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十八)蔣莊汪莊(下)

本文內容已被 [ 龍劍 ] 在 2012-05-02 13:14:0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汪莊,位於西湖南屏山雷峰北麓,故又有“屏山園”之名,是觀看雷峰夕照最佳地點,康熙所題的景點石碑就在汪莊。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劉莊同時經過著名建築師改建,園內五花亭、八麵亭、一片湖山等勝景,仍保留如原,其他園林建築及其布局,和劉莊相似。其中的一號別墅,和劉莊的一號樓一樣,以前都是毛澤東多次來杭州時的住所,當時戒備極為森嚴,普通百姓不能接近。改革開放以後,汪莊改為“西子賓館”對外營業,檔次很高,僅次於西湖國賓館。

        汪莊是安徽茶商、汪裕泰茶莊的莊主汪自新建於1927年的別業,原名青白山莊,杭州人按習慣稱為汪莊。南屏山下的南山路依山而行,到此處北側有一個半島突出湖麵,雷峰塔、汪莊都建在這半島上,“雷峰夕照”景點就坐落於此。汪莊三麵臨湖,莊內亭閣高聳,樓台飛簷,假山重疊,石筍林立,綠樹成蔭,花團錦簇。莊內設有汪裕泰茶莊門市部,供應西湖龍井名茶,並辟有試茗室,陳列各種古色古香名貴茶具,供遊人品評茶葉。汪自新愛菊如命,山阪石隙布滿菊花,秋天菊花盛開時繽紛五色,爭奇鬥妍。當時每年汪莊舉行菊展,名流群集,美女如雲,日日熱鬧,夜夜笙歌,頗負盛名。

 

        汪裕泰始創於明代中葉,創業者汪澤係安徽績溪人,字宗先,號崇龍,就是一個“琴癡”。揚州有一座武則天登基時建的“大綸音寺”,房舍之外是武則天親自挑選栽種的三百梧桐樹。幾百年過去了,到了明代中葉,大綸音寺的香火逐漸衰敗,住持慧永和尚想到伐這些梧桐伐製琴的主意,便伐了十株梧桐,招募各方製琴的國手巨匠,琴底的梓材,得由應征的工匠自備。製作四十九張好琴,汪宗先一下買了二十一張。這二十一張琴後來長年供奉在大綸音寺,參觀的人要另外出幾枚小錢,日子一久,發了一筆小財,大綸音寺寺產和汪裕泰茶樓幾乎是在同時發達起來的,這有地方誌的載錄可以稽考。從此汪家就有了父子相傳秘密的關於製琴考古學問,琴藝成為家學。

 

        汪自新,號惕予,別號蜷翁,是汪家又一個“琴癡”,他在莊內建有名為今蜷還琴樓的琴堂,樓前平台上修琴台一座,還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琴巢”。他還善於製琴,曾找到大綸音寺故址,當時已經改名叫護臨寺,在寺外荒煙蔓草之中尋到十幾株梧桐,全給砍了做琴,時人稱為汪琴。他擁有古今名琴百餘張,於是辟精室數楹,珍藏其琴。夫人趙素芳亦知琴善操,尤精於琴曲《胡笳十八拍》和《秋鴻操》。

 

        在民國十八年舉辦的西湖博覽會上,汪自新被聘為評議委員,被聘的原因是要他拿出所藏古琴讓觀眾開開眼界。汪自新共拿出三張琴參展。一張是他的先祖汪宗先製的“修琴”,此琴較古琴的定製三尺六寸五還長了三寸,顯得特別狹長、別有音韻。第二張琴,名叫“流水”,出自元代製琴名家朱致遠之手。琴背字題:“既見君子”。琴背題字常顯示題留字句者的學問,“既見君子”出於《詩經•唐風》“揚之水”篇的前兩章:“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既見君子,雲何其憂”。第三張琴是“天籟琴”,據說是由唐代著名古琴製作家,製琴世家四川雷氏中的姣姣者雷威所造。

 

        可是有人指稱“天籟琴”是膺品,對收藏家這種指控是極大的侮辱,汪自新就登報提問,哪裏看出假來?鑒賞者撰文一千多言作了回答,其主要證據是鑒賞者認為所展古琴所用琴底是“黃心梓”,不是“楸梓”。楸梓色微紫黑;而黃心梓中心之色偏黃,唐代講究的製琴家是不用它做琴底的。古琴隻能從後麵的龍池鳳沼來仔細查看其麵板的材質,底板材料是看不到,這實際在為難汪自新。因為要驗證其琴底材料,隻有拆開古琴並鋸開琴底,這樣做也就毀了這張古琴。就像中央電視台的鑒寶節目,鑒定家說是假貨,王剛就會執槌砸碎送檢的瓷器。

 

        為了證實自己誠信,汪自新邀集古琴同好及各方學者賞家,當眾劈開天籟琴,撬下琴底,再橫裏鋸開,果然是一塊發黑泛紫“楸梓”。這一劈,汪自新聲名大振,那鑒賞家從此銷聲匿跡,隻是可惜了一張古琴!

 

       南屏山餘脈夕照山在西湖邊上形成的整個半島,除了汪莊、雷峰塔以外,還有白雲庵。白雲庵與汪莊毗鄰,原為宋朝名園“翠芳園”,清乾隆皇帝南巡時賜名“漪園”,並書“香雲法雨”匾額。後來,又改名“白雲庵”。鹹豐年間毀於戰火,光緒年間杭州著名藏書家丁丙(字嘉魚,別字鬆生)重建,此人對杭州文化貢獻很大。太平天國攻占杭州時,孤山的皇家園林建築遭到極大破壞,文瀾閣被焚,四庫全書燒掉一半。現在的文瀾閣是光緒六年(1880)重建,丁丙曾與其兄丁申共同在戰亂中收集散失的文瀾閣《四庫全書》,並加以鈔補,使文瀾閣《四庫全書》複其本原,現存浙江圖書館。

 

        丁丙祖父丁國典因慕其遠祖宋代的丁顗曾藏書八千卷,故名其藏書樓為“八千卷樓”,與陸心源“皕宋樓”、翟紹基“鐵琴銅劍樓”和楊以增“海源閣”合稱清末四大藏書樓。到丁丙、丁申這一代,搜羅益富,又增建了後八千卷樓與小八千卷樓:別辟善本書室以庋藏珍本。在他們祖父丁國典和父親丁英藏書的基礎上,訪求圖書,或購或抄,在將近三十年間,聚書1.5萬多種、二十餘萬卷。為了避免重演上一年陸心源皕宋樓的藏書被日本全部收購悲劇,光緒三十四年(1908)丁氏後人將全部藏書低價售予江南圖書館,後藏南京圖書館,該館辟專庫貯藏,完好無損。        

 

        丁丙為人風趣,重建白雲庵時,添了許多頗具雅趣的楹聯,最有趣的是彌勒殿前的一副詼諧長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懷,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麽東西。”

 

        丁丙又在庵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並配上一副集句楹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前一句出自高則誠的《琵琶記》,後一句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都是名著名句。還印了一些詞義模棱兩可的簽書,提供給來此求簽的戀人,總能夠做出合乎需要的解釋,因此成為西湖一個相當出名的景點。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