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認為王安石的詩歌過於重理,而情不足,讀起來不舒服,說教味重。但是,王安石寫過一首詩,《題西太一宮壁》,卻不同。全詩四句: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蜩,念條,tiao,二聲,意思是蟬。陂,這兒可不是湖北黃陂,這兒念杯,bei,一聲。意思是池塘或者山坡。據《宋記》記載:神宗元豐時期,推行新法,開鑿疏浚河流,在汴京附近,把洛水和汴水聯通,引古索河為水源,注入房家、黃家、孟家三陂,波及三十六陂(三十六家的山坡)。
這首詩在宋代就很有名。蘇東坡後來在北宋首都河南開封遊西太一宮的時候,見到了牆壁上這首詩,注目良久,說:介甫真是隻老狐狸精啊。意思是藝術修養都成精了,才能寫出這樣好的詩歌,應該是很高的評價了。王安石還有一首好東西是有“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那首。
晚清詩人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稱此詩是“絕代銷魂,荊公(王安石)詩當以此二首壓卷。”
1944年,年輕的木刻家黃永玉剛剛21歲,經朋友介紹來到江西贛州,成為了抗日"教育部戲劇教育二隊"的見習隊員。在這個時期,恰好是蔣公子蔣經國在贛南大搞""贛南新政"的時候。
小畫家就這樣認識了大公子,過年過節一起喝酒,喝醉了唱蘇聯歌。到了1984年代,大陸有關方麵請黃永玉畫一幅畫,說是要由有關高層送給那邊的蔣經國。黃永玉畫了江南水鄉,水田,遠遠有一條河,河上有人在劃船,河的那邊又是水田,後麵很多白牆黑瓦的房子,遠樹。三乘三尺的一張畫。
畫上題詞:三十六陂春水,白頭相見江南。王安石是江西撫州人,正是蔣大公子搞新政的地方。也是觀畫人和畫家相識的地方!
當張畫掛在蔣經國的家裏的時候,七十四歲的他已經病重,讓人扶他坐起來,老人坐在畫的對麵,注視良久,突然淚流滿麵。
他一定想起了他的江南,可是,已經回不去了,連白頭相見也沒有了機會。
蔣經國先生在八十年代開放報禁黨禁,解除戒嚴,開放兩岸民眾互訪,開啟了台灣民主的新紀元。1988年元月他七十八歲病逝。去世時,台灣很多老百姓傷心不已,跪在路上哭泣著為他送行。
僅以此文送別不平靜的2011,並為海峽兩岸以及全球的華人祈福:
平安2012!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