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宮鵬 (清華大學教授)
印度總理曼莫漢 • 辛格最近悲觀地表示,中國的科研水平已經領先於印度。辛格認為,印度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下降了,已被中國等國趕超。不過,盡管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很多人認為這些研究論文的質量有待提高。學術不端固然是中國科研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國文化的負麵影響也不可忽視。
在過去 2000 年裏,有兩個文化基因影響了無數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第一個文化基因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知識分子同時也應該是忠誠(於權威)的管理者。另一個文化基因是莊子的著作。莊子認為,要想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獨立,這樣就避免了交換和衝突。此外,莊子還認為應當回避技術,以抵禦貪婪。總而言之,這些文化鼓勵中國社會進行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實踐,但卻壓製了好奇心、商業化和技術發展。孔子和莊子的思想導致了中國社會在數千年的時間裏處於科學真空的狀態,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學術界的一個後果是學術界的研究人員都希望進行引領性的研究,很少有人願意從事輔助性的工作。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能力領導科學研究。這就導致了重複和冗餘,造成浪費。研究人員用盡各種借口購買相似的設備,用類似的方法處理數據。
即使把目光放在整個國家的層麵上,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所有中國的合作單位、大學、研究所以及獨立的政府機構,都希望成為領導組織,這就讓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很難共享數據。舉個例子,中國的氣象局有大約 2000 個氣象站,這些氣象站主要負責收集信息,預報天氣。與此同時,中國水文局也有 2 萬個左右的水文測量站,這些水文測量站也會收集天氣信息,並且水文測量站的數據可以極大地改善氣象局預報天氣的精確度。不過,水文局從不公開他們的數據。
類似的,中國的文化還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缺乏分工。負責科研的行政管理人員傾向於給那些聲稱正進行原創研究的人以更高的評價和更多的獎勵。這樣,那些願意從事支援性工作的人數就減少了很多,盡管這些支援性的研究也很有用。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麽除了圖書館和研究設備銷售公司之外,中國的專業化科研服務機構如此稀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境內的科學實驗室別無選擇,隻能自己一條龍包圓所有的技術工作,哪怕僅僅是一些日常的樣本分析和數據庫開發也不例外。如果不能根據不同機構和不同科研人員各自的特長合理分配研究職責,科研進度遭到延誤將是不可避免的。
宮鵬:中國應該開始對研究工作進行分工,並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給合適的專家。有什麽方法可以消除這些文化帶來的負麵影響呢?首先,中國的教育體係應該盡早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中國已經通過模仿西方國家的大學教育模式改進了高等教育的質量。而現在需要做的,則是參照西方的基礎教育模式改善中小學的教育方法。中國的中小學老師必須更加注意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而科學教育也應當盡早開始。要完成這些改變,需要徹底改革中小學課程體係,同時斥資開展教師培訓。
中國的科學家個人和政府科技項目監管人員,雙方都應該在正式層麵上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並積極展開合作。對於成功合作的研究案例,應當給予經濟上的鼓勵,按照每個參與研究者的貢獻大小增加經費,提高獎勵,或者提升職位。
中國應該開始對研究工作進行分工,並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給相關的專家。無論是化學分析、計算機工程、實驗操作、設備管理,還是專業數據提供,都應該為相關的專家提供相應的位置。
最後,中國需要讓本國的科學家多參與國際項目,同時還需要吸引國外頂尖的科學家來中國工作。對於研究報告和研究計劃,需要進行國際評估。在重大科研項目的設計和完成階段,引入批評可以起到正麵作用。如果大學希望自己在國際上產生影響,也需要做同樣的事情。中國應該從歐盟那裏學習經驗,為參與國際合作的研究人員提供經濟支持。
舉個例子,2009 年,中國政府撥款 4600 萬人民幣(700 萬美元),用於一項 “全球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項目”。不過,中國政府同時規定,經費不能用於資助境外的合作者。一個全球性的項目理應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樣本,但是因為中國政府的特殊規定,中國的科學家就不可能從很多國家獲得樣本了。中國必須意識到,自我隔離和自給自足的研究方法並不是發展現代科學的秘訣。改變並不容易,但也絕非完全不可能。改變的結果將會是一個強大的中國和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無數代中國人所夢想的那樣。
印度總理曼莫漢 • 辛格最近悲觀地表示,中國的科研水平已經領先於印度。辛格認為,印度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下降了,已被中國等國趕超。不過,盡管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很多人認為這些研究論文的質量有待提高。學術不端固然是中國科研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國文化的負麵影響也不可忽視。
在過去 2000 年裏,有兩個文化基因影響了無數代中國的知識分子。第一個文化基因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知識分子同時也應該是忠誠(於權威)的管理者。另一個文化基因是莊子的著作。莊子認為,要想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獨立,這樣就避免了交換和衝突。此外,莊子還認為應當回避技術,以抵禦貪婪。總而言之,這些文化鼓勵中國社會進行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實踐,但卻壓製了好奇心、商業化和技術發展。孔子和莊子的思想導致了中國社會在數千年的時間裏處於科學真空的狀態,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學術界的一個後果是學術界的研究人員都希望進行引領性的研究,很少有人願意從事輔助性的工作。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能力領導科學研究。這就導致了重複和冗餘,造成浪費。研究人員用盡各種借口購買相似的設備,用類似的方法處理數據。
即使把目光放在整個國家的層麵上,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所有中國的合作單位、大學、研究所以及獨立的政府機構,都希望成為領導組織,這就讓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很難共享數據。舉個例子,中國的氣象局有大約 2000 個氣象站,這些氣象站主要負責收集信息,預報天氣。與此同時,中國水文局也有 2 萬個左右的水文測量站,這些水文測量站也會收集天氣信息,並且水文測量站的數據可以極大地改善氣象局預報天氣的精確度。不過,水文局從不公開他們的數據。
類似的,中國的文化還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缺乏分工。負責科研的行政管理人員傾向於給那些聲稱正進行原創研究的人以更高的評價和更多的獎勵。這樣,那些願意從事支援性工作的人數就減少了很多,盡管這些支援性的研究也很有用。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麽除了圖書館和研究設備銷售公司之外,中國的專業化科研服務機構如此稀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境內的科學實驗室別無選擇,隻能自己一條龍包圓所有的技術工作,哪怕僅僅是一些日常的樣本分析和數據庫開發也不例外。如果不能根據不同機構和不同科研人員各自的特長合理分配研究職責,科研進度遭到延誤將是不可避免的。
宮鵬:中國應該開始對研究工作進行分工,並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給合適的專家。有什麽方法可以消除這些文化帶來的負麵影響呢?首先,中國的教育體係應該盡早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中國已經通過模仿西方國家的大學教育模式改進了高等教育的質量。而現在需要做的,則是參照西方的基礎教育模式改善中小學的教育方法。中國的中小學老師必須更加注意鼓勵學生的好奇心,而科學教育也應當盡早開始。要完成這些改變,需要徹底改革中小學課程體係,同時斥資開展教師培訓。
中國的科學家個人和政府科技項目監管人員,雙方都應該在正式層麵上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並積極展開合作。對於成功合作的研究案例,應當給予經濟上的鼓勵,按照每個參與研究者的貢獻大小增加經費,提高獎勵,或者提升職位。
中國應該開始對研究工作進行分工,並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給相關的專家。無論是化學分析、計算機工程、實驗操作、設備管理,還是專業數據提供,都應該為相關的專家提供相應的位置。
最後,中國需要讓本國的科學家多參與國際項目,同時還需要吸引國外頂尖的科學家來中國工作。對於研究報告和研究計劃,需要進行國際評估。在重大科研項目的設計和完成階段,引入批評可以起到正麵作用。如果大學希望自己在國際上產生影響,也需要做同樣的事情。中國應該從歐盟那裏學習經驗,為參與國際合作的研究人員提供經濟支持。
舉個例子,2009 年,中國政府撥款 4600 萬人民幣(700 萬美元),用於一項 “全球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項目”。不過,中國政府同時規定,經費不能用於資助境外的合作者。一個全球性的項目理應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樣本,但是因為中國政府的特殊規定,中國的科學家就不可能從很多國家獲得樣本了。中國必須意識到,自我隔離和自給自足的研究方法並不是發展現代科學的秘訣。改變並不容易,但也絕非完全不可能。改變的結果將會是一個強大的中國和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無數代中國人所夢想的那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