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理性和靈命上的錯位

信仰在理性和靈命上的錯位

玄野

人類的健康發展與存在主要決定於兩個方麵,嚴謹的科學邏輯推動和通靈的信仰牽引。科學和理性的力量是堅實而穩健的,是動力之源。信仰的作用主要是發展方向的指引,這種牽引不是力量型的,而是虛靈,通過人自己的抉擇來左右科學與技術等的應有方向。在對這兩種人類文明元素的遵循認識和運用中,如何正確把握相互間的差異,融合與分寸,曆來都具有極大的挑戰性。曆史上哲學神學宗教與政治學諸領域中各時代都有不同的探索,而這些探索也給人類的精神領域凝結出經驗教訓。人類文明在信仰的具體化並生成宗教的過程中,信仰與科學這兩個範疇中的各自適定的理念與思維方略,被錯位地應用在對方的領域中。宗教與道德中廣泛存在的此類錯誤在曆史中造成了廣泛的悲劇。近代以來,教育的推廣導致理性普及,民眾對宗教中理性與神性兩個領域之間的混淆與投機取巧的借用越來越明確地質疑,從而造成了人們對宗教的懷疑,進而導致信仰和神的幻滅。科學迅速地應用於技術領域,導致了物質世界的崩潰性改變,人類靈魂的複歸已是刻不容緩了。

人類追求的物質化和技術發展導致的欲望放縱是過分重視實物表象的結果,這是一切現代危機的本源。另一方麵,近代以來宗教信仰界是基督教一教獨大的局麵,基督教神學的教條化極大影響了世界精神追求的方向,而這種神學方向在現實麵前表現出來的與現實的矛盾和自我矛盾,也間接導致了忠實於理性和現實的人遠離了精神家園而迷惘在物質的紛繁變化中。本文再詳細展開人類物質追求導致的無邊罪惡,隻就某些神學派別對經典的錯誤理解和對理性與神性思維的錯誤把握上麵做初步探討。

很久以前就曾在基督徒朋友的帶領下學習以弗所書的如下經文:1:4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麵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1:5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稍經思考,就發現這裏麵有一些邏輯矛盾,且與常識不符,更與耶穌所一再強調的傳播福音的宗旨相違背。既然是在神創立世界以前就確定了選擇誰做基督徒,我們中間的每一個人是否會成為基督徒就毫無懸念,信徒們努力甚至以殉道的方式傳播福音就失去價值。從這種論斷中得出的理念與耶穌所一再強調的基督徒的傳播福音的義務背道而馳。當時我提出這個疑問,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這個矛盾。因此,我對保羅的宗教理念大感懷疑。

個人感覺,保羅與耶穌不同,耶穌的話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簡單易懂又貼近人心,用詞淺近又意蘊深邃。人類曆史中達到這種境界的聖人超過五位。但是,我敢想象也不敢認定保羅隻顧煽情,理念上頹廢到要和耶穌最強調的基督徒使命相違背的地步。所以也就一直尋找這段話的正解。

直到最近幾天,有機會就此問題請教一位很有威望的牧師,內心的疑惑才得到解決。這位牧師解釋說,保羅在這裏提到的神預先做的揀選,意指基督徒們能夠得救這件事,是籠統的提法,而絕對不是確切地指明我們中的哪一個人可以得救,哪一個人能得救。這位牧師也對自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納再到加爾文以來的落入抽象玄思的神學,尤其是由於對以弗所書那段經文的機械理解而發展出的預定論給基督教帶來的禁錮表示遺憾。當今的許多教會宗派依然執著於預定論,甚至因此荒蕪了耶穌所強調的傳播福音的使命。

認為聖經中每句話都是真理的人在基督徒中可能不是少數。實際上,單純說一句話是真理與否並沒有意義,關鍵還是看你如何理解,如何將濃縮的一句話還原成活生生的現實智慧。聖經是如此,中國傳統的儒道佛更是如此。因為強調壓縮了的語言描述的真理性,就導致信徒對幹癟的字麵描述的崇拜,而某些對經典的偏頗甚至歪曲的理解,也因為信徒對字的崇拜而錯誤地成為某些教派所堅持的真理甚至於成為神學體係的基礎公理。從幹癟僵硬的教條出發用嚴謹的邏輯工具推演出來的神學體係,因為出發點的錯誤造成體係性偏差。工具的良好對方向的錯誤並構成任何補償作用,反而會導致在錯誤道路上走得更遠,損失更大。從發生機理上看,基督教神學的這一問題是人在認識和把握邏輯理性與信仰靈命之間微妙的關係時的偏差。用"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來描述這個問題十分恰當。

世界的一切本來自於天道上帝的一,中國與西方的哲學信仰都一致強調這一理念。無論堅實確鑿的邏輯理性,還是玄妙超越的靈感神明,都統一於唯一的實體,沒有矛盾。這是邏輯與靈命的合一。人因為能力的局限,在探討某個方麵的概念和經營某個方麵的事物時,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界定,隻在一定的範疇和層次內討論辯明。這是邏輯與靈命的分明。但是,在信仰的過程中,合一與分明這兩種關係在應用時丟失了分寸,應分明的地方被混淆了,應合一的地方被割裂了。

很簡單而且普遍的情況,很多人因為信仰的關係,將生活中本是單純物理關係物理定律的事情,由於自己沒有思考清楚,而拒絕用科學與邏輯的定律來理解,而是將信仰與神靈的理念降格用在這些問題上。這形成了處處是神跡,神靈無時無處在強行幹預自然運轉再理會神靈自己製定的運行規律的現象。這是割裂二者合一又分明關係的一個例子。針對這一情況,愛因斯坦反對得很徹底,他說:沒有神跡才是最大的神跡。另一個情況雖然也同樣是割裂二者的關係,表現上卻相反。這就是更普遍的在中國存在的一種認識,片麵地否定信仰和神,妄自尊大地認為隻有自己能夠理解的理性範疇是客觀自然的,拒絕承認自己認識之外的理性與神性。辯證唯物主義在二十世紀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就是明證。尊重事實,將無法納入自己理性體係的東西斥為迷信巧合或者詭詐,一切都從現實的物質利益出發,喪失了對神和天道的敬畏。

再一個傾向是玄妙而複雜的,就是將邏輯理性應用於信仰方麵,從信仰方麵的一些聖人的感悟出發,用邏輯的思維形式構建出龐大的神學體係。當然信仰思維和邏輯辨證本歸一於上帝,邏輯應用於神學理所當然,但問題出在這一龐大體係中邏輯的作用形式和應用方法。神將信仰賦予人間,必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單純語言又難以明確,就不得不借助於某種文化底層的豐富的曆史人文背景,有這些背景依然不足,就不得不契合於聖人傳道時刻所麵對的人與物的具體情景。這樣就構成了對曆史傳承下來的所有經典的理解過程中,存在兩個障礙必須超越,其一是文化背景的障礙,其二是具體語境的障礙。如果顧及這兩個障礙,單純從文字意義上將聖人在信仰上的感悟話語看作真理,作為奠基信仰神學的公理基礎,從這幾個基礎出發用邏輯推演的方式構築理論體係,信仰上的偏差便接踵而至。

一般來說,聖人的感悟是內涵豐富又生動智慧的,四福音書中的場景如此,而論語中的場景也一樣。這些與人的生活實踐密切聯係的智慧,多無法應用於邏輯體係中作為公理。信仰中的描述要達到邏輯推演的公理的要求,必須對聖人的感悟做很大程度的改裝,從而適合公理體係的特性。改裝以後的描述往往與聖人的原描述在字麵上差異很大甚至相矛盾,但本質上卻是同樣的內涵。這是各宗教信徒通向上帝的一道鴻溝。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 ,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但是,藉著耶穌就可以到達上帝了嗎?耶穌是到達上帝的必要條件,還是充分條件?同時,如何叫做"藉著"耶穌?口裏說著信主就是了嗎?歐洲基督教派係林立,千年中世紀中互指魔鬼,互相殺戮,哪一方是覺得自己對耶穌的信最正確最虔誠呢?顯然,宗教熱情完全不能代表信仰與宗教的全部,靈性與智慧是更重要的方麵。單純的宗教熱情對信仰和宗教是毒害深重的。這一問題在興旺的基督教中是如此,在幾被愚昧和草率滅絕的儒教中也是如此。大家往往津津樂道於孔門經典故事,以顯示自己儒學修養如何如何,而這些經典故事中活生生的智慧卻並未還原出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關於薄熙來執政思路的嚴重問題
  • 評<王立軍警察維權講話>(修改稿)
  • 王立軍的宦海沉浮與國人的道德基礎
  • 黑白道冤冤相報,薄熙來畫虎類犬
  • 王立軍慌不擇路,薄熙來末路狂花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