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欲理解“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隻需老實讀原典,便無勞太多猜想了。

回答: 對“始俑無後”的初級猜想大江川2010-12-13 12:31:06

有關孔子談俑葬之事,有兩處原典可讀。

《孟子梁惠王章》: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
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
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簡單繙作白話:

梁惠王說,我樂意好好請教!孟子對他說:殺人用棒或用刀,有別嗎?

答,沒有啊。孟子接著問:以刀殺和用政殺,有別嗎?

也沒有。

於是孟子道:廚房滿肥肉,馬廄滿肥馬,但百姓麵帶飢色,野地有餓死的屍骨,這種的政治,形同帶著野獸吃人那麼殘忍。獸類相吞相食,人厭惡。為民父母官,政府搞到像率獸食人,怎配為民之父母?仲尼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因為俑做得太像真人,用到真人一般的俑去殉葬,孔子尚且以為不可,更何況使生人活活餓死呢!

 

 

《禮記檀弓》:

孔子謂:為明器者,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於
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謂為芻靈者善,
謂為俑者不仁--殆於用人乎哉!

 

譯文:

孔子說:用明器舉喪,是明白喪道的表現。如果把死者生前日用的事物,大小無不備,這樣子送葬,是不可以的。可憐啊,要死者用生者之器是多麼愚蠢啊。這不幾乎等於是殉葬般的缺德嗎?所謂明器,即神明死者之謂。塗彩為車,模擬真車,紮草為人,使若有靈,自古有之,此為明器之正道。孔子認為紮草人是善道,用像真的俑陪殉乃不仁,那麼更何況是用活人去送死呢!

 

綜合以上二條,非常清楚,

一,孔子絕對反對活人殉葬。

 

二,孔子以用過度像真的俑偶陪葬,也是不仁。俑是實指葬偶,非泛泛然指禮製政製。

 

三,孟子引申孔子的話,是以為政者如果令自己活得很滋潤,治下的百姓卻活不下去,那是跟用俑行禮對生死無痛癢感的人一樣,是不是要自己死後子孫亦陪葬,有後無後亦無所謂嗎?注意原文,是「始作俑者」,造俑用俑之人;「其」,即他,他這一個始作俑者;「無後乎」,是無其人之後,當指後人,不是後來的事,政治製度甚麼的。

 

尤其注意「乎」之一字,文言之助詞,語義不定,表疑問或反詰,故不可能是肯定義之咒詛語。你始作俑者,對像真如生之俑人毫無憐恤心,反要越栩栩如生越好,你果真是那麼忍心?自己若一天也無後,又於心何忍呢?這是孔子對良心之指點語,應不是咒人之惡言。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