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指揮槍的成功嚐試:國民革命軍(終結篇)

來源: 散客思戓帉 2012-01-08 07:09: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0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散客思戓帉 ] 在 2012-01-20 11:41: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國民革命軍”的成立,意義非同小可。結束了幾千年中國軍隊孝忠個人的曆史。

1925年中國國民黨師法當時蘇聯共產黨軍事製度,創設“國民革命軍”,規定這支軍隊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指揮官由國家軍事委員會任命。

當時,國民黨以“國民政府”取代“護法政府”,在廣州正式實施委員製政體。首任政府主席是汪精衛,並設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汪精衛為兼任主席,蔣介石、 汪精衛、譚延闓為常務委員。同時取消各地方部隊名稱,實行軍隊正規化,統一稱作“國民革命軍”。在國民革命軍任職的軍官,也必須首先通電辭去原地方部隊之 軍職,比如滇軍總司令,護國軍軍長,等。國家軍事委員有權免除任何國民革命軍的指揮官,而任命與原部隊來源毫不相關的人來指揮。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由黃埔軍校軍官組成的黃埔軍校校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蔣中正(後為何應欽);“建國湘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
軍長譚延闓;“建國滇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朱培德;“建國粵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福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李福林;湖南的“攻鄂軍”及吳鐵城的“警衛軍”、並和廣東的“潮梅軍”等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程潛;廣西新桂係軍隊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李宗仁;湖南唐生智的北洋部隊因反正吳佩孚而加入國民政府,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

曆時一年到1926年7月正式完成八個正規軍的建製,並開始北伐。

盡管這8個軍來源不同,但都是中央軍了。以後人們還在談論的雜牌軍或地方部隊,應該是指這8個軍以外的部隊了。所以有人說後來的血戰台兒莊是李宗仁的桂軍打的,是不準確的。(當然,如果按“三野打淮海”的角度,也勉強說得過去)

“國民革命軍”是這支軍隊的正式稱呼。北伐結束以後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但並沒有取代“國民革命軍”的稱呼。簡稱可以有“革命軍”或“國軍”。

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後,國民革命軍改名為中華民國國軍,成為完全效忠國家的武裝力量。無論實際操作怎麽樣,但冠冕堂皇的話是這麽說的。

說句心裏話,廣州國民政府的這個思路,是非常正確非常偉大非常光榮的。隻是有一個問題:政府的任免命令當事人不服從怎麽辦?

後來的問題,也就是這個問題了。

北伐進展很順利,廣州國民政府遷移到武漢,可能是便於指揮全國吧。4.12對共產黨大開殺戒是一個分水嶺,因為這是不符合“聯俄聯共”政策的。當時共產黨 很乖,沒什麽私心雜念地全力以赴北伐。農民運動是否過火,可能是一個唯一的理由。我估計在那些人心中,反正當時的共產黨,和任人宰割也沒多少差別,於是就 毫無顧忌地清黨了。當時的國民政府,堅持“聯俄聯共”,反對清黨,並追究4.12的責任,進而撤消蔣介石北伐軍總司令的職務,應該是正確的,然而也是天真 的。

蔣介石不服從國民政府怎麽辦?

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支持蔣介石不服從國民政府怎麽辦?

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朱培德程潛支持蔣介石不服從國民政府怎麽辦?

這樣國民政府就沒法辦了。

4.12屠共後,共產黨人還在北伐戰場上衝鋒陷陣,說明是寄希望於國民政府能夠主持公道的。緊接著國民政府接受清黨,反正大家都覺得欺負共產黨也不是個啥 大不了的事情,於是,就都殺共產黨了。不知道國民政府這麽做,是不是違背自己的良心向不服從國民政府的大將軍們表明一個態度,還是他們真的就覺得當初“聯 俄聯共”錯了?

不管是什麽原因,結果就是毛澤東說的:寧漢和流了。

共產黨還有第二條路走嗎?沒有了,所以他們拿起了隻由共產黨指揮的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無論武漢國民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都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 是北洋政府代表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玩活呢。

“國民革命軍”成立一年便違背了其初衷,是中華民族之不幸。如果說,一個造福於中國人民的完美體製,此時與中國人民失之交臂,同意嗎?


下麵說軍銜。

中國一直有軍隊,但與世界接軌的軍銜製度,起於清朝末期。

清政府自1905年至1911年,仿當時軍事強國德國的軍銜體係,起點高,設置合理。級別如下:
 
  上等:正都統,副都統,協都統 (相當於:上將,中將,少將)

  中等:正參領,副參領,協參領 (相當於:上校,中校,少校)

  次等:正軍校,副軍校,協軍校 (相當於:上尉,中尉,少尉)
 

中華民國作為清王朝的繼承者,在原清朝軍銜設置的基礎上除做了一些小修小改外,(軍銜名稱的變化,和增加將官級別)基本上是繼承了清朝的軍銜體係。民國曆 經的三個時期: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1年—1912年)北洋軍閥時期(1912年—1928年)民國政府時期(1928年—1049年),都是一脈相 承的。

北洋時代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時代(將另文評說),其軍事主要以保定軍校(包括1912年後的陸軍大學)為搖籃。到1923年軍校關閉,訓練了近萬名軍官, 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的銜頭。可惜的是,北洋時代中央集權太過薄弱,諸候擁兵自重,以至最後讓蔣介石禍害中國二十年。

整個北洋時代,被授予上將的總共65人,沒有元帥這個名目。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常有稱呼大帥的,但並不是一個軍銜,而是一個職務或權威的代名詞。稱呼 張學良為少帥基本上是一個戲稱了。據說張學良本人很反感這個稱呼,有人當麵這麽稱呼他的時候,他是不理睬的。他公開接受這個稱呼是他的晚年超脫以後,他認 為這個時候別人是表示親切才這麽稱呼他的。其實少帥這個稱呼相當於衙內,讓人感覺有蔑視的意思。

北洋政府從1912年到1928年,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國際上承認的。所以,軍銜是正規是有效的。其他諸侯,包括孫中山蔣介石的廣州軍政府,在軍銜上 模仿北洋政府,而北洋政府並不予以承認。所以說,廣州軍政府采用的軍銜製是“套用製”。就是說師長稱中將師長,旅長稱少將旅長。而實際上是隻有軍職,沒有 軍銜。也就是說,軍銜跟著職務走,人是沒有軍銜的。

1926年,國民革命軍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軍銜依然沿用固有的習慣套用製。據說1933年,蔣介石一次講話時說:“國民黨軍隊同列強相比,戰鬥力特弱而將官特多,上將都數不清了。”

從1935年起,國民政府才正式采用銓敘軍銜製,也就是授予個人軍銜。這個銓敘軍銜製有個特點,就是要冠以兵種:陸海空。例如“陸軍上將,海軍中將,等。 可惜的是,盡管現在說辛亥百年,但北洋政府授予個人的軍銜,是很正規的,但都被黨國政府一筆勾銷了。後來個別追任的,如吳佩孚,也是與北洋時代沒有關係 的。

同時,1935年後,仍然還存在職位軍銜的。比如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後,朱德是上將總司令,其實朱德個人是沒有軍銜的,這個上將還是原來意義上的職位軍銜。

所以就有了一個現象:抗戰時期陣亡的某少將旅長,敘任步兵上校,追贈陸軍少將。

還有一個例子,胡宗南1935年敘任陸軍中將,後來是戰區(集團軍)上將司令員。而實際軍銜一直是中將,直到1945年10月,才以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所有跟帖: 

全麵扼要,學習了。辛苦。謝謝兄台:)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118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07:10:21

同意!也謝! -ba12nd- 給 ba12nd 發送悄悄話 ba12n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07:44:21

能得到二位的稱許,就不覺得辛苦了。謝! -散客思戓帉- 給 散客思戓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09:35:16

長見識了 -木木真木- 給 木木真木 發送悄悄話 木木真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10:06:14

問好:)) -散客思戓帉- 給 散客思戓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12:33:59

是的,與“軍隊國家化”失之交臂,是中華民族的不幸。 -散客思戓帉- 給 散客思戓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12:47:01

政府的任免命令當事人不服從怎麽辦?蔣介石不服從國民政府怎麽辦? -金筆- 給 金筆 發送悄悄話 金筆 的博客首頁 (254 bytes) () 01/09/2012 postreply 22:15: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