有一些“作文”的痕跡,
是比較稚嫩的。
——(一個人的潛能1-3)
也就是說,直到開始寫《三重門》的時候,韓寒的寫作水平也不過就是能寫
幾篇“作文”痕跡的小文章而已。
就是這樣一種水平,開始創造神跡,讓人們終於進入見證奇跡的時刻。了解
了上麵這些完全不能自圓其說的謊言以後,我們好好看看《三重門》,這部小說
將讓讀者驚出一身又一身冷汗。最可怕的,這個天才開始無限量的引用他自己都
沒有讀過的古今中外典籍了。
第一部分,小說開始沒有幾頁啊——
……林父的眼光隻停留在兒子身上,沒能深速到孫子的地步,天天死令林雨
翔讀書,而且是讀好書。《紅樓夢》裏女人太多,怕兒子過早對女人起研究興趣,
所以列為禁書;所幸《水遊傳》裏有一百零八個男人,占據絕對優勢,就算有女
人出現也成不了氣候,故沒被禁掉,但裏麵的對話中要刪去一些內容,如"鳥"就
不能出現,有"鳥"之處一概塗黑……
這可不是不讀過的人寫得出來的啊,不僅讀過,而且知道《紅樓夢》女人多,
《水滸傳》“鳥”多。這還不算。第2章裏又寫到——
……然後變性,油然而生《紅樓夢》裏林黛玉第一次見賈寶玉的感受:“好
生奇怪,倒像在哪裏見過的,何等眼熟!”
這裏插一句,署名韓寒的第二本書《零下一度》第二篇文章《來自海邊》裏
麵有一段:
“那公園的名字,我一直叫海濱公園,幾年後才知道原來叫濱海公園。雖然
兩者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就仿佛《水滸傳》的英譯名叫《發生在水邊的故事》,
《西遊記》的英譯名更是簡單明了一個《猴》字。但倘若用愚者才用的語文語法
分析,便有微妙的不可更換的天壤之別。”
這句十分了得。不僅又提到“未讀過”的四大名著,而且還講出“英譯名”。
太厲害了。很多人奇怪韓仁均怎麽可能認識英語,實際上,韓仁均的英語不會差,
從這句,再回顧《書店》裏麵那一句話:“英文的好處之多不計其數”,而且,
很多引用到外國書籍,都喜歡寫上英文書名。看得出來。這裏麵的奧妙多了。
既然提到了《零下一度》,關於這本書就再說一句吧。這本書裏的大部分篇
幅也是韓仁均寫的。其中像《人的末日》,探討死亡話題。《傻子》直接就是他
的“故事會”作品了,也都收到“兒子”的文集裏麵了。這家父親倆啊!
回到《三重門》,第11章繼續寫道——
“第二桌的議題是讀《紅樓夢》的認識與感想。雨翔沒讀過《紅樓夢》原著,
隻讀過編寫本,而且縮得徹底,隻有七八百字,茫然一片空白,一點印象也沒有,
隻見旁邊一個女的一遍一遍站起來說:"這是中國第一本把女人當人寫的小說!
光憑這點,它應該在中國文學史中占一席之地!"言下之意《紅樓夢》在中國文
學史裏還沒有位置。對麵一個男生又站起來開河:"這位同學您錯了!我們在這
裏歡聚一堂主要討論這部書的藝術價值而不是藝術地位。"雨翔覺得四麵八方都
是聲音,不說不行,站起來把僅有的知識憋出去:"《紅樓夢》這書前麵是曹雪
芹寫的,而後麵是高鄂所寫……”
這哪裏是沒有讀過的樣子,這是半個紅學家啊。
其實,不僅是《紅樓夢》,書裏還引用了韓寒沒有讀過的《西遊記》,不僅
引用了,還是非常有學問的研究型的,中外文學對比型的引用——
文學社裏依舊是萬山授大學教材,萬山這人雖然學識博雅,但博雅得對他的
學識產生了博愛,每說一條,都要由此而生大量引證,以示學曆高深。比如一次
說到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不絕地說什麽"妖對仙,佛對魔",不知怎麽說
到牛魔王,便對"牛"產生興趣,割舍不下他的學問,由"牛魔王"發展到"牛蛇"。
這還不算,他居然一路延伸到了《包法利夫人》(naaamenovary),說:"包法
利"(sovary)隱含了"牛"(Boying)的讀音和意思,所以"包法利夫人"就是"牛
夫人",然後繞一個大圈子竟然能夠回到《西遊記》——"牛夫人"在《西遊記》
裏就是牛魔王的老婆,鐵扇公主是也!
還有韓寒同樣沒有讀過的《三國演義》呢。第11章——
"最後一位是,董卓。"
四周一陣掌聲,林雨翔也機械鼓掌,臉上的失落像黑雲裏穿行的月亮,時隱
時現。為了不讓人發覺,向謝景淵笑道:"市南三中裏什麽樣的人都有,連《三
國演義》的都來報記者,恐怕下一個是張邵陽。
引用的雖然不多,不過提到了“董卓”,還有書名。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再說一下韓寒不知道的儒學。《三重門》第4章,有一個用得非常獨特的句
子——
四個人私下開始討論,起先隻是用和化學老師等同的聲音,見老師沒有反應,
愈發膽大,隻恨骨子裏被中國儒家思想束縛著,否則便要開一桌麻將。
儒家思想在這裏又是“不知道的”被使用了。第3章:“後來學生自己玩,
墨子放棄了兼愛胸懷,改去信奉毛澤東主義了(Maoist)。”墨子也使用了。其
實,這點太小意思了。“韓寒”真正在《三重門》中使用的知識點有哪些呢?列
舉出來,一定會將讀者嚇死——
中國作家作品(按照出現的順序)——
《論語》、《左傳》、曹雪芹《紅樓夢》、《水遊傳》、《怵濟傳》、老舍
《四世同堂》、《史記》、《戰國策》、《鏡花緣》、韓非子、苟子、老子、杜
甫《佳人》、曹植、《美女賦》、《西廂記》、《老子》、東晉竺道生、《四
書》、歐陽修《蝶戀花》、柳永《蝶戀花》、韓愈、《中國文學史》、《野獲編
切》、柳宗元《永州人記》裏《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沈萬三、《古漢語詞典》
《史記·平原君列傳》和《戰國策·燕策三》、孔子、孔鯉、墨子、毛澤東、
《故事新編》、西施、林徽因、唐寅、曹聚仁、陳寅格、錢鍾書、白居易、《中
西文學史》、《少年遊·》、《蘇幕遮》、唐詩宋詞、《說文解字》、魯迅、
《中國作家傳》、許地山、杜甫、張海迪、雷鋒、徐虎、劉胡蘭、周思來、張信
哲、董橋、《黃飛鴻》、《大話西遊》、戴望舒、柳亞子、高曉鬆、《聊齋誌
異》、《出師表》、李百川、《閑情偶寄》、《孟子'股文公上》、關雲長、胡
適、司空曙、李若彤、趙雅芝、孔祥熙、吳研人《俏皮話》、《會通派如是說》、
趙麗宏(四步齋)、《西學與晚清思想的裂變》、《三十六計》、伍子胥、栗良
平的《一碗陽春麵》、董卓、《紅豆》、張衡、李漁、杜牧、李益、李頎、《淮
南子》、徐誌摩《再別康橋》、《肉蒲團》、《形式邏輯學》、《搜神記、韓憑
夫婦和《長恨歌》、龍應台、《勸學》、西遊記》、李清照、楊萬裏、美學家朱
光潛、蔣孔陽、朱立元……
外國作家作品(或者名字)——
屠格涅夫《父與子》、布萊克、羅密歐(作品人物)、狄德羅、高乃依悲劇
《賀拉斯》、希臘神話與美學、柏拉圖、馬拉美的詩歌、海德格爾、叔本華、孔
德、夢露、雅典娜、羅素、克林頓、魏爾倫、尼采、門捷列夫、《給社會趣味一
記耳光》、卡夫卡的《變形記》裏格裏高爾、姆沙、馬裏內蒂、墨索裏尼、拿破
侖、希特勒、麥哲倫、居裏夫人、瓦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相對論》、蘇格拉
底、莎士比亞、惠特曼、小林多喜二、泰姬·瑪哈爾、維克多·雨果、菲爾丁、
奧斯汀、羅姆斯基、高爾基、努埃曼、伊拉克·殺蛙、《本一·瓊森與德拉蒙德
的談話錄》、《心理結構及其心靈動態》、《論大衛·休漠的死》、《GOne
with the Wind》、貝多芬、《秋日的私語》、左拉、莫泊桑、福樓拜、歐·亨
利、《美國的幽默百科全書》、托爾勒、普裏戈金
《從混濁到有序》、《包法利夫人》(naaamenovary)、科羅連柯、《羊脂
球》……
各種文化知識點——
教條主義、自由主義、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文學原理、創作技巧、文學、
美學、哲學、形式邏輯學、神學、毛澤東主義(Maoist)、現代派、象征手法、
中西文學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法、中國儒家思想、文學的多樣性、立體未來主義、
軍國主義者、共產主義、古典之美、章回小說、美國的'一無所知黨、批判現實
主義、自然主義、武俠小說、現代詩、世襲製、文學批評、倫理學……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情況呢?真的是發生了奇跡,一個天才,
可以大量引用從未讀過的作品?
答案是否定的。
韓寒可能真的沒有讀過,但是韓仁均讀過。不僅讀過,而且還比較熟悉。一
個大學中文係的人,一個編輯,一個發表過很多文章的人,不可能沒有讀過《紅
樓夢》。當然,結論就很清楚了,這些掉書袋的文字都是韓仁均,也就是筆名韓
寒的那個人寫的。
韓仁均的閱讀麵和能耐讀者就見證了。
有些挺韓讀者會說:韓寒說沒有讀過就一定沒有讀過嗎?他那是裝酷,故意
說的。
好吧。如此說來,韓寒是經常講假話的,是謊言連篇的。按照韓粉們的邏輯,
他說沒有讀過實際上可能讀過。那麽他說那些文章是自己寫的,實際上可能不是。
我們已經無法判斷的他的語言的真假了。
也就是說,韓寒是不可信賴的。
信什麽?信常識,信文本裏透露的信息,信理性的分析和判斷。
常識是:一個人不可能引用自己從來沒有讀過的書籍。
文本透露的信息是:這些充滿各種典籍,名著,各種修辭的作品沒有一篇是
小“韓寒”寫的。
理性的分析和判斷:這篇文章正在做。讀完,你就會更加清楚。
我們看幾段韓仁均叔叔(說明:這是質疑韓寒開始以後注冊在天涯論壇上的
一個ID,是否確實屬於韓仁均本人難以確認,不過,仔細研究了這個ID的幾次發
言,是為了保韓而來的,韓仁均本人的近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在此暫時不作
為核心材料,僅供參考。引用文字由莫怒1979先生提供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dd97820100zhs5.html)在天涯論壇上與一
個叫小莫1979的網友交流時的網友留言——
第一段(這是莫怒1979轉發了一則北村先生的文字時留的評論:
“你們在試圖推倒一個並不存在的神同時,又在塑造另一個聖人。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樓主慎之。”
第二段:網友小莫怒1979對這句話中的“慎之”所含的威脅之意進行辯解之
後,韓仁均叔叔回帖——
“小莫言重了,老朽惶愧不安。
中國不是盧旺達,韓家也不是黑社會。韓家對麥田及方舟隻以筆論戰,即訴
諸司法亦無奈之舉,小莫可見韓家仰仗私力、公權?況樓主以高華先生為師表,
豈不知富貴不能淫後尚有威武不能屈?一句“慎之”何以驚慌至此?
至於什麽精神領袖、意見代表,隻是他人錯愛,韓寒何敢自居。談民主論自
由三篇隻是無知小兒妄語,何至各位憤怒於斯。代筆有無韓寒無力自證,隻望司
法還予公道。天涯高樓至此,雖非樓主一人之力,但小莫、老師等功不可莫,其
言灼灼,後生可畏。
倒寒者,挺寒者,都是對韓寒的關注抬愛,都是對真相的執著,所謂雷霆雨
露皆是君恩,老朽一並致謝。
羅生門下,清者自清,倒下的,立著的,無非都是自己心裏的一個圖騰。”
第三段:韓仁均叔叔第三次回帖——
這位老弟息怒:
老朽說盧旺達,是指盧旺達種族屠殺,鏟除異己,與索馬裏之動亂亂不同。
老弟如關心政事,當曉其中區別。
私力公權此處指社會勢力,壟斷資源,並不等同朋友之義,司法訟求,如此
簡單道理老弟不懂?
把韓寒捧到今天的位置並非他本人之願,又豈是韓父一介平民之力能為?
韓寒已竭力自證,但事至今日,兩方都隻相信自己心裏的真相,故而老朽說
隻是羅生門,倒或不倒的,隻是人們心中自己的一個圖騰。
老朽體衰力弱,其它網友恕不回複了。
這三段文字有共同點,文辭優雅,古意蔥蘢。而且寫得輕重適度,學識、修
養、見識都展示得很充分。裏麵名言典籍引用,對當下事態地分析,與韓寒自己
給石述思的短信相比,那就是天上地下了。
第一段順手就引用杜牧的《阿房宮賦》裏的句子。後麵的留言寫到“盧旺
達”,又用到“羅生門”,從知識麵和對典故的化用,絕對不是一個粗話連篇的
人說得出來的。
尤其是這個“羅生門下”的說法。用典非常高明。“羅生門”一詞源於日本,
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有同名小說,加上另一篇小說《莽叢中》,被黑澤明導演改
編為電影。成為名片。這個詞當然有不少人應該因為電影流傳的緣故聽說過,但
是,要化典使用,還是需要有相當的理解力。用意是指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
編造自己的謊言,令事實真相不為人所知——韓仁均先生這樣一用倒是無意間泄
露了一些代筆門的吊詭之處了。
各位又何時在韓寒的各種采訪裏麵見得到“言重”、“惶愧不安”、“仰
仗”、“慎之”、“灼灼”、“於斯”、“雷霆雨露”、“羅生門下”這樣富有
文化色彩和修養的用詞,在他的博客文章裏又哪裏又這樣的用詞?(說明:這句
話可能為挺韓者留下一個“漏洞”,有些挺韓者馬上會說:那麽韓寒後來的書都
是韓寒自己寫的了,博客也是他寫的了?不可能是他父親代筆了。你不是說沒有
這些用詞嗎?且慢,韓寒最早的很多書和文章是韓仁均代筆的。但是,我沒有說
全部都是。事實上,韓寒成大名以後,代筆者有好幾個。這是另外的研究課題。
在此不提)。
僅就“慎之”二字,如果用韓寒的語言,就會變成:“小*****,傻逼,給老
子注意點”這樣的表述了。
以上麵所引用到的各種典籍資料,大約可以判斷這個作者的水平了。到底如
何?我們看一段《三重門》中的文字。那是一封信——
Susan:
回信收到。
近日謠言亟起,其言甚低,餘不能息。甚增,見諒。孰潛之,餘欲明察。但
須時日。
向餘與諸大學中文係教授通信,慣用古文,今已難更。讀之陰晦酸澀,更見
諒矣。
複古亦非吾之本意。夫古文,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造而見義遠。然古文之
迂腐,為我所總之。汝識字謹譯。餘之文字往往辭不及意,抑或一詞頓生見義。
然信可藉是察法之悟性。
林雨翔本來還想拍馬屁說什麽"汝天生麗質,蘭心意性",等等。但信紙不夠,
容不下讚美之辭,隻好忍痛割愛。寫完給梁梓君過目。
這幾乎是文言文的體例。其難度大大超越了一個初中生能夠具備的水平。但
是,大家已經知道了。韓仁均是從文言文,也就是《論語》啊,《尚書》啊,
《史記》啊……這些東西開始逼迫孩子啟蒙的。自己又是中文係自考畢業的。
據說,中國大學自考通過的水平甚至高於在校生,因為考試是很難的。很多
國外學校隻承認中國自考學曆。加上自考的人是邊學習,邊工作,邊實踐。韓仁
均一直在寫作。自考時經常要與指導教授通信,假期還要回學校麵授。這封信裏
麵是透露出很多信息的。
相比於韓寒十幾年後給石述思先生的那封短信,這是不同的兩個世界啊。
不要以為那封信是隨便寫的,不重要,其實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和心態。
韓寒因為受到舉國質疑,看到哪裏有人為自己說一句話,肯定高興。但是,
從質疑文章發出來以後,也應該知道,一字一詞都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與石述
思先生本來也不熟,要寫信感謝,更會字斟句酌。可是,最終隻能寫出那樣的文
字——
“石老師,我是韓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錄一下,感謝你公正的態度,因
為 一個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確定一個作家有代筆必須要有證據。而且從世界的
共識上,如果方舟子沒有證據,卻提出和確認這個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無法自
證的,這 其實從一開始就剝奪了寫作者的言論自由,因為無法辯解。所以在全
現今世界的範圍內都不會有這樣的指控存在。謝謝,年年快樂!”
寫這段短信的時候是2012年,韓寒已經是上榜《時代》周刊的影響世界100
名流了。可是,為什麽隻能寫出這種連基本通暢都做不到的私信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為什麽呢?
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句話,想感謝,也要表達,但是,水平就那樣了。
那樣的文字與小說裏的這封信比較一下,有半點相似之處嗎?
這個不用深入分析了吧?其中每一個句子都是韓寒寫不出來的。而對於韓仁
均來說就簡單了,下筆成文。中文係學生,一直寫作。古文功底很好。自然可以
順利使用“餘”、“甚”、“明察”、“吾”、“汝”之類,一點都不奇怪了。
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憑借想象寫出自己一點感受沒有的東西。但是另一個知道
的人可以假裝不太熟悉而故意將文筆弄得很嫩。韓仁均做的就是這樣的。事實上,
正如蔣泥先生研究的,《三重門》第一章裝嫩,接下來所引用的各種典故、化用
的修辭、語言很快老辣起來。隻是,畢竟這是一本為出版倉促改變敘述方式和的
書,結構太鬆散做作。這種做作一來是因為韓仁均寫第一稿時就知道結構不行。
再加上後來能夠出版完全是因為韓寒大賽獲獎以後想要乘機移花接木,才倉促修
改,最終就成了那樣一本完全不倫不類的書。
有人會懷疑這種說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最好的童話故事都不是孩子寫
的,而是成人寫的,這就是裝嫩,這裏的裝嫩不是貶義的,意思是非常熟悉孩子,
以孩子的心理、視覺、語言來看世界,於是,各種美妙的童話故事就誕生了。
但是,無論裝得多麽成熟的“孩子”也寫不出《紅樓夢》,寫不出《百年孤
獨》,道理也相當簡單。就是不可能有那麽廣泛的知識麵,不可能有那麽豐富的
人生體驗,不可能有那麽熟練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所以,即便真有天才,曆史上的天才多以音樂、繪畫、語言類居多。因為那
些東西要的多數是直覺體驗,而非知識。
文學類的會有部分,所寫出來的文字也是比較“直感”的。很少能夠在所寫
內容裏包含大量的知識,甚至是從來未閱讀過的書籍裏麵的知識。
所以,仔細分析書稿和這兩個人的經曆、性格最能夠找到代筆的答案。
分析需要具備綜合觀念,完全限製在文本上不行,容易將文學作品全部“經
曆化”,會發現有很多超越現實,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脫離開文本,一味的
“相信”——所謂韓仁均說了,韓寒說了,都是自己寫的。當事人最不可信,連
父子兩人的說法已經矛盾重重,無法印證了,還信誰呢?就連參加大賽的兩篇作
品到底是誰寄到編輯部的都說法完全相反了。完全聽信韓家父子的不是反而讓人
無所適從了嗎?
再說了,現在就是在質疑韓家父子,他們會主動承認嗎?就像警察審訊犯罪
嫌疑人,除非已經有百分之百的證據,無法抵賴了。大多數情況下,當事人都是
極力否認的。所以,辦案人員隻能從其他各種途徑不斷接近真相。
最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規定:直係親屬甚至可以不為家人作證,即便知道家
人就是罪人也可以不出麵。這是人性化的法律。不過,不能因此就斷了最終解決
問題的途徑。
真相總是在以各種形式浮出水麵。
看到很多網友用語言指紋這種先進的技術分析韓家作品,算是用上了先進武
器。不過,語言指紋的研究雖然是一個好的方式,更適合於那種一氣嗬成的作品。
對一本多年修改,多次改變語言和結構,作者個人的工作、生活、心理情況也不
斷發生變化的書,要慎重使用。如果還是一味的用“指紋”,最終難免得出《三
重門》是幾個人寫的這樣的結論。而這,我認為是荒謬的。
《三重門》本身就是韓仁均經過好幾個階段寫成的,至少會有三四個版本。
最早就是個人自傳。直到後來,生硬的改寫成所謂孩子的語氣,當然就會覺得是
好多人寫了。
事實上,回到常識,直到《三重門》出版,韓寒那時候雖然獲得了作文大賽
首獎,也並非就一夜成名。要讓韓家馬上請大作家做槍手既沒有經濟實力,也不
具備任何影響力。一句話:沒有條件。
大賽以後,要炒作韓天才的長篇小說,為未來大賽樹立標杆和榜樣。《萌芽》
雜誌社和作家出版社會幫助韓仁均提一些意見,但是不可能參與來寫作,更不可
能找人來參與寫作。再說了,即使出版了,能否暢銷,能否真的一炮打響,其實
對誰都是未知數。
有人強調作家出版社的責任編輯袁敏的作用。編輯當然會有一些作用,就作
者所寫的原稿提出與出版要求相適應的建議和意見,這本是責任編輯的職責。但
是,在不可能確定這本書一定成為超級暢銷書以前,不可能參與創作。所以,責
任編輯的作用在整個作品中應該是有限的。
還有人根據書裏麵的“林父”逼迫孩子背誦《論語》、《尚書》等典籍,將
寫作者的背景推論成一個生於四十年代左右的人,其實也相當荒謬。對一個急需
孩子成才的父親來說,背誦什麽,不背誦什麽,基本不受時代背景的限製。就像
現在,據國內朋友告訴我的消息,很多家庭還是讓孩子從背誦古詩文開始最初的
啟蒙。
還有一個原因,每個人都不能忽視:這種移花接木的代筆出版,本來還是有
極大風險的。這件事應該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不可能還這裏找人,那裏找人,而
且都是有相當寫作功力的人來參與寫作。韓仁均打著什麽名義找人參與寫作呢?
自己要出一本書?為孩子打造一本書?都不行。
其中某些部分,段落得到包括趙長天——推薦人,可以理解,也應該是整個
計劃的知情人,袁敏的指點和修改,這是可能的。不過,也幾乎不可能到參與創
作的程度。
排除掉各種風險,難題,以及不可能之後,剩下一個簡單的結論。這件事情
隻能由一個核心人物來做。這個人可以為此孤注一擲,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個
人目標相當明確:一是將這本書出版為了自己,二是為了兒子的前途和未來。這
種事隻有父親會做。說得再明確一點,為了韓寒,也為了自己,全力以赴的人就
是韓仁均先生。好在,署名就是韓寒,既是韓仁均的筆名,也是韓寒的實名。二
合一,兩個目標同時達成。
書籍出版後如果不出名,那麽,這本書就當做是韓仁均自己的創作,見人送
一本。這本書如果一炮打響,那麽就是韓寒自己寫的。為兒子扶上馬,送一程。
這就確定了韓寒的第一本長篇小說《三重門》隻會有一個人代筆,就是父親
韓仁均。
無論這本書裏的語言指紋有多少變化,還是要尊重這個常識。變化的原因隻
可能是寫作經曆的時間很長,好幾個階段,好多次修改。而韓仁均本身是個非常
好學的人,在每一個階段會閱讀很多東西,不排除每個階段受到的影響不一樣。
這是必須要重視的。
這些情況分析清楚了,再研究作品,會發現:《三重門》與前麵寫的《小鎮
生活》裏,那濃鬱的書香味道與大量著墨與文化人的氣質是一脈相承的。
《小鎮生活》裏麵,具體提出了劉震雲這樣一個作家名字,這不就是很寫實
的嗎?《三重門》裏這樣的知識和典籍引證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連華大師範大學都是好幾次提到的。
嚴格解讀論證《三重門》非韓寒所寫具有相當重要意義。因為,隻要證明了
這一本不是他寫的,基本上就證明了韓寒真的沒有寫作能力。那麽後麵那麽多書
的來源也清楚了。
不過,有一點要客觀分析,韓寒真的一點不能寫嗎?也不是。寫作也不是就
那麽神秘的事情,每個人都能寫幾句,隻是好與不好,能否把握長篇大論,是否
具備了整體的素質。
微博拓展了寫作的天空,這麽多開博發言的網友不是也在寫嗎?不過,這不
能證明這些網友每個人都可以寫出長篇小說。更不能證明這些網友十四五歲就可
以把控宏大題材和場麵。一口氣,不經修改,或者僅僅修改個別錯別字就可以完
成二三十萬字的長篇小說。
能寫是一回事,十五六歲就能寫是另一回事。
能寫幾段140字的微博是一回事,能一口氣不改的寫出20萬字又是一回事。
韓寒跟一個正常的網友一樣,被韓仁均早年狠狠地逼過,就如同忍受著種種
巨大的痛苦抄寫那部《三重門》手稿,那也是不簡單的功夫。隻是,抄寫畢竟與
創作不同,抄寫是技術活,體力活,創作更多的是腦力活,是一項更具有綜合能
力考量的活動。
韓寒的實際寫作水平與大部分中學生一樣,可以寫些流水賬一樣的文字。我
相信2008年以前,韓寒博客上的大部分流水文字是他自己寫的,也符合實際水平。
比如這篇《京城》,是韓寒的博文,寫於2006年1月21日——
終於回家了。京城好大,京城國際機場好大,我一看見就驚著了,驚著就發
燒了。燒了五天。京城路好寬啊,車也好多,好車也多,車多也好,好多車也。
京城的酒店好大啊,就是五星的居然收不到衛星電視。算了,在京城隻看新聞聯
播。京城的雞骨頭湯真好喝啊。京城的姑娘好嚴謹啊,預算五百一分不超。京城
人士球打 的真好,我在我們村裏已經算打的好的了,村長說,你能代表我們村,
去首都了。但是,我被首都人民輪奸了。女的奸完換男的,朋友奸完換親人,且
多輪。這樣的 摧殘一個病人,世界人民震驚了。帶頭的某人甚至自己搞到腳抽
筋啊。
終於,回來了。波音747好大啊。我去京城都幹了些什麽。
值得注意的是,韓寒寫這些流水賬博客的2006年,已經出版了10多本書籍。
總發行量接近1000萬冊了。就是這樣一個寫作過上百萬字的大作家,寫一篇博文
隻能寫出這樣的“水平”,的確讓人匪夷所思。
寫到這裏,覺得有兩條常識需要強調一下:
知識是不可能天生的。每一種知識一定有後天的來源。或借由閱讀,暢遊書
海,貫通中今中外。(影視也是視覺“閱讀”的一種)。或親身經曆,體驗變化
萬千的世態人生。或者間接的學習、觀察,來洞察社會。
寫作能力是不會莫名其妙蛻化或消失的。每年一本書,寫了五六年,應該早
已提升到一定的檔次,不可能反而從大作家蛻化到小學四年級的水平。
有挺韓者不斷的問:這麽說,少年寫長篇小說都不可能了?
不對,有,而且可能。事實上也真有這樣的“天才少年”,也可以寫出“長
篇小說”。隻是有幾點特別重要——
第一,如果全部寫學校故事,那是很現實的,每天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上課下課,也就是說,都是自己的生活,有體會,能把控,不時有些靈光閃現。
這是可能的。很多作者寫的就是這種文字。
第二,或者就全部虛構,因為讀過一些奇幻類作品,想象力激發出來,天上
地下的胡編亂造,也不求真真實的反應生活,社會,隻要想得到,都是火星上的
事,羅刹國的事,烏托邦的事。也是可能的。
第三,如果既要寫實,寫的是學校生活,又要大量的揭示社會現象,還有無
數典籍,知識麵,修辭的化用,還要有大量的社會場景。這個作者功課還一塌糊
塗,連語文都不及格。一句話,像《三重門》和韓寒那樣。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萬一真完成了,出版了,那是怎麽回事呢?父親代寫的。就是這樣。
這裏要特別提出一個問題解答一下。不知道是哪位挺韓人士最早舉了一個不
倫不類的例子,卻被眾多韓粉使用,到處留言來質問質疑者。
這個問題是:《西遊記》作者沒有去取過經, 怎麽能寫出那本書?
意思很清楚,想要證明韓寒沒有進過大學當然也寫得出大學的事情,沒有進
過編輯部,當然也寫得出編輯部的故事。雖然沒有進入社會,一樣可以深刻的寫
出對社會的認識。
可惜,這個例子的最早使用者將多少韓粉害了。
隻要百度查詢一下《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情況(學術界還有爭議,不過一
般都認為是吳承恩)就相當清楚了。貝丹專門做了一下功課。
吳承恩怎麽寫出《西遊記》的呢?
從學識的角度: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誌怪小說,“嚐愛唐人如
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
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除勤奮好學外,愛看神仙鬼怪,狐妖
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
色的神話世界,潛移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
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為寫作《西遊記》的準備: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
取經的經曆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
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看清楚了,是有參考藍本的,加上那麽多年的
學識修養,才有可能創作具有超人想象力的書稿。
創作年齡:50歲左右,吳承恩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
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裏,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曆時
7年。
讀了這一段之後,不會用這個段子來為韓寒辯解了吧?
韓寒的學識是:每門功課不及格。
準備:一些少兒讀物(韓仁均說的),一個神奇小本本。
年齡:十五六歲。曆時幾個月。一次成稿,而且大多數時間在課堂上寫。
隻要思考,什麽真相都明白了。
接著分析性格,在從韓寒的性格上來看,有些人總覺得韓寒特別叛逆。這隻
是表象。
韓寒看似叛逆,內心卻相當怯懦。而這要歸因於韓仁均的家教結果。韓仁均
一直想成為書香門第,自己又如此的愛好文學。當然會強行的違背孩子意願的施
展家長淫威。韓寒從小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長大,一方麵顯得很聽話——因為不
聽話可能會挨揍挨罵,無論父親怎樣高壓安排,哪怕作弊,寫作表演都乖乖配合。
不過,這畢竟不符合他的心願,時時想反抗,所以喜愛的不是閱讀寫作,而是賽
車——賽車是一種狂飆的運動,最能夠釋放內心的壓抑和不滿,在高速奔馳的時
候去忘卻生活中的無奈。這或許就是一個愛好的開始。
後來,故事發生了變化,因父親的安排一次次嚐到了甜頭,代筆參賽獲得大
獎。一直以來在學校被人歧視的狀態因此得以改變。發現原來這個獎還是有作用
的。於是開始配合父親演戲了。
第一次大戲就是在《三重門》修改稿已經送往出版社以後,還裝模作樣地去
班上寫作,實際就是抄稿展示。對韓仁均來說,這未必是大陰謀,目的就是出版
《三重門》,將自己的成果向社會公開,也了卻多年的心事。二來配合萌芽雜誌
社造星,為大賽炒作出一個可以出版長篇小說的作家明星。
韓寒正是因為嚐到獲獎可以洗刷同學和老師的歧視以後更加配合父親演戲的。
從那時開始,他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了有意識作假裝酷的犯罪同謀。
除此之外,有一個力量也很大,《三重門》出版之後,韓寒發現可以賺到很
多錢,幫助自己玩車,這就開始了順理成章的麵具人生了。
由此,陷入越來越深,永遠也不敢露出真麵目的悲劇的深淵之中。
有些網友會說,既然如此,韓寒為什麽還敢到處接受采訪,出鏡?自己不是
沒有水平嗎?出鏡不是露陷了嗎?
這個問題很好。就是因為考慮到這些,所以,韓寒出道以後是有一個原則的:
“不接受電視采訪,不參加研討會,交流會,筆會,不簽售,不講座,不剪
彩,不出席時尚聚會,不參加頒獎典禮,不參加演出,接受少量專訪,原則上不
接受當麵采訪,不寫約稿,不寫劇本,不演電視劇,不給別人寫序。”
為什麽會指定這個準則,挺韓者說:是為了裝酷。
No,就是因為“怕露陷”,以韓寒的實際水準,他隻要一出現在人群中,需
要當場表達,當場驗證文字功夫,絕對露陷。所以,這個準則是一個金鍾罩,保
護傘。這個規則就是韓仁均對韓寒的要求,家庭裏麵的強製約定。是韓仁均讓韓
寒一定要遵守的約法三章。
問題是,後來韓寒為什麽還是參加了那麽多采訪,出席了那麽多的活動,留
下了那麽多不倫不類的“證據”?
請研究人性。人是會得意忘形的。剛開始不敢出來。但是,有時候的確是躲
不過的,戰戰兢兢露麵,不過,因為顯赫的名聲在那裏,人們並沒有更多的為難
他。即使在央視采訪上公開說不知道自己的小說為什麽叫《三重門》也就那樣了,
似乎沒有帶來更多的後遺症。反而,這些露出來的“馬腳”被追隨者理解為是裝
酷,有個性。
韓寒心頭的膽怯就慢慢地減弱了,於是乎開始無所顧忌的出麵。道理很簡單,
一次作案如果沒有問題,二次也沒有發現,三次還得到讚美,弱點就會被認同為
個性,也就會演變成習慣。從另一個角度,因為是父親規定的,韓寒未必願意絕
對執行,總有不服氣,不滿足,不願意聽的逆反的一麵。尤其是,年齡逐漸長大,
韓寒的自大也在增強。於是乎也有心中想要超越父親的控製的一麵,從此就破戒,
一發不可收拾了。
不過,所謂心頭的恐懼減弱,也隻限於敢出麵接受各種采訪,參加各種活動。
實際上,韓寒內心的怯懦從來沒有改變過。因此,人們才會看到,在任何采訪中,
韓寒的回答都是欲言又止,結結巴巴,幾乎沒有肯定句,說了半天不知所雲。大
量使用轉折詞,語助詞,目光閃爍遊離,顧左右而言他……這些不是裝酷。這是
真實內心世界的折射。他始終害怕深藏內心的秘密會被揭穿,水平本身又的確不
行。無法表達完整的句子。
這個特點在他自己寫的那些流水賬上也得到充分的體現。大量的轉折詞,連
接詞,虛詞,語助詞,看似很隨意,實際上是沒有水平,又時時擔心暴露內心。
所以就變成這樣一種看似驕傲,狂躁,動輒粗口罵人,實際上內心決定虛弱的個
性特質了。
一個人的成長經曆每時每刻都在塑造著這個人的心理。通過對韓寒及其父親
經曆,個性,遭遇,性格和心理的分析。可以完全的找到代筆與否的答案。
但願,這篇分析,給依舊迷惑的人一個答案——
《三重門》是韓仁均寫的,沒有別人。
至於後來的各種書籍,那是另一個問題了,更多人通過不同方式介入。
韓寒博客上,2008年前的一些流水賬文字是他自己寫的。與文壇罵戰中的文
章不是他寫的。
其實,證明了這本奠定了韓寒文壇地位的《三重門》代寫,就相當於完成了
韓寒代筆問題研究的使命。
到此,韓寒當然也就倒了,天才的神話到此徹底終結。
2012.5.5 於日本
歐陽貝丹:從韓寒父子心理的深度解剖到《三重門》代筆事實的確認
所有跟帖:
• 即使代筆事實這麽明顯,他在中國照舊紅下去,奈何? -huangshang- ♀ (0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20:15:50
• 問得好! 我們某些國人素來有喜歡被欺騙的習慣 -月潛- ♂ (163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6: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