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僅據所知一二略表之。
您提到的不孝有三,和舜娶妻,兩條應是同出離婁。
孟子本人,沒解釋三個不孝是甚麼,傳統註解多接受這樣的說法: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故舜為成全大孝,不惜冒犯了常規,不先報告父母,就自行先聚妻生子,以便留後。因為舜父瞽瞍,是個蠻不講理的人,對兒子有偏見,兒子要的事,他必定反對。聚妻本該先稟告父母請示,但如照禮去做,一定過不了父親,娶不成妻。所以舜唯犯了較小的規矩,以玉成大原則。告是禮之常,不告是相對之權宜,為經常正法一時之權用。人人當守常,唯體道者才能用權,這是孟子當時講話所想表達的思想。
在孟子和歷代講孟子的人,皆以無後即無子,後是指子裔說的,這與梁惠王章裡始作俑者無後乎的後,同一個意思,可互相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