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憑啥在賈府享受優厚待遇?

本文內容已被 [ 俺要減肥 ] 在 2011-07-05 15:05:4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我最早知道《紅樓夢》應該是在上小學前的那個時候,有天晚上跟著媽媽去看越劇《紅樓夢》。媽媽是文盲,不過是個越劇迷,她是衝著徐玉蘭和王文娟去的。那次看電影的經曆留給我的唯一記憶是,回家的時候我趴在媽媽背上說了一句:“那個傻丫頭真壞,把林妹妹害死了。”年幼的我根本看不懂《紅樓夢》,隻是看見傻丫頭對林妹妹說了一句話,林妹妹就吐血而死了,所以我認為林妹妹是被傻丫頭害死的。現在想想蠻好笑,不過又覺得很正常,不要說當時年幼的我看不懂《紅樓夢》,現在好多成年人看了《紅樓夢》以後也是雲裏霧裏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確實,《紅樓夢》中的謎太多了,它所描繪的可以說就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如果完全明明白白的寫出來,寫成一部報告小說那樣,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隻能隱諱的假語村言,再加上後幾十回的迷失,現在通行的高鄂所續的後四十回和作者原來的設想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後四十回是在誤導讀者,讓讀者就更加的迷糊了。正因為此,從《紅樓夢》誕生之日起也同時誕生了一個學派----紅學,也誕生了一批傑出的紅學家。



在前幾年,紅學家劉心武老師推出的《解密紅樓夢》係列叢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我也看了這係列叢書,看完之後,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為什麽我會有這種感覺?從我第一遍完整的看完《紅樓夢》直到在看劉老師係列叢書之前,我對於書中秦可卿這個人物,我總有一種異樣感,感覺這個人物雖然在書中就隻是在開頭曇花一現,但她的氣場很大,絕對讓人記憶深刻。至於為什麽這個人物會給人這樣的感覺,我說不出來原因。現在看到劉老師對於秦可卿這個人物原型的探究,我心裏對於秦這個人物的異樣感總算找到了源頭。劉老師對於《紅樓夢》的探究最大的貢獻便是考證出秦可卿這個人物的原型是康熙廢太子的女兒,在劉老師《解密紅樓夢》係列叢書中舉出了種種例子來論證他的這個觀點。但劉老師的這個觀點也遭到了很多紅學家和紅迷的駁斥,直斥之為胡說八道。然而我卻覺得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當我把秦可卿當做一個皇室公主來看的話,她的氣場自然應該是大的,而我對於這個人物的異樣感也消失了,心頭重新湧起的感覺是:“原來如此啊!”

其實,當我們以這個思路去書中尋找佐證的線索是一點也不難的,雖然,作者對於秦這個人物的描寫是進行了大量的刪減的,但即便這點殘存下來的記錄也足以看出作者的用意了,如對於秦居住房間的擺設的描寫,作者在《紅樓夢》中對於每個房間擺設的描寫都是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的,在描寫秦可卿房間的擺設時,你看作者用的詞語都是和皇室有關聯的,有紅學家說這是為了體現秦這個人物的淫,但難道從古以來隻有皇室才會“淫”嗎?難道是作者找不出民間的典故嗎?非也!以作者的才華絕不至如此!相反作者如果不是有特別的意義藏於其中,又何必要在一個民間的普通女子身上貼上皇家的標記?再以作者在紅書中的一貫寫法,每一處都留有伏筆,每一處都有用意,而在秦這個人物的描寫上更是用到了極致。先是把秦這個人物的來曆描寫成來路不明的抱養來的孤兒,按說這樣的人的身份地位應是極低賤的,在賈家估計下人都要比她身份高點,但偏偏她在高貴的賈家是最受歡迎的,上至老太太下到仆人,沒有一個不喜歡她的,不敬重她,連最勢利的王熙鳳也和她最要好,而且是在知道秦和公公關係不清不楚的情況下,這不奇怪嗎?再看秦的舉止風範、穿著、房間的擺設,有哪一處是符合一個低賤人物的?她在病中因為要麵對前來看病的醫生,一天中要換幾套衣服,這是什麽派頭?再看她說的話:“我這個房間連神仙也能住了!”多高傲啊!在中國古代社會能高過皇室的就隻有神仙了,如果以皇室成員的身份往上說,自然隻能說神仙,而如果隻是平民百姓的話,往高了說就是:“我這個房間連王爺也能住了。”由這句話又可看出秦的身份了。

再看整部《紅樓夢》中,有兩處用大手筆描寫了氣勢恢宏的場麵,一場是喪事-----秦可卿的喪事,那排場,那氣勢,在全書中是絕無僅有的。另外一場就是喜事-------元妃省親,那場麵也是氣勢恢宏的,皇帝妃子場麵大那是無可爭議的,但秦可卿是什麽身份呢?從明寫的來看,是一個不明來曆的棄兒,是賈家的一個無官職的重孫的媳婦,而且這媳婦還和公公不清不楚的,可以說要背景沒背景,要地位沒地位,要名聲沒名聲,那麽作者還為她描寫了這樣一場恢弘的喪事是為了什麽?是為了弘揚公公賈珍對她的不一般的寵愛嗎?至於嗎?這樣想是在看低作者的思想和才智了!賈珍這個人物在《紅樓夢》裏可算是個淫亂到極點的男人了,媳婦、小姨子、男人、女人,一個都不放過。但不要忘了,這些事畢竟是在人後的,在人前,他終究是賈家這個大家族的族長,在書中有很多處描寫他嗬斥自己的兒子、族中的子弟,所以這個族長是要威嚴的,更是要臉麵的,這個族長自然也該明白“扒灰”這種家醜是不可外揚的,因此,這個族長就算再怎麽寵愛秦,也沒有必要在她死後還要把對她的寵愛弄得天下人皆知吧,甚至連皇帝、王爺、百官都驚動吧!如果不是有其他的因素,賈珍何來膽子把他對秦的寵愛盡情的宣泄出來,從而搞了那樣一場大規模的喪事呢?甚至比他老子賈敬的喪事還要隆重呢?中國的古代文化禮儀中是很注重紅白兩事的,把這看做極大的事,而且有很嚴格的等級製度,一般是不可越禮的,何以書中賈珍就敢?如果賈珍是出於私心對秦的喪事大操大辦,那麽皇帝、王爺、百官齊來拜祭這個名聲不好的小媳婦,難道就隻是因為賈家的麵子大嗎?麵子大到可以讓人去忽略等級、出身、地位、名聲嗎?未必!作者一麵以極低的筆墨去描寫秦的來曆,一麵卻又用近乎誇張的手筆去描寫秦的辭世,這樣前後矛盾的寫法應是作者故意設置的,是作者故意步的局,以這種矛盾去引導讀者把他隱藏在書裏的真事給探究出來。



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作者不能明寫出來,因為牽涉到政治。封建社會的政治何其殘酷?那真是一人有罪,全家升天!但作者雖也怕這點,可又不甘心將他所知道的政治、將他的家族所經曆的政治,從此掩埋在過去而無人知曉,更重要的是他更要以此警示後人。整部紅書中,作者寫到了人世百態,又怎麽會獨獨漏掉政治?相反,作者不僅沒有漏掉政治,而是把政治深深地隱藏在書中,成為整部書最重要的內核。要真正弄清這內核,是要先了解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曹家的曆史的。

從《紅樓夢》這部小說誕生以來,眾多紅學家都認為這部小說不能等同於作者的家史,但這樣的看法就能否認作者在小說中寫入真實的曆史嗎?不能,因為作者已明明白白的告訴讀者:將真事隱!如果小說中沒有寫到真實的曆史,作者何必要在開頭多此一語?其實恰恰是作者將真事都寫進去了,又因為寫得很隱晦,所以作者不停的提醒讀者:這是真實的!作者的苦心是何其深啊!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是第一回中的一首絕句。我之前看紅書時,總是覺得第一回囉囉嗦嗦的有點多餘也有點不明白,所以總是粗粗的看一下就跳過去,但現在明白第一回是看懂紅書的鑰匙,作者的真實想法都流露在第一回。比如這首絕句,要理解它的真實意思,不能順著它的字麵意思,而是要以逆向思維去理解,那就是:《紅樓夢》這部小說不是荒唐言,如果你真以荒唐言去理解的話,那麽你永遠也明白不了其中的味,也永遠看不懂!再接下來看這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怎麽理解?

把假(賈家)的當做真的時,真的(曹家)就是(賈家),這小說裏賈家有過的也就是曹家所有過的!至此,理解紅書的鑰匙拿到了!紅書裏的賈家你盡可以看作曹家!。

關於曹家的曆史,以及和清皇室的淵源有很多可以敘述,我這裏就不詳述了,隻撿重要的一段。

作者的祖父曹寅和康熙的關係非同一般,康熙下江南有四次駕臨曹家,其中有兩次廢太子是陪同的。當廢太子駕臨曹家的時候還沒被廢,還是個堂堂的太子。因此,當廢太子以太子的威嚴施以曹家恩寵時,曹家那種受寵若驚的心態再加上想要巴結這個未來皇帝的心思,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是足以結出“情深似海”的感情來的,這感情纏繞在曹家心頭的時間絕對會是長久的,而且不會因為廢太子的被廢而消失,反而是延續著轉移到了廢太子的下一代,再進而參與到廢太子後代策劃的政治鬥爭中,這也即是劉心武老師探究出的“日”派“月”派的鬥爭,在這鬥爭中,曹家成了犧牲品,曹家的女子也成了犧牲品,這其中有秦可卿,也有賈元春。

先說秦可卿,劉老師在探究秦的來曆時說,秦是從宮裏偷抱出來的,而部分紅學家駁斥這是不可能的,劉老師也苦於找不到確鑿的證據。對此,我大膽猜測,秦是廢太子留在民間的女兒。上段說到過,廢太子駕臨過曹家兩次,這兩次中,廢太子或許臨幸了某位曹家的侍婢,這之後就有了秦可卿,以曹家對廢太子的感情,對這個孩子絕不會當做一般的野孩子那樣處理的,相反應該是當做珍寶一樣的供養起來的,而廢太子應該也是默許曹家的這種做法的。因此,秦可卿是從小就被當做公主般的撫養長大的,所以,在書中能看到她雍容華貴的舉止風度、能看到她奢華的擺設、能看到她氣派十足的穿著打扮、能看到全賈府主仆對她的尊敬和喜愛、能看到氣勢恢宏的喪事,當我們把秦可卿看做皇室公主時,以上的種種描寫都不會讓我們有一絲疑問了!就如同看到元春省親時種種場景一樣正常了。書中第七回有一首回前詩:“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相逢若問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這首詩已經很明明白白的論證了我的猜測。第七回說的是周瑞家的送宮花,宮花是宮裏的皇家女子戴的,這首詩裏說和宮花相逢的是住江南的秦氏,那不就是說在江南曹家出生、成長卻帶著皇室血統的秦可卿嗎?

再看《紅樓夢》中關於秦可卿的兩首詞曲:

其一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其二 〖好事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
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這兩首詞曲中一再提到“情”字,這“情”字中的情是指什麽情?愛情嗎?如果是指愛情的話,又是誰和誰的愛情呢?秦可卿和賈珍嗎?這可能嗎?書中這二者的關係沒有明指說是有奸情,即便明寫了也是亂倫,如果說他們之間是愛情,那作者難道會把這兩位等同於寶黛的愛情嗎?如果這樣的話,我想作者也就稱不上偉大了!因此,在我看來,這裏的“情”字是指君臣之“情”,太子和曹家的“情”,絕非愛“情”的“情”,在封建社會君臣之間的“情”是大過一切的,是在親情之上的,至於愛情,我想除了寶黛兩人能懂並且能擁有,其他人是不會懂也不配有的。當明白這個“情”的含意時,再來理解這兩首詞就不難了,“情天情海幻情身”這一句就點明了秦可卿的來曆,“便是敗家的根本”“宿孽總因情”這二句點明了太子和曹家的舊情是使得曹家敗家的根本,再說深一點就是曹家參與到了太子方的政治鬥爭中導致了家庭的破滅。這一切讓作者發出了“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歎!

更可歎的是秦可卿雖有皇室血統,到頭來一樣成為了可憐的政治犧牲品。說到這點,就要先說說她的家族了。



康熙朝皇子間爭奪帝位的鬥爭在整個清朝是最驚心動魄的,康熙很早就立了太子,然而這太子兩立兩廢。最終,雍正取得了帝位,也留下了很多傳說。雍正在取得帝位前和廢太子似乎也沒有什麽正麵衝突,應該說雍正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當其他皇子在圍剿廢太子“鷸蚌相爭”到成功把廢太子拉下來時,雍正這個“漁翁”就看準時機,一下出手取得了帝位,手段確實高明和毒辣。登基後,雍正忙著剿殺其他皇子,對廢太子的處置基本是按著康熙的意思辦的。康熙雖廢了太子,卻也沒殺他,隻是圈禁起來,後在昌平給他單獨造了個住所,叫鄭家莊。廢太子的長子弘皙,也即是康熙的長孫,很得康熙的喜愛,並沒有因為廢太子的關係同被冷落,相反還是因為不俗的能力得到康熙的賞識,封他為理親王。雍正即位後,也沒有消掉弘皙的王位,隻是命弘皙也搬入鄭家莊住。廢太子兩立兩廢,最終做不了皇帝,他甘心嗎?不甘心,然不甘心也無可奈何了,於是廢太子在雍正即位不久後就抑鬱而死。作為廢太子的兒子弘皙甘心嗎?也不甘心。但弘皙在父親第二次被廢時才十幾歲,羽翼未豐,再加上他在太子父親的光芒下安逸的生活了十幾年,根本不會想到要去積蓄力量來爭奪帝位。但當他在鄭家莊時,情況不同了,一方麵父親廢了,死了,他成了實質上的囚犯,一方麵他不甘心,在不甘心中成長起來,還有一方麵鄭家莊離京城很遠,可以說山高皇帝遠,雍正無暇顧及,所以雍正執政的十幾年也正是弘皙成長、積蓄力量、蠢蠢欲動的時候,但弘皙還不敢妄動,一是力量還不夠,二是懼怕雍正的勢力。

但突然間,雍正就暴死了,這對弘皙來說正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此時的弘皙三十左右,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匆忙即位的乾隆比弘皙小多了,這時,弘皙的政治野心就完全暴露出來了,在他看來,乾隆乳臭未幹,無論能力還是血統都不能與他這個康熙的嫡子嫡孫相比,雍正奪位的傳說天下皆知,因此如果弘皙推倒乾隆奪得帝位的話也是名正言順的,有這樣的想法,再加上乾隆剛登基帝位不穩,這在弘皙看來正是天賜良機啊。所以,弘皙要爭一爭了,成則為一代帝皇,敗了也大不了一死,與其這樣圈禁著過一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生於皇室、有點抱負,所必須做的似乎就是爭奪帝位了,這好像是封建社會皇室男兒的宿命了,弘皙也無法逃脫這個宿命。當然要奪帝位靠一己之力是不行的,需要支持的力量和金錢。弘皙已準備計謀了很久,拉攏了很多能拉攏、該拉攏的勢力。他拉攏的對象自然是對他父親廢太子有情的,這其中就包括曹家,對於曹家,弘皙是更加的能輕而易舉的拉到陣營裏來的,因為秦可卿----他的妹妹在曹家長大。

於是,他順水推舟的把秦送給了曹家的族長-----賈珍,同時又命秦在暗中起牽線搭橋的作用,在書中第五回中出現了這句話: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西子是美人計的主角,紅娘起的就是牽線搭橋的作用。對於家族的安排,秦應該是很順從的,她在賈家是過得如魚得水,沒人能去管她,因為她的身份比賈家任何一個人都要尊貴,以至連賈敬也撒手不管,跑去做道士了,任由秦和賈珍把寧國府翻過來。正因為這,書裏才會一再的出現“造釁開端實在寧”“ 家事消亡首罪寧”等等句子。如果拋開弘皙的這點關係,單憑秦和賈珍”扒灰“就導致整個家族毀滅,這也有點牽強了,而且這秦也早就死了,而這公公雖說以後還是很好色,但他好的色也基本都是家族內部的,並且也沒有強迫的跡象。因此,單就好色這一點就把家族毀滅的罪名都扣在這個公公頭上實在有點說不通,賈府裏其他男人比他好色的程度都不低啊,為什麽作者把罪名都扣在他頭上呢?就因為賈珍和謀奪皇位的弘皙有牽扯,試想,日後,弘皙舉事並失敗後,當朝的皇帝乾隆會輕饒嗎?謀奪皇位在任何一個封建朝代都是要滅九族的。而書中最後的發展也正是如此!



現在先說一點,就是對於弘皙王爺的謀逆之心曹家知曉嗎?以我推測並不知情!從弘皙這方麵來說,謀奪皇位畢竟不是件小事,在時機還未成熟時,弘皙決不可能到處去說,他之所以拉攏賈家,也並不是真要拉著他們一起去行刺乾隆,他一是為了錢財,二是考慮到他日後一旦舉事成功後,曹家會是擁戴他的陣營中的得力一員,做皇帝也是需要人擁護的。以此來看,弘皙也可謂是夠深謀遠慮了!再從曹家來說,對於弘皙的拉攏,他們是出於兩個方麵不得不應付的,一是曹家念舊情,二是弘皙畢竟還是掛著王爺的頭銜,無論這王爺得不得寵,怎麽說都是曹家的主子,而曹家雖說也是名門大戶,然而曹家和其他因各種原因發達的大家族不同,曹家祖上是滿人的包衣,說白了就是一奴才。因此曹家再怎麽發達,那骨子裏的奴性是改不了的。

曹家發展到曹寅這一代時,已分成了好幾支,曹寅這一支在康熙朝達到了頂峰,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因為受寵於康熙反過來就被雍正厭惡,雍正6年曹家被抄,舉家遷到京城,家族雖還沒至於完全敗落卻也元氣大傷,幾乎就是快瘦死的駱駝了,幸而雍正早死,繼位的乾隆為安撫人心,又重新降恩於被雍正打擊過的一些臣子,包括曹家,曹家因此得以恢複元氣,曹家對於乾隆肯定是感恩戴德的,但因此就會和弘皙一刀兩斷嗎?不會,曹家的奴性不隻是隻對著皇帝一個人的,我想隻要是麵對和皇室沾邊的人,曹家就直不起腰來的,再加上如果有不一般的感情,那就更加了。因此在乾隆初年,曹家對於弘皙的態度是:還是很殷勤的應付著的。

曹家和弘皙的聯係,一是在賈珍這方,賈珍和弘皙親近,因為有秦可卿的功勞,另外也是源於賈珍油滑的處事態度,想在各種勢力中左右逢源,看看他房間裏掛的那副對聯就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隻是到最後,賈珍就會明白這學問是沒用的,當然這是後話,先不提。

接下來說曹府中另外和弘皙有聯係的人,就是賈政。這看起來好象很不可能,因為賈政是紅書裏最循規蹈矩的一個男人了,封建社會正統的那套他都具備,整個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老古董。然而恰恰是這樣,他才會對廢太子那方充滿了感情,因為廢太子是康熙的嫡子,弘皙是康熙的嫡長孫,康熙現存的兒孫中有哪個可以比他們血統正呢?沒有。封建社會最講究的就是嫡出庶出,作為封建社會的維護者的賈政自然也是看重這點的,所以他對於廢太子的感情絕不會是一般的,同時又是很牢固的,這感情始終占據著他的心。看書裏第三回,初到賈府的林黛玉看到賈政的堂屋內掛有一匾一對聯牌,這一匾一對聯牌據劉心武老師考證分別是康熙和廢太子題的。尤其是對聯下還有一行題字: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能讓廢太子稱兄道弟,這感情會一般嗎?在紅書中,賈政為官的朝代應該是乾隆了,所以賈政在家裏掛著康熙的題字還是說得過去的,可是廢太子的對聯牌換了其他聰明的識事務的早就拿下來了,人家都已經廢掉了死了,你這還堂而皇之的掛著是什麽意思呢?再看書裏,又通過林黛玉的眼睛,看到賈政用的東西都是半舊的,這是為什麽?說明他節儉?不是,作者故意提這樣一筆,就是說明賈政念舊,他念念不忘與廢太子的君臣舊情,所以到現在還掛著廢太子的對聯牌。當我在分析賈政的這個人物時,我發現他之所以還對廢太子有那樣深的舊情,一是由於從祖輩就培養起來的基礎較深厚,二應該就是他對於雍正的不屑了,雍正繼位的不明不白,直到幾百年後的今天還在研究,更不用說當時同時代的人了。我想關於雍正弑君奪位的傳說肯定是不絕於耳的,曹家和這個雍正帝的關係一向就不好,再加上他繼位的蹊蹺,再加上他對曹家的打擊,我想曹家內心對於他的不敬和不屑肯定是有的,奴才雖有奴性可心裏自然也會有一杆公平對錯的秤去衡量事情,隻是為了生存不把結果正經說出來罷了,但還是會找機會泄露點兒的。

紅書中賈政戲份最重的一回是棒打寶玉的這回,賈政為什麽打寶玉?一個原因是寶玉招惹忠順王府的戲子,一個原因是調戲母親的丫環。後一個原因其實不重要,作者故意寫上為了掩人耳目,因為第一個原因中透露了天大的內幕。忠順王府的戲子棋官被誰奪了?北靜王,棋官的名字叫什麽?蔣玉函,這個名字據索引派的紅學家考證是代表一個意思:藏在盒裏的玉璽。那麽想開來,兩個王爺爭奪玉璽代表什麽意思?不就是爭奪皇位嗎?作者要透露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麽賈政是什麽態度,他棒打寶玉,他嘴裏罵的是什麽?弑君殺父!寶玉弑君殺父了嗎?沒有,而且以寶玉的習性估計永遠也做不出來,人人都知道寶玉喜歡和女孩玩鬧在一起,寶玉不喜讀書,不喜仕途為官這一套,因此要釀出弑君殺父的可能性是幾乎沒有的,賈政難道不知道嗎?當然知道,但為什麽他還是要這樣罵呢?是在指桑罵槐,誰才是真正的“弑君殺父”者,是雍正,作者就是在這裏罵出來了,泄露了他內心的真意了。

從這裏也看出來了,賈政對於雍正那方的痛恨,這就使得他和弘皙那方越來越緊密了,會對弘皙的要求盡量滿足的,弘皙對於賈家的要求在開始階段就是錢財。在書裏,鳳姐叫寶玉寫過一張莫名其妙的禮單,鳳姐還做過一個奪錦的怪夢,賈珍又說那府裏這兩年添了不少不得不出錢的事兒,這些都是作者寫出來的證據了。然而賈政雖然出錢了,卻還是有點擔憂的,在皇帝和王爺間周旋是多麽艱難和驚險,這恐怕不是一般常人能想像的。在書中22回,這一回是元春省親後的第一個春節,按說賈府的榮耀在此時是最鼎盛的,可是賈政看了元春幾個姐妹所出的謎語後覺得都是不祥之物,於是悲歎,擔憂得夜不成寐,簡直比林黛玉還多愁善感了!真是眾人皆醉他獨醒了,這也難怪,他有心事,和弘皙的牽扯畢竟會讓他憂心忡忡的,隻是到了這個地步,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都已經難以抽身了。即使當元春喊出:“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時”已經來不及了,整個家族已如累卵般傾倒。真真是情孽啊!我現在突然明白作者為什麽要給書裏秦可卿的父親取諧音秦業了,這確是一段感情的孽緣啊!廢太子和曹家的情帶給曹家的是毀滅,毀了曹家以賈政為首的這第二代,也毀了寶玉的這第三代,書中在秦的喪事後,就主要寫廢太子第三代和曹家第三代的糾葛了,說到這點,就要讓一個非同一般的人物出場了。這就是北靜王。



上段說到兩位王爺爭奪戲子:忠順王和北靜王,這兩位王分別代表誰?忠順王代表雍正和乾隆一方,名為“忠順”實際卻最不忠順,作者的諷刺確實辛辣!而北靜王就是代表廢太子和弘皙一方。再說明點,北靜王就是弘皙的兒子永琛,書中北靜王的名字叫水溶,這兩個名字何其想像?再看他的封號“北靜王”諧音不就是“北邊被禁的王”嗎?作者在紅書中喜用諧音已人所共知了,這也即是一例。書中前80回,北靜王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尤其和寶玉的聯係更是緊密,但這王爺大多神龍見尾不見首,唯一一次光彩照人的出來的那次是在秦可卿的喪事中,秦的喪事規格很高,從上到下都驚動了,東南西北四王都擺了祭棚,但這北靜王卻還急急地跑來親自送葬,難道隻是賈家的麵子大嗎?那其他三王沒有親自來送葬豈不是不給賈家麵子?這當然不是麵子問題,這是親情的問題,因為北靜王是弘皙的兒子,秦也即是他姑母了,所以他送秦可卿是代表整個家族來送的,所以他無論如何都是要來送這最後一趟的。看書中,他說的一段話:“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塵寰中之人也。小王雖上叨天恩,虛邀郡襲,豈可越仙輀而進也?”這口氣對死者是何等的尊敬?如果沒有那層真實的血緣關係,我是怎麽都不會相信一個王爺會親自跑來給一個身份低賤名聲不好的小媳婦送葬,再看書中在秦喪事前也沒描繪過北靜王和賈府和賈珍的關係有多好,而在這之後賈敬的喪事中也沒見北靜王有什麽動作啊?這就是作者明擺著寫明了秦的身份、北靜王的身份,同時作者也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秦雖然死了,但廢太子和曹家的聯係並沒有斷,北靜王的出現就是代表了廢太子的第三代和曹家第三代的糾葛開始了,曹家第三代就是寶玉。



這北靜王在紅書中可算是神仙般的人物了,紅書的第一主角寶玉最討厭和官場中人周旋,可是偏偏卻把北靜王整天掛在嘴邊,北靜王長北靜王短的,是何等的尊敬和崇拜他?北靜王何得何能,能得叛逆的寶玉如此垂青?這又是因為家族的那段冤孽了!曹家第二代和廢太子的牽扯,讓曹家失去的是錢財和家業,而曹家第三代的寶玉和北靜王的牽扯卻讓寶玉失去了他生命中的女人。紅書中有一點大概每個人都能看懂的,那就是寶玉和黛玉的愛情,雖然有好多讀者都不喜歡黛玉的性格,但無可否認,他們兩人間是有純真的愛情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那是我們通常都要賦予一對愛人的美好祝願,那麽寶黛這對愛人能成眷屬嗎?

由於後幾十回的迷失,我們不知道作者給寶黛的具體的安排,但在前80回,作者早已透露兩人的愛情是以悲劇告終的。第79回,寶玉為死去的晴雯作《芙蓉女兒誄》,其中一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這句已預告了寶黛愛情無果,黛玉早死的結局。那麽引發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麽呢?高鶚的續書中寫了調包計,這已深入人心,但我要說作者的原意絕對不是這樣的。在前80回中,賈母對於寶黛愛情的態度從沒有明白袒露過,但是從一些細節中我可以推測出來,賈母對於寶黛的愛情是放任的,但這也不是說就是支持,賈母是一個非常精明又有自己一套看法的人,她對黛玉的感情是深的,讀者如果仔細看的話,在前80回找不到賈母說黛玉一句不是的話,盡管她引得寶玉扔了兩次命根子的玉,也沒見賈母對她有半個字的責備,可見這疼愛是很深的,但因為是外孫女,所以賈母在表麵並不流露太多,大家再看高鶚的續書,突然之間賈母就數落起黛玉心太細來了,簡直就判若兩人,所以奉勸各位讀者,看《紅樓夢》隻看前80回,後40回沒看過的決不要去看一眼,已經看過的要拚命忘記。打個比方,前80回如斷臂的維納斯,雖殘缺卻依然是絕世珍品,現在通行的120回是硬接上雙臂的維納斯,是醜陋的垃圾。

賈母早已看出寶黛之間的感情,但她沒阻止也沒有早早就為這兩人定下婚事,這是為什麽?賈母疼黛玉,也更疼寶玉,如果她早早就為這兩人定下親,那不是皆大歡喜嗎?但賈母考慮得更遠,她不忍心她最疼愛的孫子早早就成了鰥夫,因為她知道以黛玉的身體狀況肯定活不了多久,所以她的兩全之策就是等,同時她也想讓這個外孫女在短暫的生命中能得到點快樂,那就是和寶玉的廝守,因此在黛玉有生之年賈母不會給寶玉定親,所以在清虛觀她對張道士說:“寶玉這孩子命裏不該早娶!”這話厲害吧,她是當著王夫人這麽說的,而且是在元春端午節的賞賜出來後這樣說的,這話就清楚地表達了賈母的意思,她不喜歡寶釵做她的孫媳婦,她也不會早早讓寶玉定親,因為她更清楚如果一旦寶玉定親,那麽黛玉就會更早死,黛玉死了,那麽對寶玉的打擊肯定是很大的,到時寶玉會做什麽傻事是誰也無法肯定的,就是出於這些因素的考慮,在前80回賈母絕口不提寶玉的婚事。

但在50回賈母因喜歡寶琴,向薛姨媽問起寶琴的八字,薛姨媽度其意思以為是幫寶玉相的,對這點有好多紅學家也以為賈母是想把寶琴說與寶玉,但不要忘了寶琴一來,賈母已叫王夫人認了女兒,難道賈母會連這點禮法也不懂嗎?其實賈母是想給甄寶玉做媒,這點鳳姐是最清楚的,整部紅書中,最能揣摩賈母心思的就是鳳姐,因此在寶黛的這件事情上鳳姐是看著賈母的意思的,隻要賈母不死,鳳姐也就不會轉舵的。因此高鄂的40回完全是扭曲了作者的真正意思。其實造成寶黛愛情悲劇的應該是賈政,而推動賈政這樣去做的是趙姨娘背後的讒言。賈政做了什麽呢?他將黛玉推向了北靜王,在前80回中,有兩處寶玉將北靜王的東西送給黛玉,黛玉都沒要,這裏隱藏著什麽意思呢?那就是黛玉和北靜王在後幾十回必有糾葛,那也就是造成寶黛愛情悲劇和黛玉慘死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賈政聽信讒言同時也為了和北靜王加深關係,因此將黛玉許給北靜王,黛玉不從,以死抗爭,從此寶玉失去了他精神中最愛最重要的一個女人,而在他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女人襲人也將離開,這也和北靜王有關。第28回寶玉將蔣玉函送給他的汗巾轉送給襲人,這汗巾是誰的?是北靜王的,襲人接受了汗巾,日後她和蔣玉函也就走到了一起。黛玉沒要北靜王的東西也就預示著她的死,黛玉、襲人一死一走,對寶玉的打擊是沉重的,家族和廢太子的這段舊情竟然會以如此的方式報應到他的頭上,真真隻能是感歎孽緣了!

以此看來,似乎曹家的每一個人都鑽進了這廢太子布下的情網中,非也,有個人列外,那就是書裏的元春。

元春和秦可卿這兩位在《紅樓夢》中最華貴的女子,真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隆重的退場,一個隆重的出場。元春,一個大家閨秀,後選入宮中,受恩寵,晉封賢德貴妃,恩準省親,按這些來看的話,這個皇妃即便不會快樂得跟個彌勒佛似的整天咧嘴笑,但至少也會有那麽點開心的吧?可是看書裏關於她的正麵描寫,或是詞曲也好,或是謎語也好,何嚐能看到一點開心的跡象?相反是淒慘的感覺!看她的兩首詞曲:



其一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其二 〖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
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
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



第一首第一句:“二十年來辨是非”這句是元春命運的主線!

一個大家閨秀,一個皇妃要辨什麽是非呢?在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是要遠離是非的,然而元春卻要辨是非,她辨的是什麽是非?就是曹家與太子的情孽。她的年齡和秦可卿相仿,應該是一起長大的,元春應該是慢慢知道秦的身份來曆的,對於秦的存在,元春從一開始的不知道,到知道後的不置可否,到最後,就是元春想明白秦可卿於他們曹家來說是禍害,尤其是秦和賈珍那種無所顧忌的行為更讓元春深惡痛絕。當她隻是大小姐時她無法去阻止,可當她入宮並封為貴妃後她就有權力去阻止了。紅書中秦病、秦死、元春封貴妃、省親是各歸各寫的,而以我的推測實際應該是穿插來寫的,元春封貴妃、賈家蓋省親別墅、元春省親這中間相隔的時間應該很長的,而書裏卻把秦的內容單獨寫一章,元春的內容也單獨寫一章,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什麽?還是為了隱藏真相,真相是什麽呢?

真相是:先是元春封了貴妃,後又準於省親,這時候賈府開始動手建省親別墅,造個這樣大規模的園林在現代估計也要個一、二年,更何況是古代?因此這時候元春的風光一時達到頂點,也就在此時她開始以貴妃的威力令秦可卿自行了斷,元春這樣做是為了家族考慮,以元春的角度出發,她已是乾隆的貴妃,而自己的家族卻還和前朝的廢太子牽扯不清,甚至還收留著秦這樣的不規矩的孽種,這無論對她對她家族都是不利的。據劉心武老師考證,是元春向乾隆檢舉了秦,在我看來,元春絕不會這樣做。有句成語叫“投鼠忌器”,曹家藏匿了秦那麽久,到現在說出來,乾隆寬恕了倒沒事了,如果不寬恕的話那豈不是一家子都遭殃?元春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打這個賭的,因此元春是偷偷以自己貴妃的權力威逼秦自行了斷的,同時又可能在皇帝麵前說自己家族中有個賢惠的侄子媳婦死了,而此時她剛得寵,所以皇帝的恩寵使得她可以讓賈珍把喪事辦得極其的奢華,同時也算是對賈珍的補償,因為對於元春的命令,賈珍違抗不了,賈府其他人也不能違抗,雖然他們都有點舍不得。看看書裏秦病了以後,賈府上至老太太下到仆人都是那樣的揪心,每日裏關心著秦的情況,其中有次老太太問鳳姐秦可卿的情況怎樣,鳳姐說“暫且無妨,精神還好呢”,老太太聽了“沉吟了半日”,這五個字何等的驚心,整部書裏就從沒見過精明的老太太會欲言又止的,這是為什麽?不就是既舍不得秦死又無能為力嗎?

那麽當事人秦可卿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書中寫秦病了,為什麽病了?憂慮和恐慌,但她並不會馬上乖乖地就聽元春的話自行了斷,她要掙紮一下,怎麽掙紮呢?寄希望於她的親人。書裏寫秦的病,很奇怪的總是說到了春天就知道好不好了,好像這病是由時間來控製的。那麽春天為什麽這樣重要呢?春天會發生什麽決定秦的命運的事呢?書裏寫到了馮紫英三月份在鐵網山打圍,碰到了“大不幸之中又大幸”的事情,這是什麽事情?他沒說,其實就是弘皙開始動作了,然沒成功,這就是“大不幸”,但又沒讓乾隆抓到,這就是“大幸”,但弘皙的“大幸”卻是秦可卿的不幸,弘皙失敗了,秦可卿也就等不下去了,她隻能自行了斷了,於是自盡於天香樓,這天香樓的“天香”不就是“國色天香”的意思嗎?除了秦有誰配得上這個稱號呢?這天香樓不就是賈珍為秦可卿蓋的符合她身份的宅院嗎?可見這賈珍對秦的情確實夠深,難怪在秦死後痛苦得都病了,難怪連賈政的勸告都不聽了,非要用不同尋常的棺木為秦所用。雖說以秦的身份配用這棺木,但賈珍不聽賈政的勸告,還另有一層意思,作為賈政來說:雖然是元春逼著秦自盡的,但現在已準賈珍厚葬了,你賈珍是很痛心,不過差不多也行了,不要做得太過頭了,畢竟秦的身份是個禁忌,但賈珍心裏想的是:聽你元春的一個命令,這麽好這麽重要的人我都隻能放棄了,現在人死了,你元春滿意了,我現在怎麽做都不過分了。看到這裏,又感到作者的寫法實在是太高明了,環環相扣,寫賈珍和秦有情,就是為了替秦的這場喪事找個明的理由,如果沒有情的話賈珍再辦這樣一個超規模的喪事就有點不合理了,而如果沒有這超規模的喪事,又如何來透露秦的身份以及讓北靜王出場呢?

秦死了,元春鬆了口氣,不過內心也有點內疚,因此在第二年,出錢在五月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這是為誰呢?就是為秦可卿。可歎的是秦可卿的死並沒有換來元春的大福大壽,相反卻讓她死得更慘,幾乎和秦可卿的結局同樣淒慘。在元春省親時,點了四個戲,其中之一的 “長生殿 ”,據脂硯齋的批語說是伏了元春的死,這出戲是說楊貴妃的死,楊貴妃死於馬嵬坡,是三尺白綾賜死的,因此元春的死也是如此,看她的判詞就清楚了:蕩悠悠把芳魂消耗!元春何以會到這個地步?還是因為弘皙。弘皙在一次失敗後,又重新計劃了謀刺乾隆的行動。這次應該是在乾隆去秋圍的時候,而且正得寵的元春也是跟著去的。弘皙發動了行刺,然而他小看了乾隆,乾隆絕非等閑之輩,他對弘皙早有防範。雍正執政的十幾年,已將反對他們父子的勢力清除的較幹淨了,因此弘皙能聚攏來的力量實在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和乾隆鬥,弘皙很快就被擒了,也許很快交待了他的同黨,這就說到了曹家,說到了秦可卿,可能對於元春逼死秦可卿,弘皙還耿耿於懷,因此他歪曲說曹家包括元春都參與到此事來了,乾隆大怒,在盛怒下,元春立時成了替死鬼,三尺白綾賜死,可憐她臨死還在呼告:“天倫啊快點退步抽身”,然而為時已晚!曹家的命運到頭了,當元春死後,乾隆開始清查弘皙逆案的餘黨,曹家自此受到了最後的致命打擊,整個毀滅了。按說乾隆元年剛降恩於曹家,如果不是有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的話,乾隆是不會在短短的三年後就抄曹家的,所以隻能是因為曹家犯了不可饒恕的罪孽,乾隆的寬容是有前提的,絕不會包括謀逆之罪,乾隆的手段也是很毒辣的,他把弘皙的勢力清除得幹幹淨淨,而且沒留下一點痕跡,到現在幾乎查不到什麽確鑿的證據。

然而當時的作者是清楚這些的,不管他采用什麽隱諱的寫法,當他在80回後會不可避免的寫到這些,我就在想,紅書後幾十回的迷失是不是也就出於這個原因呢?紅書寫成後,經手抄本流傳於世,然而也是經過內務府秘密借閱過的,當看到不合適的內容時,自然就不會再讓它流傳於世了。不然想不通為何獨獨後幾十回會迷失?當《紅樓夢》前80回傳抄於世時,閱讀者對它的喜愛自會很珍重這本書,怎麽會對於最後幾十回那麽不珍惜,隨便就迷失了呢?反而前幾十回都保存下來呢?原因就是內務府先於別人得到了後幾十回的原本,在閱過後覺得不能流傳於世就銷毀了,因此外界根本無人能傳抄到這後幾十回。紅書前四十回寫成後就傳抄出去了,四十回還看不出什麽不合適,到80回也看不出,到80回後就有了,再聯想到前80回,可能有人就意識到了,所以就把後80後銷毀了,但之前的80回已傳抄很廣,不可能再收回銷毀了,因此這世上就隻流傳下來80回的《紅樓夢》,留下了這千古之謎,悲乎!然就這80回也夠我們研究了!

通過作者在頭幾回就定下的線索,紅書中其他主要人物的結局基本都可以猜個大概,可是我們知道結局卻不知道過程,我們隻能去猜想,並在猜想中得到樂趣!在猜想中和偉大的曹雪芹來一場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網文)

所有跟帖: 

這位中了劉心武的毒,很深。 -留意- 給 留意 發送悄悄話 留意 的博客首頁 (146 bytes) () 07/05/2011 postreply 19:49: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