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性”作為當代話語

來源: 英二 2011-10-26 14:55: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6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英二 ] 在 2011-10-29 17:57:1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整體性”作為當代話語

 
就如現在發生廣東的“悅悅”悲劇,很多人把社會文化的墮落歸因於製度,並熱衷於兩者的相關探討。感覺就好像把帽子缺陷歸因於外衣,討論的是帽子和外衣的搭配關係,而忽視的恰恰是它們的共同主體,因為帽子和外衣對於人來說,隻是陪襯的存在。製度與文化,是同樣的上層建構,它們是被主體構建的。現代主義以來,是資本的運作形態決定了現代性的製度、法律、文化、藝術乃至價值觀念,隻有資本才是決定現代社會的主體。

對於馬克思來說,“資本既構成了現代主義的抽象理念,又是社會的實在係統”。“資本”是現代主義的唯一主體。隻要確定了資本是現代主義的唯一主體。就可以來理解 “現代性”乃至當代性。因為在這個主體麵前,原先的所有主體都已經瓦解了。如文藝複興啟蒙運動所倡導的“人的主體”,到了資本這個主體麵前,人就不再是經典的人,而成了物,成了資本積累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如果說啟蒙是人文主義對神的勝利,那麽現代性就是資本對人的物化曆史。在現代主義的物化觀念中,一切都是可以用作交換的物品,對於資本來說,物越是發展,就越是能牢固地控製人類的命運,人就越失去自身的價值,因為人離開了物就無法生存和發展。人類的極度物化,就是“非人化”,而“非人化”的物質社會,是可以想象的冷漠社會。

就如藝術對於現代主義的主體來說,藝術家也不再是經典的藝術家。藝術家的勞動也隻是一種交換,是可以產生利潤的一個環節。藝術家的價值是在於他的物性,即在於藝術家可能被“物化”程度。當代藝術品“天價”的產生,就是對藝術家個體作物化處理的結果。藝術和藝術品的市場化,當人的價值轉化為物的價值以後,藝術家就隻是藝術品的附屬物。

這就是為什麽說:“藝術的主體是藝術品而不是藝術家”,是藝術作品的集合構成了藝術的主體,是把藝術作為一種“整體性”來思考。因為隻有在藝術品的概念裏,才能展開有關藝術的“整體性”討論。在藝術品中,即存在藝術的創作者,也存在藝術的接受者,即有其社會的流通性,也存在作品本身的文化性和社會性。

整體和個體的關係始終是政治哲學的根本問題之一。整體性在起源上先於個體性,宇宙起源中所包含,或潛蘊的整體性是基本的物理形態。部分是整體的部分,整體性具有不可剝奪性。因此,所謂的“價值觀”就必須是立足於“整體論”,而不是來自於“構成論”。

西方概念中的“前現代”是整體思維時代。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傳統更多強調的是同一性,強調自然、真理、理念、形式中不變的、永恒的東西。這種整體性思維,體現在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絕對精神,近代資本主義由此構建了適應資本的社會製度和現代文化。

然而,現代主義在意識形態上的標誌卻是“去整體主義”。如何認識這種背反現象?現代文化思潮的變遷,都與社會生產關係的變更相適應。人類沒有足夠的自由,生產和交換的自由就無從產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無法確立,資本主義也就沒有發展的可能。資本的活動需要足夠的自由,而資本喜歡麵對的社會,是一個個被隔離的自由的個體,而不是一種有協調性的整體。對於現代主義來說,個人主義,個人自由,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天經地義的第一原則。也就是說,“去整體主義”的意識形態正是資本的“整體性建構”中至為重要的部分。

然而,個性所具有的隻是虛幻性,個人自由的場景似乎給了你引以自豪的選擇權,但並不負責你自由的後果,個體最不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命運。就如在中國的魏晉六朝,當玄學走向極至之時,個性極度張揚,“口談虛浮,不遵禮法,時俗放蕩,風教陵遲”,宏大敘事的“天下”觀念受到嘲弄,傳統價值幾乎坍塌。然而,六朝幾乎是中國曆史上最糟糕的時期,社會動蕩,民生凋敝,戰亂頻仍,成了衰敗社會的某種標識。

因此,追求個人最大利益的自由主義原則並不是一個能夠作為思想基礎的理念。資本追求“利潤”,就如動物本能性的覓食。事實上,在“資本為統治地球而奮鬥”的二十世紀。作為整體性理念的,康德—黑格爾絕對國家理想在世界範圍的衝突中被四分五裂。在這個時代發生的利益分贓,殖民戰爭、世界大戰,以及無窮盡的階級鬥爭、民族戰爭、意識形態對抗和文化衝突。現代主義在全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機。

尼采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看到了變化和否定因素,處在危機的中心,作為黑格爾傳統的終點,尼采哲學標誌著西方現代主義思想的一個重大轉折。理性與非理性,整體性和個人主義原則,“國家敘事” 和“生命政治”被同構在一個思想體係,這也使得尼采的反理性、反啟蒙思想,同時又能成為理性和“整體性建構”的推動力。 如何來解釋這樣一種“反啟蒙的啟蒙現象”呢?

從黑格爾“終結理論”的絕對精神,到尼采哲學的“非理性堅持”,在意的都是“資本”這個現代主義的主體。

對於尼采的右翼追隨者來說,意識形態必須讓位於普遍性意識。意識的終結即曆史的終結,這和黑格爾-科耶夫的“曆史已經終結在理性專製的普遍性同質國家”這個結論一致。他們都信奉由哲學和觀念創造曆史。不需要對抗鬥爭,不需要更多的社會實驗工程,世界已處於一均質的狀態,資本和自由民主的組合占據統治地位,所有其他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係統將無可挽回的成為過去。文化不複存在,從先民到末人,這就是尼采的末人世界。

末人世界體現在尼采哲學的左翼,哲學完全脫離了社會政治經濟的整體領域,走向了與實證邏輯體係決裂的反理性主義。就如,利奧塔將“後現代”的態度界定為“不相信宏大敘事”,拒斥宏觀理論,推崇差異與悖謬推理。“後現代”在理論上的普遍特征可歸納為:去“中心”、斥“整體”、非“理性”、遠“結構”、解構、反“基礎”,遠離大眾、強調個體性、暫時性、特殊性、差異性、不確定性、非延續性、非方向性、非目的性、非抽象性等等。尼采哲學的後現代主義,首先影響了藝術,次及文學、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衍生出文藝作品的私人化、身體化、欲望化、非政治化、非曆史化、非崇高化、非英雄化、零散化和小敘事。

尼采的左翼和右翼信徒共同建構了現代性,乃至當代性,如巴塔耶、福柯、和德勒茲解構了 “社會政治” 的整體性,和社會意識的普遍性;建構了從個人生活層麵展開的“生命政治”,或微觀政治,從“身體本體論”出發,以身體的感性欲望來解構普遍性意識。而右翼信徒除了利用哲學的修辭,以“終結論”和“普世”理念來修複資本主義的脆弱結構,並經曆了一個實在的“整體性建構”過程。從布雷頓森林美元體係的確立,到資本主義秩序的全球化;從世銀,世貿,到文化藝術的一體化過程,重新奠定了當代社會的整體性格局。

這種貌似矛盾的,“解構”和“建構”的左右政治,就是尼采為資本主義指明的道路。尼采以“永恒輪回”,替代黑格爾“曆史終極論”的絕對精神,但堅持的仍然是資本作為主體的“權力意誌”。尼采哲學完成了“挽救”資產階級精神的“社會任務”,指出了一條能避免發生嚴重社會衝突的道路。與社會革命理論相對照,尼采哲學令人迷惑地闡述了一種“生物學”革命。這種革命完全能夠保持資產階級的特權,並熱情地捍衛了資本作為主體的存在。

尼采承認,隻要是迎合大眾的,就是一種“末人”的選擇,而這其實是一種謊言。民眾信仰的“真理”(謊言)都不過是哲人“權力意誌”的創造。就如列奧·施特勞斯說,柏拉圖主義將“謊言”設定為真理,但事實上,背後隱含的恰恰是對等級秩序的捍衛。於是,那些迎合大眾的,“解構”的,生命的,微觀的,身體的,自由的,個人主義的“真理”(謊言),所隱含的恰恰是以資本作為主體的“整體性建構”過程。

這便告訴我們,哲人明白其裏,而民眾則受他欺騙。作為謊言的信仰,“真理”在此是“顯白”教誨,而柏拉圖的“等級秩序”和尼采的“權力意誌”則是其實在的“隱微”教誨。柏拉圖曾說,一個完美的城邦需要“高貴的謊言”,尼采亦認為,一種健康的生命需要希臘悲劇這樣高貴的藝術。在這一點上,此時的尼采與柏拉圖是一致的,即:真理對個人及共同體的生命來說都是致命的,因此必須用謊言掩蓋起來。

這也就可以理解,尼采的左翼哲學作為一種“謊言”,是對大眾的“顯白”教誨。其背後是尼采的右翼對現代主義體製的認同和建構,此即它的“隱微”教誨。換言之,正是作為謊言這一“顯白”教誨,才使得“隱微”教誨成為可能。

在這裏,“顯白”與“隱微”並不是視角的內在之別,而是視角的高下之分。尼采說:“顯白論者---由下至上看事物,而隱微論者則由上至下。”可見,作為一種“整體性”視角,“隱微”視角不僅高於、而且包容和肯定了“顯白”視角。這意味著,“整體性建構”不僅僅是高於、而且包容並認肯了所有這些謊言。在這個意義上,尼采已經預示了“整體性”認同與敘事的必然性。

從柏拉圖完美城邦的“高貴謊言”,到黑格爾曆史終結的“絕對精神”,再到尼采非理性的“永恒返回”,都是作為掌握和洞悉了曆史進程秘密的智者,但重要的是,其中實在的的“隱微”教誨則始終是“整體性”的普遍性意識,是對於一種普遍同質社會的堅持。

如此也就可以理解,在上世紀中葉,當資本遭遇了深度的“利潤”危機時,後現代理論在“消除國家/社會,乃至科技/人文邊界”的“顯白”教誨。是如何的為資本全球市場的擴張(隱微)鳴鑼開道。也就可以在理解,所謂資本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微妙關係。如果確認了資本的主體性,也就可以想象,歐美資本的整合建構必然會決定這個世界今後的走向。而能影響這種走向的,不會是文化,也不是它的製度,而隻能是在於與主體相對的,能作為一個整體的大眾。

無論是發生在廣東的“悅悅”悲劇,還是發生在北部非洲的代理人戰爭。當個人主義的,生命政治的“顯白” 教誨成為文化藝術的主流時;當現代主義文化把“生命”和“個體”建構成一種文化形式時;當資本在現代科技的簇擁下讓商品,和欲望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時;當“去整體”的文化形式使社會變的冷漠、無序、分裂與破碎時;當“顯白” 教誨施予人類的“生命視野”,和“構成性思維”影響到社會普通人的生存時,作為文藝的批評是繼續一種“顯白”販賣,還是更需要強調一種“整體性”的批判邏輯呢?

因此說“整體性”是一個當代問題,如果作為現代主義的主體,其建構仍然是整體的;如果現代主義邏輯的“隱微”教誨始終是一種普遍性意識,那麽敘事也應該是整體的。普通大眾每天都在用貨幣購買欲望,中國買家正在熱心的接手“天價”的當代藝術,對於一個“物化”的人類社會,文化批評的角色是在於推動“顯白” 教誨,還是在於“喚醒”,或者是需要一種“新的整體性建構”?重要的是,無論喚醒還是建構,都不是源自於各種形而上學的理論支點,而是在於對社會經濟政治曆史本質規律的“整體性”把握。

所以說,當代藝術的先鋒性應該是“宏大敘事”的,真正的批判應該是“整體性”的。也就如馬克思所說:“不僅探討的結果應當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結果的途徑也應當是合乎真理的。真理探討本身應當是合乎真理的,合乎真理的探討就是擴展了的真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驅動的欲望和消費
  • 欲望和“出軌”
  • 從“人與社會”看文化的適應
  • 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是什麽?
  • 為什麽會有“天價”的當代藝術
  • 所有跟帖: 

    對前兩段很有同感。英二兄真專業, 問好:) -冰兵- 給 冰兵 發送悄悄話 冰兵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6/2011 postreply 19:51:46

    問好,抱歉,寫的羅嗦,因為要去貼在一個藝術批評的網頁,所以,總是藝術長藝術短的 問好:)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6/2011 postreply 21:23:41

    高屋建瓴。二哥的文章有“中流擊水” 的感覺。 -玉壘關- 給 玉壘關 發送悄悄話 玉壘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11 postreply 04:29:10

    大頂,很有啟發 -啊撲- 給 啊撲 發送悄悄話 啊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11 postreply 07:10:31

    你拍的,Oct 22,2011 有意義的一天。很給力啊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11 postreply 18:48:31

    內容有點多 -紅豆豆- 給 紅豆豆 發送悄悄話 紅豆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11 postreply 11:33:19

    嗯,多有多的問題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11 postreply 18:51:20

    頂,您的文章我總要靜下心來,好好看看 -夏仲夢- 給 夏仲夢 發送悄悄話 夏仲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30/2011 postreply 06:39: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