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十四)臨安繁榮(上)

來源: 龍劍 2012-03-23 15:59: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2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龍劍 ] 在 2012-04-05 14:21:3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宋室南遷促進了杭州都市的繁榮,使杭州成為國際上第一流的都市。南宋遺民灌園耐得翁在所著《都城紀勝》一書的序中雲:“自高宗皇帝駐蹕於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視京師其過十倍矣。雖市肆與京師相侔,然中興已百餘年,列聖相承,太平日久,前後經營至矣,輻輳集矣,其與中興時又過十數倍也。

        南宋朝廷精心設計的貫穿京城臨安南北的“禦街”,就是當時臨安的主幹道,兩旁集中分布著政府機關、各種商戶,近年成為杭州新開發的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旅遊景點。本世紀初在建設萬鬆嶺隧道東出口嚴官巷時發現古跡遺存,就把道路建設規劃作了改變。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於200312月至20048月對嚴官巷的南北兩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麵積共計一千二百餘平方米,發現了南宋時期的禦街、禦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遺跡。這個“嚴官巷南宋遺址”被評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經過考古部門近年來不斷考古發現,並和描述南宋禦街最為詳盡的史籍:《鹹淳臨安誌》對照,南宋禦街的脈絡日漸清晰,現在的杭州中山路就是當初禦街的基本走向。《鹹淳臨安誌》是這樣描述經最後一次修繕後的禦街:“禦街,自和寧門外至景靈宮前,為乘輿所經之路,歲久弗治。鹹淳七年(1271)安撫潛說友奉朝命繕修,內方部橋路口更太廟北,遇大禮別除()冶外,袤一萬三千五百尺有奇。舊鋪以石,衡橫為幅,三萬五千有奇,易闕壞者凡二萬。蹕道坦平,走轂結軫若流水行地上,經塗九軌,於是為稱。”據此記載,杭州臨安城的禦街南起南宋皇宮北門和寧門外,也就是現在的萬鬆嶺南側的鳳凰山腳路口,經過朝天門,也就是現在的鼓樓,往北到武林門前的中正橋,長達一萬三千五百餘尺,寬七十二尺(約二十三米,一軌八尺,宋尺略短於今尺,三十二厘米左右)。這條禦街本是吳越國時期,錢鏐首次擴建杭城時的中軸線,南宋時又成為臨安城的中軸線,它仿效汴京禦街,在街中劃設禦道、河道、走廊等不同功能的分道。禦道不許旁人行走,巨石橫鋪,共用三萬五千多塊,這次整修更換了已損壞的兩萬餘塊。和現在北起環城北路,南至萬鬆嶺路中河路交叉口,全長4.3公裏的中山路走向和全長都基本吻合。

        原來那時景靈宮(在今武林路西側)供奉著皇室祖先塑像,皇帝在“四孟”的 時候(四季的第一個月,具體在哪一天要由欽天監選擇黃道吉日)都要離開皇宮到那裏朝拜祖宗,這條禦街中心的禦道就是當時給皇帝行走的專用道路。此外,每三年,皇帝還要進行一次為期三天的祭天儀式,也要啟用禦街。他沿著禦街到景靈宮吃齋祭祖,住一晚後,再返回太廟(今鼓樓附近,供奉皇室祖先牌位的場所)住一晚,再到城外的郊壇祭天,再住一晚後返回皇宮。這就是南宋禦街的來曆。

        中山路在上倉橋路附近有一個南宋禦街遺址陳列館,進門是一個木結構穹頂,我猜想設計這建築形式的靈感,應該來自上世紀末考古發現的紹興印山的越王允常(勾踐的父親)巨大的木結構墓室。地麵往下是玻璃罩裏展示包括禦街在內的四個文化土層,最上麵的現、近代的中山路路麵層,第二層為明清文化層,有很多斷磚碎瓦和青花瓷片,第三層為元代文化層,那時叫大街,最底下一層就是南宋文化層以五代和宋代特色建築用磚為代表,較現代磚細長,形似香糕就叫香糕磚,用來鋪設禦街路麵,南宋後期重修路麵時,也有用石板鋪設的路段。

        地麵上是陳列館展廳,那裏有一張展示臨安皇城的地圖,上麵可以看出,禦街南段的東側通江橋一帶是為大內及官衙服務的官府商業區,南段西側是南宋朝廷重要機構,如:中樞機關三省六部官署、皇室宗廟太廟和五府等。禦街中段,自朝天門至棚橋是臨安城的中心商業區,兩旁店鋪林立,百貨雲集,附近的酒樓飯館、茶肆點心遍布,夜市繁華與日間無異。禦街北段大致是棚橋至眾安橋、觀橋一帶,此段是文化娛樂地段,棚橋一帶是京師書籍店鋪最集中的地方,往北當時是最大的娛樂中心:北瓦,附近又有朝廷禮部的貢院,是舉行科舉考試中心場所。每逢科考,有數千上萬的舉子在此參加最高的考試。北瓦內有勾欄十三座,日夜表演雜劇、傀儡戲、雜技、影戲、說書等多種戲藝,每日有數千市民遊樂與休閑。

        近代,這裏也是杭城“老字號”的集聚地,這條路上今天依然保留綢布鞋帽、煙茶火腿、國藥號、南北貨、筆墨莊等百年老店;銀行、報社、書局、百貨鄰裏相望;除佛寺、尼庵、道觀外,還有天主教堂,中西文化在這條老街上交融。同時,中山路集聚了一大批不同時期的特色建築,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也有民國初年的西洋建築,中山北路上還有許多現代化建築,完全可以稱為“建築曆史博物館”。中山路又是杭州老城廂最為集中的區域,成為從南宋發展延續至今的杭州市井生活保存最為完整的區域,兩側坊巷、裏弄連綿不絕,保留了帶有濃厚地方特征的鄰裏空間格局。

所有跟帖: 

抄一本書貼貼,有啥意思?歇火吧。 -阿珍- 給 阿珍 發送悄悄話 阿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6/2012 postreply 10:03: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