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thinking),是人腦對現實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加工形式,以內隱或外隱的語言或動作表現出來(維基百科)。思維對客觀的關係、聯係進行著多層加工,揭露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特征,是高級的心理活動形式。思維過程(thinking process),則是人腦對信息的處理過程。具體地,它包括分析、抽象、綜合、概括、對比等等一係列過程,並按照不同事物的發展規律而形成的係統的和具體的邏輯處理。思維模式(thinking model),則是人腦多種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的集合;是人類通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實踐,並受一係列基本概念所規定和製約的、已經被模式化的思維定勢;是人們看待事物的觀點、參考結構和信念的一種內在程式,並對人們的言行(以至於影響外部世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思維模式本身是一個由諸多因素構成的有機係統,任一因素的相對穩定或重大變化,都會對整個思維模式的穩定或變化產生作用。其中,影響人們認識活動中所運用的邏輯形式的某種邏輯理論、原則,也對特定主體的整個思維模式產生影響和作用。運用一定的思維模式,對某個特定的事物進行思考,並產生一定的思想內容,則是思維方式(mode of thinking)。另一種解釋是:思維方式是在一定時代的人們在一定的觀念、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思維過程中的思維形式、思維方法和思維程序的總和,是一種思維框架,它本質上是人們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反映。在很多情況下,“思維模式”與“思維方式”的定義並沒有多大區別。人腦的思維模式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類:1,線性思維與非線性思維: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也叫“一維思維”,是指思維沿著一定的線型或類線型(無論線型還是類線型的既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的軌跡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的一種思維方法,是一種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模式。線性思維在某種意義上屬於“靜態思維”,必須以時空和邏輯順序進行。這種思維模式,對於守規矩的人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但很容易一條道走到黑,即會進入死胡同。另一方麵,也有助於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質。線性思維又可以劃分為很多種。比如:正向線性思維,是從某一個點開始,沿著正向向前以線性拓展,經過一個或是幾個點,最終達到思維的正確結果,在答題中,也就是最終得到正確的答案。逆向線性思維,是從某一個點開始,如果沿著正向向前以線性拓展,無論經過多少個點,最終都難以達到思維的正確結果。既然正向走不通,就得向著相反的方向思考,經過一個或是幾個點,從而最終得到正確的思維結果,在答題中,也就是最終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非線性思維(non-linear thinking),指一切不屬於線性思維的思維類型,如係統思維、模糊思維等。是相互連接的,非平麵、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非線性思維則如電腦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突破時間和邏輯的線性軌道,隨意跳躍生發;又如HTML提供超越時空限製的網狀連接路徑。非線性思維模式有助於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聯係。從這兩種思維模式的聯係上講,非線性思維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線性思維,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線性思維模式是目的,而非線性思維模式是手段。從思維上講,線性思維使用的是人的左半腦,從層次上講,主管顯意識、數字、計算、邏輯推理和具體分析。而非線性思維使用的是人的右半腦,從層次上講,更多地是在人的潛意識裏完成的。潛意識的活動更接近客觀事物,更真實,更接近道。如果有人可以同時運用這兩種思維模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很多。 2,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為“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等,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即從各種各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或者說是沿著不同的思維路徑、不同的思維角度、從不同的層麵和從不同的關係出發來思考問題,以求得解決問題的種種可能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優選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誌之一。發散思維又可以劃分為很多種:比如正向線性發散思維、逆向線性發散思維、正向非線性發散思維、逆向非線性發散思維等等。此外,多路思維(multiway thinking)是發散思維最一般的模式,即解決問題時不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從不同角度、不同邏輯起點、不同思維程序考察客觀事物,形成多方麵、多層次、多因素、多變量的整體認識。逆向、側向、橫向思維是其中的特殊形式。收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也叫做“聚合思維”、“會聚思維”、“求同思維”、“輻集思維”或“集中思維”等,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序列中去,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範的結論。收斂思維也可以劃分為很多種:比如正向線性收斂思維、逆向線性收斂思維、正向非線性收斂思維、逆向非線性收斂思維等等。研究發現:發散思維多用於藝術與人文科學,而收斂思維則多用於自然科學。發散思維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從這一問題出發,想的辦法、途徑越多越好,總是追求還有沒有更多的辦法。而收斂思維也是“創新思維”的一種形式,也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在眾多的現象、線索、信息中,向著問題一個方向進行聯想思考,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或發散思維中針對問題的最好辦法去得出最好的結論和最好的解決辦法。3,點思維、麵思維與體思維點思維(point thinking),又叫零維思維。養成零維思維的人,容易將思維固著於某個觀點或某個對象上麵,不會由此達彼,不會將該點與其它相關的點聯係起來;具有凝固、僵化的頑症,因而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真麵目,在思想上表現出難以想象的主觀性與片麵性。平麵思維(graphic thinking,plane thinking),是指人的各種思維線條在平麵上聚散交錯,也就是哲學意義上的普遍聯係。這種思維更具有跳躍性和廣闊性,聯係和想象是它的本質。我們通常所說的“形象思維”屬於平麵思維的範疇。聯係和想象是平麵思維的核心,其特點通常表現為事項之間的跳躍性連接。在這一思維的過程中,它受到邏輯的製約,反過來又常常受到聯想的支持,否則思維的流程就會被堵塞。平麵思維,可以從不同的方麵去說明思維的中心,可以相對地達到認識某一方麵的全麵性,但它仍然是囿於某個平麵中的全麵,並不是反映對象整體性的全麵,因而這種全麵相對於立體思維來說,仍然是不全麵的。立體思維(dimensional thinking),也稱“多元思維”、“全方位思維”、“整體思維”、“空間思維”、“係統思維”、“綜合思維”或“多維型思維”,是指思考問題時跳出點、線、麵的限製,空間式、立體式、層次式、交錯式分析問題,能從上下左右、四麵八方去思考問題,也就是要“立起來思考”。比如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室內綠化、後院綠化、陽台綠化等)、立體種植(玉米地種綠豆、高粱地裏種花生等)、立體森林(高大喬木下種灌木、灌木下種草、草下種食用菌等)、立體漁業(網箱養魚充分利用水麵、水體多層次養魚等)、立體開發資源(原始開發、次級開發、主產品開發、副產品開發等)。立體思維思考問題時常有三個角度:有一定的空間、有一定的時間、萬物聯係的網絡,因而又稱為“時空整體性思維”。4,縱向思維、橫向思維與側向思維縱向思維(vertical thinking),是按邏輯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斂性思維,是指在一種結構範圍內,按照有順序的、可預測的、程式化的方向進行的思維形式。這是一種符合事物發展方向和人類認識習慣的思維模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由始到終等線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邏輯。我們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大都采用這種思維模式。橫向思維(lateral thinking),又稱水平思維,是當縱向思維受挫時,從橫向尋找問題答案。正象時間是一維的,空間是多維的一樣,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則代表了一維與多維的互補。最早提出橫向思維概念的是英國學者德博諾。他創立橫向思維概念的目的是針對縱向思維的缺陷提出與之互補的對立的思維方法。是指突破問題的結構範圍,從其它領域的事物、事實中得到啟示而產生新設想的思維模式,它不一定是有順序的,同時也不能預測。有研究者把這種利用“局外”信息來思考問題的途徑的思維模式,同眼睛的側視能力相類比,稱它為“側向思維”。側向思維(sideway thinking)由於改變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試圖從別的方麵、方向入手,從與問題相距很遠的事物中受到啟示,其思維廣度大大增加,有可能從其它領域中得到解決問題的啟示,因此,橫向思維常常在創造活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5,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正向思維(forward thinking,positive thinking),是人們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沿襲某些常規去分析問題,按事物發展的進程進行思考、推測,是一種從已知進到未知,通過已知來揭示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一般隻限於對一種事物的思考。堅持正向思維,就應充分估計自己現有的工作、生活條件及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就應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環境條件、性能等。這是自己獲得預見能力和保證預測正確的條件,也是正向思維法的基本要求。逆向思維(reverse thinking,backward thinking),也叫做反向思維,不是象常理認為的那樣去思考問題,而是換個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例如,談到生死,一般是說生是如何如何好,死是如何如何壞;若你換個角度,談生是如何如何不好,死是如何如何好,那麽這就是逆向思維。實際上,思維本沒有正向和逆向之分,而是將常規的思維叫做正向思維, 將非常規的思維叫做逆向思維。我們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think from another way),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稱之為一種逆向思維。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等與對方聯係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 6,對稱思維與非對稱思維對稱思維(symmetry thinking),是指在解決問題時,同時從相對的事物或者相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正麵的、反麵的;積極的、消極的;橫向的、縱向的;現代的,曆史的等等。這種運用一對矛盾事物的對立麵來進行比較的思維模式,往往能夠發現一些新的論點或證據,對於閱讀、寫作、創新等,都有其不可估量的巨大功用。儒家經典中的“人與天”、“義與利”、“修己與安人”、“經與權”、“文與武”等思想,都體現了對稱思維的觀點。此外,對稱思維模式對現代企業管理,也能提供積極的啟示和借鑒。非對稱思維(non-symmetry thinking),是利用矛盾來對立思考,它是創新思維的一種模式,是對模式化和因循守舊的否定與突破。非對稱思維是一種辯證思維,因為強和弱、優和劣、先進和落後、快和慢等,都是相對的。在看到他人的強大時也看到他人的弱點;在看到自己的短處時,也看到自己的長處;在承認別人先進時,還要看到自己所具有的後發優勢。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對稱美”,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科學家、工程師在創新設計中采用非對稱思維,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7,靜態思維與動態思維靜態思維(static thinking),是將事物設定在某一靜止狀態進行分析研究,認識事物的性質、特征的思維模式式。它的基本要求是人腦的思維運動不能離開這種設定的事物的靜止狀態,保持人腦思維運動和事物存在的靜止狀態相一致。如果我們的思維運動離開了事物的這種設定的狀態,那麽,我們產生的認識就不是對該事物的認識,或者說是錯誤的認識。形式邏輯思維的方法,就是一種靜態思維。動態思維(motional thinking),是對事物的運動狀態認識的思維形式,是對事物的運動進行分析研究,認識事物的運動、發展和變化,及其運動規律。它要求人們在思維中要堅持全麵的、聯係的、發展的觀點,對客觀事物的運動狀態、規律進行完整的描繪。它是一種非傳統的,非書本的,有特色的,能動聯係的思維模式。辯證思維就是一種動態思維。 8,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它是作為對認識著的思維及其結構以及起作用的規律的分析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隻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定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邏輯思維具有規範、嚴密、確定和可重複的特點,它是人的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又稱為“分析思維”、“理論思維”、“抽象思維”或“閉上眼睛的思維”。辯證思維(dialectical thinking),是指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模式,是即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麵的相互聯係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係統地、完整地認識對象。辯證思維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模式。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裏“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世間萬物之間是互相聯係,互相影響的,而辨證思維正是以世間萬物之間的客觀聯係為基礎,而進行的對世界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並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得到某種結論的一種思維。辨證思維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範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係、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9,慣性思維與創意思維慣性思維(inertial thinking,conventional thinking,habitual thinking),又稱為“再造性思維”,或“常規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問題,按慣常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創意思維(creative thinking,originality thinking),也叫“創新思維”或“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揭示客觀事物本質及內在聯係,並指引人去獲得對問題的新的解釋,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稱為創意思維,也稱創造性思維。它給人帶來新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成果,是一個人智力水平高度發展的產物。創意思維與創造性活動相關聯,是多種思維活動的統一,但“發散思維”和靈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10,分解思維、整體思維與組合思維 分解思維(decomposed thinking,separate thinking),又稱分離思維,是指一種將研究對象進行科學的分解或分離,使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從複雜現象中暴露出來,從而使研究者能夠理清研究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以獲得新思路或新成果的思維方法。整體思維(holistic thinking),也就是立體思維(dimensional thinking),也稱“多元思維”、“全方位思維”、“立體思維”、“空間思維”、“係統思維”、“綜合思維”或“多維型思維”(前麵有介紹)。它認為整體是由各個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組織起來的,要求以整體和全麵的視角把握對象。整體思維的特定原則和規律可歸納為三點:(1)連續性原則,即當思維對象確定後,思維主體就要從許多縱的方麵去反映客觀整體,把整個客觀整體視為一個有機延續而不間斷的發展過程。(2)立體性原則,即當思維對象確立之後,思維主體要從橫的方麵,也就是從客觀事物自身包含的各種屬性整體地考察它、反映它,使整體性事物內在諸因素之間的錯綜複雜關係的潛網清晰地展示出來。(3)即是從縱橫兩方麵來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綜合,並按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層次和結構,組成認識之網,邏輯再現客觀事物的全貌。組合思維(combinatorial thinking),又稱“聯接思維”或“合向思維”,是指把多項貌似不相關的事物通過想像加以連接,從而使之變成彼此不可分割的新的整體、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一種思維模式。在科學界,第一次大組合是牛頓組合了開普勒天體運行三定律和伽利略的物體垂直運動與水平運動規律,從而創造了經典力學,引起了以蒸汽機為標誌的技術革命;第二次大組合是麥克斯韋組合了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和拉格朗日、哈密爾頓的數學方法,創造了更加完備的電磁理論,因此引發了以發電機、電動機為標誌的技術革命;第三次大組合是狄拉克組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薛定鄂方程,創造了相對量子力學,引起了以原子能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所以愛因斯坦說過:“組合作用似乎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征。”在科學界、商業和其他行業都有大量的組合創造的實例。當然組合不是隨心所欲的拚湊,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的有機的最佳組合。中國思維魔王許國泰所創造的信息交合法就是進行組合思維的很好的工具。11,整體模糊思維與精確分析思維整體模糊思維(holistic mistiness thinking),是整體思維(holistic thinking)的一種。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整體性。在哲學中,整體被稱之為“一體”或“統體”。整體的觀點,就是認為宇宙世界(天地)是一個整體,任何自然都是統一的整體;整體又包含許多部分,各部分之間有許多聯係,因而構成一個整體,想了解部分必須了解整體。中醫非常強調整體,把人看作是一個整體,同時又把人與整個世界看成是一個整體。一些現代的數學或物理理論也是建立在這種思維模式基礎之上的。精確分析思維(rigorous analysis thinking),是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的一種。就是把整個世界分解開來,分別以各種方式從各方麵進行經驗的研究方法。近代以來,隨著經驗自然科學分門別類的研究趨於興旺發達,數學、力學、天文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科學開始確立與發展,並促使人們的思維模式具有精確性特征。西醫就是建立在精確的儀器分析和定量的測定數據之上的精密科學。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尤其得益於這種思維模式的基礎。二者相比,“整體”與“模糊”在某種意義上具有一定優勢,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又具有劣勢。“模糊”不是“模棱兩可”,而是一種方法論,但在“量”上,是不具備優勢的。“精確分析”雖然建立在比較客觀的數據之上,消除了人的主觀性,但它又忽視了事物的個性或特異性。總之,模糊理論與精密分析,二者相互啟發,才使得人類對整個世界的認識走向深入。12,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感性思維(affective thinking),又稱混沌思維,是指認識建立在感覺基礎上,以意識片段為形式的世界描述。此時的認識描述隻是斷裂受限的有限認知,並且是多意識的分離結論,對世界的認識處在無法定義和理解的認識搜集階段。另外,有一種“非邏輯思維(non- logical thinking)”,是根據直覺、聯想和個人感覺進行判斷的思維模式,也應該是一種感性思維。理性思維(rational thinking),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是一種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思維方式。理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動活動。理性思維能力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各種能力之母。13,感性直覺思維與理性邏輯思維感性直覺思維(affective intuition thinking),是感性思維(affective thinking)的一種。它注重事件的經驗,因而必須借助於直覺的體驗,通過主體的直覺從總體上模糊而且直接地把握認識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因此,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僅僅滿足於對經驗的總結和對現象的描述,而對感性認識的更深層次不做進一步的思考,因而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理性邏輯思維(rational logical thinking),是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的一種。它注重科學、理性,重視分析、實證,因而必然借助於邏輯,運用歸納法與演繹法,在論證、推演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一般來講,感性直覺思維之後,必然是理性邏輯思維,二者不可分離。理性的邏輯整理階段,就是對所定義的意識片段進行主要聯係定義,並以此作為認識參照,之後再對所確立的主要聯係定義進行認識抽象,以確定作為獨立存在而互不相悖的認識結論,並且這一結論形式是非現實對應的映證認識結論。由一個主體下分為認識分支,而認識分支又需再對應,以這樣一種方式作為闡述的結構。但首要問題是作為認識的主體其伸展直接決定了認識的闡述能力,或是說闡述者的認識水平直接受限於定義主體的認識表達。14,向內保守思維與向外開放思維向內保守思維(inside conservative thinking),是指思維對象指向自身而不是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界、人與人的和諧相處,重視社會治理,探究“治世之道”,不注重探求、改造和征服外部世界;它注重向內自求,認為價值之源在於一己之心,因而重“心術”;自識本心即可達到自我完善,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的本體。儒家在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反省人的社會本質,道家在人與自然的統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這種返回到人自身的本位傾向是內向性的思維模式。向外開放思維(outside opening thinking),是指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和狹隘眼界,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的思維;它傾向於外界,重視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尋求外部世界對人最有價值的東西,為己所用,富於想象,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整個思維模式比較開放。它與把事物彼此割裂開來、孤立起來、封閉起來,使思維具有保守性、被動性和消極性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的思維模式是根本對立的。形而上學,也稱為西方“第一哲學(first philosophy)”。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它用孤立、靜止、片麵的觀點看世界,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如果說有變化,隻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這種增減或變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內部而在於事物外部。在中國,也叫玄學。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向外開放思維使人們更富於宇宙觀念和宇宙意識,四海之內皆兄弟,崇尚自由與競爭,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當然,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等等,也是其重要特征。嚴格地講,向內保守思維與向外開放思維並不是完全不可調和的。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如果同時將兩者運用在不同對象或階段的思維過程之中,使之達到某種平衡,是可以探求或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問題是自己的把握能力。其它一些思維模式還有:1,批判思維:一麵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麵進行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曆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2,求證思維: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驗證某一個結論的思維。求證思維的結構包括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求證思維。3,遞進思維:從目前的一步為起點,以更深的目標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達到的思維。如同數學運算中的多步運算。4,想像思維:在聯想中思維,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是由此及彼的過程。5,推理思維:通過判斷、推理去解答問題。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先要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再以此類推。6,對比思維:通過對兩種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與特性。7,交叉思維: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思維,如“圍魏救趙”。8,轉化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9,跳躍思維:跳過事物中的某些中間環節,省略某些次要的過程,直接達到終點。10,直覺思維:一次性猛然接觸事物本質的思維,它是得出結論後再去論證。這種思維需要平時對事物本質認識的積累。直覺思維由顯意識→潛意識→顯意識構成一個動態整體結構,以整體性和躍遷性區別於其它思維形式。11,滲透思維:分析問題時,看到錯綜複雜的互相滲透的因素,通過對這些潛在因素關係的分析解決問題。12,統攝思維:憑借思維來把握事物的全貌,並統攝推論各個環節。它是用一個概念取代若幹個概念,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思維。13,幻想思維:“脫離現實性”是它最主要的特點。幻想思維可以在人腦中縱橫馳騁,也可在毫無現實幹擾的理想狀態下,進行任意方向的發散,從而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幻想的脫離實際,也就無法避免錯誤的產生,但隻要幻想最終能回到現實中來並加以現實的檢驗,錯誤就會被發現和糾正。14,靈感思維:人們在創造過程中達到高潮階段以後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思維突破。它常常以“一閃念”的形式出現,是由人們潛意識思維與顯意識思維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們進行長期創造性思維活動達到的一種境界。15,平行思維:是為了解決一個較為大型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尋求互不幹擾、互不衝突即平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它也是發散思維的一種形式。16,直觀行為思維:直接與物質活動相聯係的思維,又叫“感知運動思維”。孩子最初的思維往往是直觀行動思維。運動員對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觀行動思維做基礎。這種思維主要是協調感知和動作,在直接接觸外界事物時產生直觀行動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動作中斷,思維也就終止。 17,具體形象思維:以具體表象為材料的思維,是一般形象思維的初級階段。它借助於鮮明、生動的表象和語言。在文藝創作中經常運用。 18,抽象邏輯思維:以抽象概念為形式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形態。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斷和推理進行思維,是人類最基本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思維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19,上升性思維:以實踐所提供的個別性經驗為起點,把個別經驗上升為普遍性的認識。個別性思維大多來自日常的活體驗,過於直接和個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其真實性有待實踐檢驗,最終上升為普遍性認識。 20,求解性思維:圍繞問題展開思維,依靠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與當前現狀之間的中間環節,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如小孩子解答數學題,先分析已知條件,看看問題,最後再找由條件到問題之間的橋梁。 21,決斷性思維:以規範未來的實驗過程或預測其效果為中心的思維。遵循具體性、發展轉化、綜合平衡三條原則。 22,機械式思維:機械式思維解決問題是一種嚐試錯誤或反複嚐試的辦法。 23,理解式思維:許多問題用機械式思維是解決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通過深入理解找出問題解決方法。 24,啟發式思維:有的問題的解決需要策略,需要一些方案來啟發,從而使問題解決。 除此之外,人腦思維的模式還有很多種,比如動作思維、形象思維、藝術思維、語言思維、直觀思維、定性思維、定量思維、頓悟式思維、歸納思維、演繹思維、科學思維和價值思維、操作思維等等,不能一一列舉。實際上,我們普通人如果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是很少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來處理問題的。但如果我們了解了各種不同思維模式的差異、特點或優勢,並經常進行潛意識的訓練,就可以促進我們更好地發現問題或解決問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