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諸眾?

來源: 英二 2011-06-03 09:05: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542 bytes)



什麽是諸眾?

 

西方思想界幾乎每隔十年就會出現帶動思潮的新學說,為理論界輸送思想的源頭活水。新世紀西方思想界的新理論,是杜克大學比較文學教授麥可哈德(Michae Hardt)和意大利左翼哲學家安東尼奧納格利(Antonio Negri)合著的《帝國》(Empire)和它的續集《諸眾》(Multitude),這兩部千禧年的理論著作,探討的是全球化問題,內容涵蓋了曆史,哲學和政治理論。

哈德自華盛頓大學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因仰慕意大利哲學家納格利的學問和政治行動主義,乃於一九九四年開始和納格利合作著書。納格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控多項罪名,其中包括左翼恐怖組織紅色旅策劃者的指控。但法庭未能證明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因反國家結社暴動(法院後來撤銷了這項指控)製造社會不安獲罪。納格利逃亡至巴黎,受到了密特朗法令的保護。在文森大學和國際哲學學院任教。1997年,在刑期從30年縮短到13年後,內格裏回意大利服刑。在獄中出版了他的大多數著作。

 

諸眾和人民

諸眾Multitudes) 這個概念詞,再早是由霍布斯與斯賓諾莎提出。對斯賓諾莎而言,諸眾代表了無法化約為一的複數性,對霍布斯而言,諸眾則是反政府,反人民,威脅同一的負麵概念。諸眾概念如何在當代走紅,是由於本體論在20世紀被各種差異哲學(後結構主義)衝擊,從同一/差異,辯證統一的主流模式轉向了多樣性multiplicity),諸眾概念由此得到了自然的延伸。

國家政治的遊戲在於如何將個體組織成一個有效的多數,並由此打造強勢的政治主體。在現代國家,差異被提升到國家所代表的普遍性層次,從而誕生了人民概念。在國家和人民的同一性中,體現一個共同的曆史,一個語言共同體,有一個穩定的市場,有經濟擴張,資本投放、文明教化的空間。而諸眾與傳統的人民相對,是為了便於對社會中不同身份民眾的多樣性思考。

對於人民而言,普遍性就是一種諾言。人民所遵行的引力場是國家,主權與共同意誌。在國家範圍內,在理論上,多數是國策或其他重大政治問題獲得決意結論的前提。然而,現實就像體製所透露的那樣,由於生產關係中諸如所有權,再現(代議)權與主體性再生產等等複雜因素,結果是多數隻能受到少數的牽連,幹擾與控製。

諸眾人民區別的用意,在於打斷當代社會這種多數即決定的虛擬局麵,同時保留針對少數壟斷的矛頭。因此,諸眾雖然從名稱看仍然是一種多數的建構。實際上,大小諸眾的眾多性並非單純的建立在個體的可能積累之上。就如德勒茲(Gilles Deleuze)指出:多樣性並不意指重數 (multiple)與一(One)的結合,多樣性完全無須仰賴任何一統性便可自成體係。多樣性從一開始就是多樣的多樣性(多重性的多重)。換言之,多樣性本身即是包涵著一種幾近絕對的碎片般的性質。諸眾是由個性構成的開放層麵,這個不同質的、多樣的、流動的、從事物質和知識生產的後現代大眾,是窮人、邊緣人、也是反叛資本的所有人。

 

諸眾和勞動

如將諸眾工人階級的傳統概念相對,就可以思考一種並非統一的勞動主體。就如毛澤東試圖將政治主體從產業工人擴展到其它勞動人口。諸眾所要描繪的就是多種多樣的勞動形式。

根據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某個層次,財富的生產將與重複勞動 無關,而與社會的智識,與科學發生關聯。這個趨勢被人們稱作後福特主義。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擴展的高科技人員,和不安定的移民人口使之具化為現實。因此,無產階級已成為一個十分寬廣的範疇,新無產階級諸眾指全球化時代與資本對立的所有人。這一轉變是源於資本消除地域界限的全球化欲望,全球化導致了勞動形式和無產階級的普遍化。改變了勞動者的主體,由生產主體,和創造性主體構成了複合的諸眾

非物質勞動包括了信息化勞動,也包括了諸如視聽軟件,廣告時尚、和藝術文化活動;至此,情感勞動(affective labor)和智力勞動同樣的成為勞動力特征。非物質勞動所生產的首先是一種社會關係,它使生產和社會消費在交往中一體化。生產和生活的統一,在人類學的意義是替代了物質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工,在美學上的意義上是論證了創造力怎樣成為一種社會過程。這樣的生命政治勞動biopolitical labor)也被稱為非物質性生產霸權,因為它模糊了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間傳統意義上的區別,勞動從經濟層麵跨越到了哲學文化層麵,也意味著勞動進一步的抽象化。勞動的社會化,也為諸眾共同目標的形成創建了基礎。

當然,諸眾概念不是發出工人階級終結的信號。雖然不間斷的總會有人出來宣告工人階級的終結。但工人階級是一個理論概念,它指的是生產絕對和相對剩餘價值的主體。工人階級成為諸眾並不妨礙剩餘價值的產生。 工人階級獲得了諸眾的特征,從組織形式到鬥爭的形式也會發生變化。在馬克思對諸眾的描繪中。歐洲工人因貧困離開他們的國土,到美國東海岸充當勞工,他們在那裏隻不過呆了幾年。就逃避了那裏的工廠,向西部的土地移動。一種雇傭勞動呈現為一段插曲而不是一種生活的判決。雇傭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力市場的鐵律中散布無序的可能性。

除了將諸眾理解為一個由多樣性的個體累積的多數量代名詞之外,還有認為,諸眾可以理解為金字塔底部的一大群,甚至還可以視為在五花八門的西方理論中強加於弱勢群體的名詞時尚。但諸眾不僅是弱勢族群的代名詞,也是一個普遍的,一般性的建構。如勞動的移動人口形象一直出沒在諸眾的相關意識中。畢竟,移動人口(如民工)這樣特殊的具體群體,能透露資本迫力下現代人的普遍處境。如經濟史學家穆利耶.布唐(Moulier Boutang)就指出資本積累的邏輯,一直在依靠非正規的勞動才能得以發展。根據布唐的觀點,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迫力下,所有社會角色皆在流動中,從這個角度看,在人口比例中占少數的移動人口,其少數性質標誌的正是這種普遍性。少數性質才是諸眾這個眾多而平凡的政治主體的特質。

 

諸眾的文化角色

內格裏說:我們稱之為政治主體的,就是那些在參與,共同普及,及創構事業的諸眾。這裏所指的參與,是指凡是具備一般知識能力與一般溝通能力的人皆能具備,而且總是永遠已經具備有參與的資格共同普及指的就是這些一般的,普遍的能力所創構的公共性。

諸眾群體式的主體需要經曆自我塑造。這牽涉到主體通過技藝的知識實踐而達到自我實現,自我塑造的過程。塑造的過程需要一個雛形作為出發點。換言之,以文化,藝術,科技來進行的現代民族主體的塑造過程,就需要從一個民族的原始形象出發,進而朝向民族形象的完美實現。

貝爾曼(Antoine Berman)強調這種過程,是一種經驗的敘述,一個主體性積累的曆史故事。這也正是新鮮出爐的國史概念。按照國史概念,一個民族經過曆史經驗而形成的主體性,僅能通過該民族成員之間所享有的,無間團契般的溝通關係(如語言,或特有的藝術形式)才能獲得傳達,再現與傳承,並由此朝向整個民族未來的發展:自我形象的完美實現,這樣的主體性建構隱藏於所有政治共同體的藍圖之中。

可塑性plasticity)的簡單定義。根據瑪拉布(Catherine Malabou)的解釋,可塑性之意不但包括形狀可改的 特質,同時也包括對抗改變的頑固性。木材之所以可以用以雕塑,不僅是因為森林裏的樹木可以成為木材,同時也是因為木材的固體狀本身具有一定的韌性,對斧頭 與利刀有一定程度的對抗力。換言之,可塑性並非一種任由改變的鬆散狀態,它還必須遵守一些固定的規律,其中也包括物質(原料)某種程度的不可逆轉性,也就 是說,形狀一旦改變了之後也不太能隨便改回原樣。由此可見,可塑性確實是一個具有矛盾意義的概念。

文學和藝術都具有可塑性的特征,始於曆史的傳承,和對獨特性、獨特形象和獨特事物的發現,經過技藝的塑造,並由此獲得形式和語言的表達。教化運動則是作用於可塑性過程,通常總是朝向一個形狀,或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形狀。在這個意義上,教化指的就是自我建構過程,換言之,自我意識就是群體式的主體之個體化過程。

諸眾是可塑性的主體,卻又是可塑性的物件。這個主體得以運轉(進行自我塑造)的主要手段就是語言和書寫,這個曆史具體遺產就是人類最熟悉的日常公式:一種語言等於一個民族,這就又回到了國史概念。

因此需要強調的是,當文藝漸漸被外來的,或其他的新異科技侵蝕或取代,並不意味著其教化,群體形象的塑造過程就此消失了。現代人的特質在於他們即是知識的物件,又是操作知識的主體,因此注定會不斷地搖擺在經驗與超驗之間。誠如拉賓諾(Paul Rabinow)所稱:常常有人指出,正是當代科技的新異性導致了我們在文化上無所對策的窘境,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正確。背景與陳舊性遭到遮掩,這才是其中的真正脈絡。主體是可塑的,所需要的則是通過揭示,技藝的建構和表達而已。科技的淘汰並不代表概念的更換。從十八世紀的文藝主體科技到二十世紀的人文主體科技的變化,而生命與群體形象的塑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一直在繼續的發酵和起作用。 

 

諸眾與國家

 諸眾與國家關係的定位,一方麵諸眾是國家的主體和積極的構建者,另一方麵諸眾又作為社會批判的肯定性力量始終在發揮作用。由於社會關係存在不平等的一麵,諸眾表達自身欲望與需求的鬥爭,在本質上是一種生命政治鬥爭,代表了解放哲學的標準域

諸眾與國家的對立形式,在現代性萌芽時期的共和國民眾(市民)使用的是一種抵抗的權利ius resistentiae)。這種權力聲稱一個單一個體,一個地方共同體,一個手工業行會有反對中央的特權(prerogatives),以保護他們已確立的(生活)習慣,保護那些已經存在,而且值得持續存在的權利。它是一種保守的暴力。在於保衛複數的經驗,保衛在非公共領域,具有胚芽和生命的革新形式。

抵抗的權利具有某種特定和專門的含義。作為一種積極的特權(positive prerogatives),經過傳統或事實的確認,構成了一種有效的,有形的,對生活形式可能改變的防衛,比如出現在雇傭勞動鬥爭中的防衛。維爾諾(Paolo. Virno)對此描述的最具暗示性:它不同於經典的公民不服從,它不質疑具體的法律而根本地對國家的控製能力發起質疑。它是一種通過一種無限的抵抗權利來行使自我保護的非國家公共領域抵抗的權利與顛覆理論無關,但也常常構成了合法與非法問題的凸點。

從諸眾的角度看,社會關係的核心並非在於個人與國家之間,而在於國家跟諸眾之間,這也關係到人權與民權概念的差異。而國家的決斷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先發製人的攻勢,其主要的目標就是堵住諸眾的表達。

諸眾的主要對象(其實是對手),並非是其他階級,或其他民族,或其他任何社會團體。換言之,諸眾是試圖全麵改變人類主義架構的一種嚐試。歸根到底諸眾體現的是與國家的對立。假設硬要套用社會金字塔的比喻來說,諸眾的敵人並非塔內任何固定的階層或群體,而是組織並控管塔型結構的決定者

如何來理解這樣的觀念?萱野稔人(Kayano Toshihito)在他最近的著作《國家是什麽》(國家とはなにか2005)中,就是力圖糾正國家即為虛構抑或國家即為話語的理論謬誤,表明現代國家的特質來自於暴力的組織化,壟斷化,並且為資本所有製所限定。也就是說,國家State)是一個階級局麵state of class),它將人民整體加以組織化,並劃分為階級,從而加以生命與政治上的控管。在某種意義上國家代表階級利益的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仍然成立。就其現代內涵而言,兩者確實是相輔相成,絲毫沒有改變。

因此,畢得(Jacques Bidet)對哈德與內格裏的帝國概念提出批評。畢得認為,市場本身無法解釋社會的生產關係,凡是市場均有一個組織,而調節並管理這個組織就是國家。即使民族國家正在衰微中也並不代表國家這種組織架構也要隨即消亡。可能的僅僅是國家形式的蛻變而已。由此世界國家應做出明確區分:世界所代表的是國家跟國家之間的競爭場域,畢得稱之為係統麵;國家則代表階級鬥爭的場域,畢得稱之為結構麵。如今的全球化時代,國家升級到世界的層次,則意味著昔日被區分開來的係統麵與結構麵從此會交織在一起,因此,全球的階級問題會走向前台。在這個意義上,所謂文化差異文明差異所扮演的角色,在全球層次上,每個個體的社經身份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並非與此無關。

 

諸眾能變成什麽?

在《諸眾》一書裏,作者哈特與內格裏呼籲讀者,要提出的問題,並非諸眾是什麽?而是諸眾能變成什麽?顯然,後者意味著對未來政治發展所抱有的關懷。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人們熟悉的政治形式,政黨政治及其它們的消費做秀,一定會持續存在。諸眾的主張認為,最需要的是主體性上的全新的全球視野,乃至主體本身的根本改變。

曆史的教訓是,所有的現代性概念,和所謂的民主工程,歸根到底都是在資本積累的動力之下進行的。情境主義理論家德波(Guy-Ernest Debord)在他的《作秀社會》(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1967)中就指出,形象本身早已變成了資本積累的所在之處。作秀意味著資本積累已經達到了足以變成形象的程度, 他所指的不僅是一種對於媒體的批判,更是一個全麵的本體論問題。比如,來自於全球殖民地的財富,與體現人種的宗主國,就足以說明資本積累與人種形象之間的 內在關連。麵對這樣的現象,需要提出的問題就是,形象的主體或其所有者是誰?形象本身能否有所積累?主體性的積累作用到底取決於哪些因素?

從這樣的意識脈絡切入,在中國吸引史無前例的資本大潮成為世界工廠之際,中國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勞動人口。因此,中國人也必須承擔創造主體的重任,在相當程度上將麵對自身形象決斷的挑戰。盡管早在十九世紀末,梁啟超關於種戰的論述早已涉及到了形象決定的問題。

 

Ref.

蘇哲安:諸眾理論:初論未來政治主體的形象決斷與可塑性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內格裏:《藝術與諸眾》作者導言
  • 女孩們的房間
  • 如何看成力的藝術賣比行為?
  • 當代藝術與“熵”原理
  • 速度與激情:美國高鐵之爭
  • 所有跟帖: 

    所謂的“民主”工程,歸根到底都是在資本積累的動力之下進行的 -一個人的親密- 給 一個人的親密 發送悄悄話 一個人的親密 的博客首頁 (124 bytes) () 06/03/2011 postreply 10:05: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