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談的很有道理!
為何孟子要提孔子這句話?又為甚麼孔子要做始作俑者無後嗎的一問?
我試再把兩段記載串講一下,以補以上吾之未及處。
周之古葬禮,紮蒭草而為人形若有靈,此乃以神明之道待死者,重在象徵意義。後來的人用了像真的俑偶隨葬,象徵性的意義式微了,變得形式化物質化,精神性嚴重缺失,故此孔子不贊成。尤其是俑偶形容活現,看著那麼真實的生命白白隨死,人竟無惻隱之觸動,實為不仁。孔子說:「始作俑者,難道自己無後嗎?」始作俑者,不免也為人父母,為人父母,難道會想有天他要走,子女也跟他去死嗎?始作俑者不按「神明之」的方式舉葬,竟反其道而行,以活人之道奉死人,發明亂真的俑偶隨葬,形同殉葬,催使任意犧牲生命之念和不惜生命麻木之情再復活,故此孔子要問:「他無後嗎?」這一問,應該是由親生骨肉自然的性情貼近處,再呼喚憐憫生命的人性。孟子後來引用孔子這句話,觀其說話時的語境,是講到做父母官的,視人民應如同己出的子女,隻保之育之,不會拿人民來為己所用。父母對自己子女,天生有一種親情,同時也天賦一種責任,愛護保育有加,而不是為了謀己之私,隻想利用子女。施政之人,就如同治下百姓的父母,若不能承擔其救助並保護子民的天職,反而利用人民,驅役之為我所用,殘民以自肥,那豈不是率獸食人嗎?
孔子以心比心講禮,孟子以心比心談政,其實皆在說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