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麵的映波橋位居現在外湖、小南湖和西裏湖交匯處,隻是當時還沒有花港觀魚這景點,有一條從花家山而來叫花港的小溪在此流入西裏湖。雷峰塔倒是已經建成,夕照中塔影在微波中蕩漾,映波之名或來自於此?
鎖瀾橋東麵的外湖,當時是全湖最深處。此橋附近東西兩麵都是湖麵最闊處,應該是當時西湖風浪最大的地方,故置此橋以鎖瀾。
從望山橋這裏看鬱疊翠的山色,意境深遠,西湖十景之一的“雙峰插雲”,隻有在此處才能真正領略它的風姿。因為在整個西湖,隻有這裏同時看南高峰和北高峰的角度最佳,因此而得名。它的西麵隔西裏湖就是以前毛澤東到杭州的住地劉莊一號樓,現在作為西湖國賓館雖然對外營業,唯獨一號樓不出租。
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這裏是眺望全湖的最佳處之一,故名叫“壓堤”。康熙南巡時給西湖十景題寫碑額時,“蘇堤春曉”就立在壓堤橋旁,文革中碑被砸斷成數塊,現在重新補整樹立,並建碑亭。現代沙孟海先生所寫的“蘇堤春曉”碑則在蘇堤北端入口的跨虹橋堍,所以蘇堤上有兩處“蘇堤春曉”碑。從前它通茅家 埠港,據說橋下之水特別深,坐船去靈隱天竺必取道於此,橋旁還有石台燈籠以照夜船行走,橋邊湖中還產西湖蓴菜,現在沒有了。
東浦橋,我總懷疑蘇軾當初命名這座橋應該是“束浦橋”,“束”字和“東”字隻差一橫,後世訛傳為“東浦橋”,現在又簡化為“東浦橋”,離“束浦”二字更遠。浦是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比如錢塘江出海口的浙江嘉興乍浦和“珠還合浦”的廣西北海合浦。包括後來被稱為嶽湖那片水麵的西湖西北岸也可叫“浦”,它至此向南收束為蘇堤一線,猜想這應該是這座橋被命名為“束浦”的理由。蘇堤其餘五橋的名字都是由一動詞和一名詞組成的動賓結構,唯獨“東浦”是偏正結構,大文豪蘇軾不至於會如此疏忽,而“束浦”二字正也是動賓結構,事實上至今仍然有人稱它為“束浦橋”。
跨虹橋不知是否因為它是跨步似長虹蘇堤的起點而命名,也有夏日雨後,佇立橋上,常可見一道彩虹從湛藍天空垂掛到橋麵,天上水上,相映成趣,故名跨虹的說法。該橋的橋址在明代略有移動過,是蘇堤六橋中唯一曾移動過橋址的一座,它長21.1米,淨寬4.3米,單孔淨跨8.1米,現今蘇堤六橋中,它的長度最長,單孔跨度最大。
蘇軾離任後,接任杭州知州是林希。他欣賞了堤上美景後,對蘇軾的政績深為感佩,就為此堤題寫了“蘇公堤”三字,從此人們為了紀念蘇軾治理西湖的功績,把他建造的長堤叫做蘇堤。蘇堤四季景色各異,特別是陽春三月的早晨,朝陽初升,水波蕩漾,百花爭豔,柳樹成煙,青山古塔,掩映湖麵,景色秀麗妙趣橫生,被稱之為蘇堤春曉。它早在南宋就被列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以“六橋煙柳”之名列入錢唐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軾對自己這一大手筆是十分滿意的,元祐七年(1092)春,在知潁州任上和判官趙德麟一起疏浚潁州西湖,旋被命移知揚州。後來工程結束,趙寫詩告知,於是蘇軾寫了一首題為《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的詩,其中有“我在錢塘拓湖淥,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的句子,可以看出蘇軾對於自己治理杭州西湖建成蘇堤的成果是十分得意的。“昌豐”一詞形容人姿態優美,《詩•鄭風•豐》:“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為其出典。他還說過“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這樣的話。
趙德麟(1061-1134)名令畤,初字景貺,後蘇軾替他改字德麟,宋宗室。蘇軾的好友兼門生,為人豪爽,博學多才,也是一個詞人,頗受蘇軾賞識。蘇軾以潁州知州身份舉薦他,不料好事變成壞事,後來黨禁起,因此和蘇軾一起被列入元祐黨人,居家閑賦十年。宋高宗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任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即南宋皇族的第一副族長。撰有《侯鯖錄》八卷,其詩詞作品以用“蝶戀花”詞調譜的商調鼓子詞西廂十二首,最為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