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的激情:超越技術的藝術 ---談談梵高的貢獻

梵高一生隻活了37年(1853-1890),賣了一張畫,但在死後他的作品卻價值連城,流傳千古。很多人百思不解其中的奧妙,拚命地在梵高的畫中尋找“深刻的思想意義”,或在梵高不平常的生活經曆中找答案,但這些,其實都是無關輕重的。在我看來,梵高的藝術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他打破了一個傳統:藝術必須建立在嚴格的技巧基礎之上。梵高以他“業餘”的藝術家身份,向世界顯示了一個真理:藝術的生命,可以是存在於技巧之外的。

對於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說,評價一幅畫的高低,或者在於技巧 即“象”還是“不象”;或者在於思想- 即“深刻”還是“膚淺”。這些,都不是在梵高的考慮中。在梵高的畫中,我們看不到所謂的“思想”,或者說“概念”,更看不到對自然的真實地模擬,我們看到的,隻是強烈的色彩,和衝動的筆觸。而這些,才正是藝術的最關鍵的因素所在。

梵高27歲才開始畫畫。之前他在親戚家開的畫廊做過銷售員,對繪畫有著天生的愛好。後來他曾經想做牧師,實踐自己對上帝的虔誠。這些路他都終於沒有走通,而在他27歲的某一天 (當時他在一個貧窮的礦井區作牧師),他看到無數一身烏黑的礦工從礦井下走出來,沉重的身體在暮色中顯得更加沉重,似乎凝聚了人間的所有苦難,於是他產生了強烈的“表現欲”-當即拿起筆和紙,畫下他看到的這些疲憊的身影。

之後這個業餘愛好就一發不可收拾,梵高感到自己終於在試了各種職業之後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 藝術。他從此以宗教一般的熱情繪畫著,或者黑白素描,或者油畫。他的唯一的經濟來源是自己的兄弟提奧。

提奧是畫商,從梵高一開始繪畫時他就看出了自己的哥哥的天賦,每個月都給他寄生活費(寄的錢剛夠最基本的生活和一些繪畫材料),也寄希望有一天他哥哥的畫能賣出去。不幸的是,直到梵高自殺時,也才賣出過一張。

梵高曾經從師當地的一個叫莫夫的畫家,但他受不了枯燥的專業訓練,很快就放棄了,也被老師莫夫看成一個沒有任何潛力的業餘藝術愛好者。但梵高當時在給自己的弟弟信中明確地道出自己的信念:他不需要過多地傳統訓練,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表現什麽(梵高書信集)。

是的,梵高從一開始就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視覺世界 - 一個被求生的熱情所塗抹的大自然。在27歲到37歲的這個10年的繪畫生涯中,梵高在激情的驅使下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和傳統的西方繪畫技巧訓練出來的畫家們的作品大相徑庭。但正是這個“大相徑庭”,使得梵高的貢獻在美術史上如此突出。

如果我們理解繪畫是一種“語言”,那麽這個語言是由它的獨特形式:點,線,麵,和色彩組成的。這個“語言”,如果僅僅是為了再現自然,在照相術發明之後,便將不會有任何意義(即使在之前,僅僅“再現”自然也是不夠的)。那麽這些語言又用表現幹什麽呢?答案是“主觀”,即:藝術家的主觀世界。這個主觀世界並不是思想,因為思想有文字可以表達,不需要多此一舉地浪費顏料。藝術是要表達那些我們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東西,即人的感性存在:或者激情,或者含蓄,或者優美,或者憂鬱,等等這些讓我們最直接地體會到生命存在的主觀內容。然而,在西方曆史中很長的時間裏,藝術卻不是這樣地被人理解的。那時人們都認為,藝術是要為了給思想作插圖,是要讓人看得懂故事圖畫。而要達到這個目的,藝術家都必須要經曆一個嚴格的寫實技巧訓練期。終於,到了十九世紀,現代藝術打破了這個傳統:首先由印象派畫家打破了傳統的藝術觀念:為思想服務;其次,是由梵高,並且幾乎是梵高一個人實現的功績:越過傳統的藝術技巧而直接表現主觀實在。梵高向世人展示了一個事實:一個幾乎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訓練”的人,也可以創作出頂級藝術傑作。

這,就是梵高的貢獻。在他之後,漸漸地,傳統的寫實技巧不再受人頂禮膜拜,藝術,在經曆了兩千多年的理性束縛之後,終於又回到了人的感性生命之中。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隻言片語:普遍性與特殊性
  • 冉·阿讓:衣衫襤褸中的高貴 - 讀雨果的“悲慘世界”
  • 向日葵的激情:超越技術的藝術 ---談談梵高的貢獻
  • 隻言片語:未知,智慧和迷信
  • 悲劇人生的兩個主要原因
  • 所有跟帖: 

    回複:向日葵的激情:超越技術的藝術 ---談談梵高的貢獻 -高路遠- 給 高路遠 發送悄悄話 高路遠 的博客首頁 (384 bytes) () 07/22/2011 postreply 08:08:27

    梵高的印象畫很類似於中國文人的寫意畫 -南風舊相識- 給 南風舊相識 發送悄悄話 南風舊相識 的博客首頁 (119 bytes) () 07/22/2011 postreply 10:11: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