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和不長眼的蘇東坡
我很喜歡詩詞尤其是宋詞,從開始接觸到李煜後更一發不可收拾。20多年過去了,我的口味也有了很大變化。從開始的李氏父子,到後來“奉旨填詞”的風流柳永以及哀怨悱惻的李清照等等,最終我的興趣還是落在了辛棄疾和蘇軾身上,辛棄疾更是讓我回味無窮。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將近一千年前,辛棄疾在賀新郎—邑中園亭…中發出狂放呐喊,千年之後的今天恐怕還是沒有人真正能和他叫板。
以文來說,辛棄疾極推崇陶淵明,但由於生於亂世,沒有條件去歸隱,有太多的現實必須麵對。他的戎馬生涯和仕途的不得意,使得他的文風即蒼勁又深邃,受陶潛的影響又間或浪漫和飄逸的味道。宋詞在他和陳亮的階段肯定是一個是巔峰時期。二十年前我開始喜歡他的詞,尤其是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還有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等等….其中的名句無數,千年不沒!從少年時代熟背“燈火闌珊處”到中年細品“天涼好個秋”,辛棄疾的意境一直伴隨著我。隱於小島一側,更能體會他“知我者,二三子。”的感受。辛棄疾肯定不知道將近一千年前他有感而發的《稼軒長短句》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如此的巨大,令無數同道如癡如醉。
作為文人有亙古大成的辛棄疾武也是驚天地、泣鬼神。辛棄疾生活的年代正是金兵南犯,宋朝岌岌可危的戰亂時代。朝廷偏安一隅,寧願逃避也不願意麵對戰爭的責任和危險。大臣中主和的聲調也就總是成為皇上屬意的。但辛棄疾從年少就不信什麽一衣帶水、唇齒相依的主旋律,二十歲就跟隨耿京成立勤王的義軍抵抗金兵,出任書記官,轄十萬之眾。二十三歲時,在他離開營區到京城時,叛將張安國殺死耿京投靠金國。辛棄疾回營後大怒,僅帶領幾十人衝入金兵五萬人的大營,活捉了張安國交給宋軍處決。那是怎麽樣驚心動魄的一幕啊!不是劉蘭芳、袁闊成說的評書,也不是易大師在央視的歪批,是匹夫之勇震撼三軍!
之後由於辛棄疾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書抗金,雖然他戰功彪炳,但朝廷忽左忽右的令人捉摸不定,辛棄疾的仕途也受到很大打擊。他雖然多次升遷,但也屢遭彈劾削職,五十七歲時更被投降派革去所有名銜。到了五十九歲,又被恢複官位,然而在他六十二歲時,再次被彈劾罷免。六十七歲,朝廷又欲起用,但他此時已看透了南宋政府的無能,上疏辭免。次年,病逝於鉛山。看他寫的《美芹十論》、《九議》等諸篇,實在是真知灼見,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卓越膽略和遠識,一覽無餘。如宋廷有識,及早使他一展其抱負,聽其言,施其策,則存亡之際,猶未可知矣。至其後期,運勢頹靡,舟覆人墜,已是萬萬難免了。
當今世上中國,是充斥了各類牛人、猛人的世界,到處是大哥和老板。飛揚跋扈又誌得意滿之輩無數。對比這位文武雙全的前輩,不知這些人能否稍微謙遜一些。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有幾個能和辛棄疾的文物雙全相提並論??!!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是一家人,那就是蘇洵、蘇軾、蘇轍。其中以蘇軾的文學成就最大。但這位舞文弄墨的達人卻在政治上極不長眼。蘇軾生活的時代正處在北宋王安石變法的時代,以王安石的變法派和司馬光的保守派你來我往折騰了幾十年。各類政治運動、文字獄、派係傾軋使官場風雲變幻莫測、腥風血雨。當然比起文革還是文明了點。
王安石變法初期,皇上鼎力支持。由於政見不同,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官僚堅決抵製。蘇軾初時是其中之一。但候來在王安石失勢後又同情他,得罪兩邊的人。由於不諳為官之道,大學士雖然滿腹經綸卻在官場極度失意,由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學士知製誥(相當於中央辦公廳主任)一再被貶。蘇軾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湖北省紅安縣民兵大隊副隊長,還被外放至儋州,據說在宋朝被貶於此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
由於蘇軾生性狂放不羈、調侃詼諧,由於寫詩諷刺變法被打入大牢,幾乎掉了腦袋。獄中蘇軾寫的《獄中寄子由》說“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無比淒慘。審訊者常對他通宵辱罵。巨大精神壓力下,蘇軾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的悲慘詩句。那次是兒子蘇邁要離開京城去別處借錢,把送飯的事交給朋友,但是忘了告訴朋友父子之間有約定:送飯隻送蔬菜和肉食,若聽到壞消息,才送魚去。巧的是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魚。蘇軾大驚,就給弟弟寫了兩首訣別詩。
禦史台申報蘇軾詩案的審理情況,其中輯集蘇軾數萬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蘇軾譏諷文字的人物名單,計有司馬光、範鎮、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蛋、王圭等欲置蘇軾於死地而後快,但宋神宗一時舉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約,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殺大臣。 同時,正直人士也仗義相救。宰相吳充直言:“陛下以堯舜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甚至已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連身患重病的曹太後也出麵幹預:“昔仁宗策賢良歸,喜甚,曰:‘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而殺之可乎?”蘇軾未判重罪,隻是貶到黃州。這些幕前幕後相救的人功不可沒,否則,中國會失去一位光照千古,集詞人、詩人、畫家、書法家於一身的藝術天才。“大江東去”就不會有了。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軾出獄當天又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要是由禦史台的人檢查起來,他又犯了對帝王大不敬之罪。樂觀的真是不知死活。“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那個皇上看了這種詩也不會開心。好在蘇學士不是活在1957年。
最讓我們現在共產黨幹部不能理解的是,在王安石的變法派係倒台,司馬光的保守派得勢的時候,眼看好日熬到了,他又站出來和司馬光針鋒相對,反對把變法派一棍子打死,在免役法的製定上和司馬光完全對立,最終又被多次貶黜。蘇軾由於極其不長眼造成既不容於新黨也不容於舊黨,給自己惹了無數麻煩,做了一輩子的“運動員”。真希望長眼的餘秋雨老師能給他好好上上課。
以上二位先人對當今物欲橫流、麻木不仁的中國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榜樣作用。看看餘老師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居然號稱最推崇“蘇大不長眼”,東坡在天有靈有知被這種長眼的人推崇,估計要背過氣去…….
推薦六首詞作,不敢妄言,僅是拋磚引玉
辛棄疾
賀新郎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蘇軾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滿江紅 懷子由作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
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
一尊酒,黃河側。
無限事,從頭說。
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
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和不長眼的蘇東坡
所有跟帖:
• “好在蘇學士不是活在1957年”---一針見血! -不明則問- ♂ (0 bytes) () 06/16/2011 postreply 09:36:04
• 回複:還在蘇學士也不是活在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盛行時 -深藍- ♂ (89 bytes) () 06/16/2011 postreply 14:54:56
• 你這個有為希特勒張目之嫌,在德國要吃官司的. -木木真木- ♂ (0 bytes) () 06/16/2011 postreply 15: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