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佛教的極微粒子和現代科學的質子、中子

來源: 出入自在 2011-11-13 20:44: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318 bytes)

質子、中子的內部構成

 

人們一般都認為: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而原子核是由質子、中子構 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一度被認為是最微小的物質微粒,因而把它們叫作基本粒子。然而在六十年代科學家又在實驗中發現質子、中子還有內部結構,各 自都是由三個誇克構成並且由膠子把它們“粘”在一起。下麵這張互動百科上的圖形象地說明從原子到誇克這樣的構成關係:

質子和中子的差別在於質子是由兩個上誇克和一個下誇克構成,而中子是由一個上誇克和兩個下誇克構成。誇克的一個很重要的性質是誇克禁閉[注1],就 是誇克不能單獨存在,它們隻能以特定的組合方式存在於質子、中子和其它粒子中。

 

四大、極微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認為物質是有地水火風四大夠成,然而對地水火風如何構成物質的細節可能並不了解。這方麵的詳細知識來源於佛教的論藏。南傳佛教保存了最原 始的論藏,音譯叫作《阿毗達摩》。和北傳佛教不一樣,南傳佛教認為他們傳承的《阿毗達摩》是釋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按照《阿毗達摩》的觀點,一切物質都是 由包含地水火風四大的物質微粒構成,這種微粒叫作極微,又叫色聚。物質在佛教中叫作色法,由地水火風四大基本元素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物質微粒被叫作色聚就是 很自然的。

很有趣的是,在講四大各自的作用的時候,《阿毗達摩》認為水元素的作用就是把其它三個元素“粘”在一起,這和質子、中子中的膠子的把三個誇克“粘”在一起 的作用是一樣的。更有趣的是,佛教認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不能單獨存在,它們隻能聚集在一起以極微粒子的形式存在[注2],顯然這和誇克禁閉如出一轍。由此 我們看到佛教講的極微的構造和質子、中子的構造有高度的相似性。

 

微觀粒子的波動性和色無常 

 

按照現代物理,微觀粒子不僅有粒子的特性,還有波動的特性。如果不是學理科的,可能並不了解波動性的細節,比如象幾率波這樣的概念。但有一點是可以了解, 那就是波動性描述的是一種起伏變化的圖像。那麽佛教講的極微是不是也包含這樣的圖像呢?答案是肯定的。佛經中常常要求修行人在禪修中觀察“色無常”,色就 是指構成我們身心和周圍世界的物質,無常就是指的生滅變化的意思,如《大般涅槃經》中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不過常人對無常的理解往往是世事不可預料 的意思,但這並沒有反映出無常這個概念的原意。那麽按照佛教的觀點,這種生滅變化有多快呢?近代的著名南傳佛教大師如韋布尊者、馬哈西尊者都說眨眼間就有 數十億計(billions of billions)的生滅。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的比較隻是說有相似性,但並不能簡單地把波動性和色無常劃等號。

 

微觀粒子的描述與觀察手段

 

科學研究中描述一個微觀粒子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其電荷、自旋和質量,這和探測手段有關係,這三者分別對應電場、磁場和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由於對微觀粒子來 說,萬有引力通常太弱,實際上質量大多由實驗間接推出。所以當科學家描述質子、中子的時候,除了闡述構成它們的三個誇克和膠子外,還要描述它們的電荷、自 旋和質量,另外再加上別的必要的量子數。

 

佛教描述極微粒子,除闡述構成它們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外,還有四個必不可少的參量,就是顏色、氣味、味道和食素。佛教認為四大元素為最基本的色法, 其它色法和色法所表現出來的特征都被看作四大所造色。在古印度沒有文字,更別談記錄的紙筆,所以用數字作為助記的方法。把四大和四大所造色加起來總共是 28項,一般就說色法28法。因為在一切色法微粒中都有四大和顏色、氣味、味道和食素這八項,所以把它們稱為八不離色。隻擁有八不離色的極微粒子被稱為 “純八法聚”。顏色、氣味、味道也是和探測手段有關的參量,因為它們是眼、鼻、舌的感知對象。我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和現代科學相對比,實際的禪修過程是首先 由意識直接觀察到色法微粒然後進行深入觀察分析,而常人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對物質的認識就是直接通過感官進行的。

 

可能有人立即就會問,極微粒子太小,人怎麽可能看得見。對常人這確實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經過佛教禪定和內觀訓練並達到相當水平的人是可以的。比如班迪達尊 者、舍棄我禪師說到過觀色法到一定程度會看到色法微粒。而帕奧禪師的講法則把如何觀察極微粒子講得非常仔細,至於具體細節請參看南傳佛教傳統的禪修手冊 《清靜道論》和帕奧禪師的著述《如實知見》、《智慧之光》等書籍。

 

光的粒子性

 

有比較好的禪修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沒有進行禪修訓練以前,閉上眼睛就是兩眼一抹黑。而經過禪修訓練當達到比較好的狀況時,閉上眼睛也有一種光明感,水平進 一步提升達到出現禪相的時候,這種光明就更加強烈。科學家認為光是一種物質,而佛教認為光是一種色法。禪修中出現的光明佛教認為是因為心有定力而產生的, 所以是一種心生色法。帕奧禪師在談到禪相的光明時說,禪修中去觀察,能夠發現禪相的光也是由極微粒子構成的,每個粒子中都有地水火風。

 

光是一種粒子是近現代科學的發現,科學實驗中往往把光叫作“光子”。過去光被認為是一種電磁波,後來才發現光象其它物質那樣不但具有波的特性還具有粒子的 特性。佛教徒在禪修中能發現光的粒子性是一件很有意思事。

 

討論

 

我們知道,我們人本身和周圍物質世界都是由原子構成,而原子的絕大多數重量都是由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貢獻的,核外的電子隻占質子或中子的約2000分之 一。現代的物理學家對電子的內部結構沒有任何了解,隻是把電子看成一個基本粒子。所以按重量算,質子、中子這種3+1結構(3個誇克+膠子)代表了超過 99.9%的物質。那麽佛教中的極微粒子是不是就是這些質子、中子呢?顯然簡單化等號是沒有確實根據的,因為微觀物質結構一層套一層,我們不知道誇克內部 是不是還可以分出更細微結構。而佛教所說的極微粒子,內部的地水火風是不能再往下分的。

 

 

【注1】誇克禁閉請參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9016.htm

【注2】《阿毗達摩概要精解》第六章 色之概要 節七

不分離色:四大元素與顏色、香、味及食素(營養)四種所造色合稱為八不離色(avinibbhogarupa),因為在一切的色聚裏都有這八種色法。其它 色法則可以存在或不存在於某些色聚裏,所以稱為可分離色。隻擁有八不離色的色聚(kalapa)名為「純八法聚」(suddhatthaka- kalapa)或「以食素為第八法的色聚」(ojatthamaka-kalapa)。此書鏈接: http://www.dhamma.org.cn/books/abdmgyjj/abdngyjj-001.htm

所有跟帖: 

這種比較有什麽意義? -DiYiChi- 給 DiYiCh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3/2011 postreply 21:20:31

回複:這種比較有什麽意義? -出入自在- 給 出入自在 發送悄悄話 出入自在 的博客首頁 (593 bytes) () 11/14/2011 postreply 07:54:08

謝謝分享。 -宛然- 給 宛然 發送悄悄話 宛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4/2011 postreply 08:00: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