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 vol d'oiseau-Affichage Pines à Rain】Voltaire et Newton
☔【Bird's-Eye-Viewing Pines in Rain】Voltaire and Newton
☔【遇雨瞰鬆】伏爾泰與牛頓
轉載評論:
一、文字評論
高湧泉教授的文章裏伏爾泰〈論培根〉的那段highlight使我想起了愛因斯坦說過的“Equa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o me, because politics is for the present, but an equation is something for eternity.”我相信愛因斯坦一定是曾經讀過伏爾泰的那段話,一定是與伏爾泰心心相通的。
高湧泉教授的文章裏胡適演講的那段highlight,我這是第一次讀到,有點相見恨晚,尤其是讀到“理想主義”那四個字時,著實感動★★★
至 於那 “妖言”之詞,真令我大跌眼鏡,這才發現,原來胡適跟魯迅一樣,在當年都是響當當的憤青啊,哈哈。
高湧泉教授的文章裏評論胡適演講時用了“建製(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這個詞:“顯然當時胡適認為有不少人把科學 當做器物之學而已,今天科學成為龐大的建製,已經沒人在乎誰怎麼說了” “建製”對我來說是個新詞,要是沒同英語對照,還真不好理解。好像大陸的正規 漢語裏並沒有這個詞啊。我在努力揣測高湧泉教授這句話的哲學含義,很想請他演繹出這句話的所有內涵。
既然說到憤青,現在看來,伏爾泰也是憤青。“這個奇怪的人曾經一時興起,躊躇滿誌地說:‘沒 有權杖又如何?我們有筆!’ 他說得對,他有筆,無數支筆。他是鵝的天敵,用過的鵝毛筆比二十個普通作家用過的還要多。” -摘自房龍的曆史巨著《寬容》
這不,這幾天,毛毛雨催眠的書就是伏爾泰寫的《路易十四時代》,書的扉頁上是這樣寫的:
伏爾泰(1694-1778)<== 新發現,平移時間標尺,伏爾泰正好是比
毛澤東(1893-1976)早二百年,晚出生一年,多活了一年,哈!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曆史學家。
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 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父”。他的作品體現了法蘭西民族精神的特點--批判、機智和諷刺的才能。其代表作有《路易十四時代》、 《路易十三時代》、《俄國史》、《曆史哲學》等。
|
順便開一下無軌電車,說說太陽王路易十四。毛毛雨的個人體會是,他躬親倡導並親自跳芭蕾,毫無疑問是對法蘭西文化體係、對 人類文化多元化的一個重大貢獻,但這同時也是最逗我笑的事兒了。
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並親自參加演出,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他於13歲首次登台演 出,30歲時因身材過胖而退出舞台;曾經演出希臘神話中的太 陽神“阿 波羅”,而被後世尊稱“太陽王”。這個時期宮庭組織了三位藝術大師-呂利、莫裏哀和博 尚專門負責芭蕾藝術的創作和演出,同時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12個手位和一些舞步,皆以法文命名之,使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 體係。 -摘自維基詞條路 易十四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d/CF46618267_109996904033.gif)
可以想象得出,一個胖乎乎的國王,正在舞台上,皇家風度,一本正經,可勁兒跳芭蕾,可勁兒
Pirouette fouettée, 而台下呢,皇親國戚們,正襟危坐,盡心欣賞,想必是不能哄笑的吧,哈 哈。又一想,N年以後,假如某國家首腦既是一位卓越理政公仆,又是一位國粹--京劇改革者兼演員,那該有多棒。仁人誌士們,好好培養下一代又一代兒女吧。 切記:千萬不能胖,胖了沒戲。
二、插畫評倫 高湧泉教授的文章裏的插畫,毛毛雨最喜歡的,還是那幅銅版畫,瞧這銅版畫作品,立意是跨時空的、風度是大氣的,線條類似中國畫裏的工筆畫,整個畫麵洋溢著 睿智的科學精神和溫馨的母愛。
毛毛雨對銅版畫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
午餐後,在Carmel-by-the-Sea鎮上那些數也數不清的、像繁星一樣閃爍的藝廊裏閑逛,無意中踏進 了一家叫做COAST GALLERIES的畫廊,它藏有
Marc Chagall(
馬 克·夏卡爾)的許多真跡畫,色彩很迷人,價格貴得有點離譜,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
畫廊的顧問喬治,五十開外,大小孩一個,笑嗬嗬的,盡管是周末,還是西裝領帶,挺敬業的。他不厭其煩地、很專業地向我詳細介紹夏卡爾
★★★我 並不太懂夏卡 爾,但也得認真聽啊,還是蠻有趣味的
★★★
突然,我發現了新大陸,畫廊深處,一台黑乎乎的機器,蹲在那裏,喬治說,這就是當年印銅版畫的老古董印刷機★★★
喬治告訴我,每塊銅版,
★★★, 隻能印幾百幅真跡畫,真跡畫的清晰度隨著印數遞減,也就是說每一幅印出來的畫都有細微的衍變,都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珍藏 版。當買家或收藏家再也無法忍受真跡畫的清晰度時,這塊作為母版的銅板就成了絕版
★★★ 說起銅版畫,第一次見識到銅版畫是在我的童年時期
★★★,
★★★ ★★★,★★★
(未完,待續)
~~~~~~~~~~~~~~~~~~~~~~~~~~~~~~~~~~~~~~~
伏爾泰與牛頓
2010 04.05
伏爾泰憑著他的機敏,成為首先看出如何利用牛頓理論的啟蒙思想家。
撰文│高湧泉(臺大物理係教授)
法國啟蒙運動的靈魂人物伏爾泰比牛頓小51歲,兩人從未見過麵。伏爾泰最接近牛頓之時是在牛頓的葬禮,當時伏爾泰34歲,由於得罪貴族而被放逐英國,卻因此 見證了英國如何以最隆重的儀式尊崇她最偉大的子民。
24歲的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這幅畫由畫家Catherine Lusurier所繪。
伏爾泰在流亡英國之前就已展露文學慧根,無論是詩、散文、劇作皆享譽法國。他在英國待了兩年多,學會了英文,開始接觸培根、牛頓、洛克等人的作品,回到巴黎 之後,發表了《哲學書簡》一書,將英國令他驚豔之處,如政府、議會、思想家、對文人的尊敬等介紹給法國人。
伏爾泰在書中〈論培根〉一文裡將牛頓捧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如 果真正的偉大乃是來自上天賦予的了不起才能,並且能用於啟發自己與他人,那麼像牛頓這種千載難逢的人就真的是偉人了!那些每世紀都少不了的政治人物與征服 者隻不過是惡名昭彰的壞蛋罷了。值得我們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統攝人心的人,而不是以暴力奴役他人的人;是理解宇宙的人,而不是破壞宇宙的人。」
伏爾泰的數學與物理程度並不突出,但是在其科學家情婦夏特萊侯爵夫人的協助下(她後來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翻譯成法文,並加以註釋),他 加深了對於牛頓的了解,並於1738年出版科普書《牛頓哲學要旨》,解說牛頓對於光的本質、折射、彩虹、重力、行星軌道、彗星的看法。這本書沒有用上什麼 數學,寫得極為清楚流暢、條理分明,伏爾泰自己說:「本書作者希望讓不熟悉這方麵事務的人得以接觸這些新真理。」當時有書評如此稱讚此書:「終於,伏爾泰 出現了,牛頓馬上就為人理解……牛頓傳頌於巴黎……巴黎人都在研讀、學習牛頓。」
多年後,伏爾泰誇口自己是「在法國解說牛頓發現的第一人」,歷史學家蓋伊在其名著《啟蒙運動》裡說,這麼講是「過於誇張了,但伏爾泰憑著他的機敏, 的確是首先看出如何利用牛頓理論的啟蒙思想家。」雖然伏爾泰對於科學的熱誠是真切的,但是他將牛頓宣揚成文化英雄主要還是為了政治目的:「因為牛頓是對的,所以立基於牛頓 方法以及牛頓發現的啟蒙運動當然也一定是正確的。」
於1738年出版科普書《牛頓哲學要旨》,解說牛頓對於光的本質、折射、彩虹、重力、行星軌道、彗星 的看法。這本書沒有用上什麼數學,寫得極為清楚流暢、條理分明,伏爾泰自己說:「本書作者希望讓不熟悉這方麵事務的人得以接觸這些新真理。」
伏爾泰主張信仰、思想、言論的自由及政治寬容,反對武斷的形上學,這些理想可以在牛頓身上找到支持:當笛卡兒在法國受到誣衊與迫害,牛頓卻能平順過 一生,且享受榮耀,這證明了自由的好處、壓迫的愚蠢。而且牛頓不做假設、尊重事實,隻從現象(如克卜勒行星邉傭桑w納出萬有引力,而不進一步建構係統 來解釋引力的來源,這是一種「哲學上的謙虛」,蓋伊說「這個講法成了啟蒙思想家攻擊基督教理論與武斷形上學的有力口號。」
蓋伊指出,「在17世紀末,以至整個18世紀,科學的本性、方法,及範圍都還不明朗,關於科學的辯論即是關於宗教的辯論,而宗教是與每個人都密切相 關的主題⋯⋯伏爾泰知道無論是牛頓派與萊布尼茲派的論戰,或是牛頓派與笛卡兒派的論戰,都絕不僅僅是關於物理定律的爭論而已;人們理解,牛頓科學的勝利將 改變啟蒙世紀的宗教信仰。」有趣的是,對於宗教信仰,牛頓本人還是抱著保守傳統的看法,沒有一絲啟蒙思想家的懷疑精神。
在啟蒙時代,牛頓的科學沒什麼實際用途,它的意義隻在於展現宇宙普適的規律與人類理性思維的威力,使人類對宇宙與自己的看法有了革命性的改變。當今雖然被視 為科學昌明時代,但大多數台灣人在乎的隻是科學的應用價值,對於18世紀西方那種精神層麵的爭論反倒非常陌生。
胡適在1926年一場演講中說:「今日最沒有根據而又最有毒害的妖言 是譏貶西方文明是唯物的,而東方文明是精神的……我們可以大膽地宣言:西方近代文明絕不輕視人類心靈上與精神上的要求……西洋近代文明乃是理想主義的、精 神的,其第一特色是科學,根本精神在求真理。」
顯然當時胡適認為有不少人把科學當做器物之學而已,今天科學成為龐大 的建製,已經沒人在乎誰怎麼說了。
Tags: 伏 爾泰, 啟 蒙思想家, 牛 頓, 牛 頓哲學要旨, 自 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四月 5th, 2010 at 15:06:59 and is filed under STS文章.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原文載:http://case.ntu.edu.tw/sts/?p=765
![free counters](http://s06.flagcounter.com/count/kE9/bg_FFFFFF/txt_000000/border_CCCCCC/columns_8/maxflags_248/viewers_0/labels_1/pageviews_1/flags_1/)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 章>>>
☔【Acajou Rouge Chambre Découverte】Le 'Maya' interne 'WXC ‘Culture Corridor’"
☔【Mahogany Creation】Network Mime Screenwriting Guideline of "WXC 'Culture Corridor'" (revision 3.0)
☔ Bach in Ice Dance, Marina Klimova & Sergei Ponomarenko,1
☔ Inside The Actors Studio - Meryl Str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