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魯迅為何痛恨漢字

來源: 7LV 2010-12-08 17:32: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67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7LV ] 在 2010-12-09 08:14: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也說魯迅為何痛恨漢字

莊冬

首先,我必須說隔行如隔山,因此我們不可以把在一方麵成功的人當作各方麵的專家。比如說魯迅,他在一些方麵的成功不說明他在各個方麵都高明都正確;同樣的,他在一些方麵的錯誤也不說明他在各個方麵都錯了。用一句魯迅自己的話就是“有缺陷的戰士依然是戰士,而完美的蒼蠅依然是蒼蠅”。人無完人嘛!

語言文字是工具。工具使用的很成功的人自然可以對工具的製造提出他們的看法,比如說魯迅是使用中國語言文字很成功的人,他當然可以對中國語言文字提出他的看法。工具的改進、改革甚至革命是製造工具的和使用工具的雙方共同的選擇,雖然專家的看法也重要。

那麽。誰是語言文字這種工具的製造者呢?是政府嗎?我以為不是,雖然政府的力量很大,即便是毛主席的中國政府也有幾個漢字簡化方案不被人們接受。所以,語言文字恐怕還是使用者決定的。

當然了,其他語言文字的力量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在肉體上和文化上還有曆史上消滅一種文字就另當別論了。

其次,我必須承認我對魯迅為何痛恨漢字這個問題完全沒有研究,隻是看了7郎摘的《羊城晚報》2010年12月7日b04版,作者:楊光治,原題:《魯迅為何痛恨漢字?》(附在後麵供大家參考。另外我還找到了我當年的一個科鹽成果《中國人為什麽需要大聲說話》也附在後麵娛樂一下大家。)

好在我以為這個文章裏已經給了足夠的材料告訴我們魯迅為何痛恨漢字,那就是他認為漢字無法普及,而如果漢字不能普及就應該改革或革命成拚音化文字。不然的話,他的判斷是中國必亡,與其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不如為我們而犧牲漢字。

今天看,魯迅的這個判斷是錯誤的。但是為什麽魯迅這麽判斷呢?

我以為那是中國曆史告訴他的。由於學習漢字的困難,因此從文盲到識字的這個“瓶頸”是非常狹窄的,這就造成了中國有一個“讀書人”身份的概念。所以,說誰沒文化恐怕就是一種中國式兒的種族歧視了。又由於治國是需要“讀書人”的,因此所有治理中國的人都是出自“讀書人”這一群既得利益的“治人”的“勞心者”。這也就造成了征服中國隻需要征服這些“讀書人”的現實。還由於“讀書人”一般不尚武,比如說至今還有聰明的有知識的“讀書人”(哦,現在時髦叫知識分子)笑話義和團哪(!)因此征服中國的“讀書人”以華製華就很容易。這不僅因為“讀書人”的知識告訴他們中國人打不過船堅炮利,還因為“以華製華”裏麵的那個“以華”的“華”就是他們這些“讀書人”自己!

到魯迅寫漢字拚音化的時候已經是鴉片戰爭差不多100年了,可以說是慢慢長夜無絕期吧?因此,魯迅判斷中國的希望不在當時的中國的“讀書人”哪裏也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吧?所以,魯迅判斷必須使那些不識字的尚武的和有“義和團”精神的中國人識字有文化才能救中國也就是自然的了吧?當時的現實不僅是文化普及問題特別迫切而且是生死存亡的迫切,因此我們不應隻看魯迅的判斷的錯誤還要看他的判斷的原因,人都受曆史的局限嘛。這就是我以為魯迅做出“與其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不如為我們而犧牲漢字”的判斷的原因。

我大概給大家一個拚音文字掃盲和漢字掃盲的比較。拚音文字掃盲的門坎兒很低,教一個母語說英語的成人閱讀報紙隻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而教一個母語說漢語的成人閱讀報紙卻需要幾年的時間。

不管人們是否相信進化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則,無論人們是否知道或承認它,人們都受它的支配或主宰。

(語言)文字作為工具有兩種使用方式,聽覺的和視覺的,拚音文字是記錄聲音的為聽覺文字,象形文字比較複雜是從記錄形象開始(因為有很多東西比如說抽象的概念沒有形象)的主要是為視覺文字。由於人的視覺的辨別能力比聽覺強,因此象形文字應該有一席之地,至於是不是中文就不好說了,因為人類曆史實在是非常非常的短暫,說不定以後就會有中文的競爭者出現呢。即便是拚音文字也是要經過使用者的檢驗,也就是市場的鑒定的,比如說拉丁文就基本上滅絕了,因為無法抵擋來自英文的競爭。熱愛拉丁文的人們再保護再傷心再認為拉丁文承載的文化有價值也無濟於事。

我的帖子裏提到了“拚音文字掃盲的門坎兒很低,教一個母語說英語的成人閱讀報紙隻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而教一個母語說漢語的成人閱讀報紙卻需要幾年的時間。”這個事實。毛主席還說過類似於“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的話,原話我記不得了,大意如此。由此可見普及文化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你的軍隊不能戰勝敵人就等於被敵人戰勝,你的軍隊完蛋了,你還能有什麽呢?你的軍隊完蛋以後,即便那些東西似乎是你的也還在你的手裏,你的東西隻能是勝利者的戰利品包括你本人的身體。

這就是我以為魯迅做出“與其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不如為我們而犧牲漢字”的判斷的原因,是我對魯迅關於漢字拚音化的理解,也算是對7郎下麵這段話的回答。

7郎說:“魯迅是文化人,不會不明白滅掉一種文字對這種文字所承載的文化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滅絕,這個看看西夏文的先例就能明白。無論出於什麽來龍去脈,提出這種文化滅絕的觀點,也反映出魯迅偏執的個性。”

至於文字(還有前幾天健提到的民族服裝等等)的重要性嘛,我不僅不以為沒有“意味著滅絕”那麽了不起,而且“意味著滅絕”本身也沒有什麽了不起。尤其是漢字拚音化本身也不等於“滅掉一種文字”,漢字拚音化也不意味著滅絕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因為還是有記錄的和可以翻譯的嘛。

為什麽我對滅絕漢字看的不嚴重呢?我有幾個理由。

一個是我開始就說了,文字是工具,語言文字是使用者決定的,用今天時髦的語言就是由市場決定的。一種工具該滅絕的話,你想救也救不了,比如說有了更好的工具;一種工具不該滅絕的話,你想滅絕它也滅絕不了。

二個是人類這麽多的民族,隻有中國曆史是連續的,也就是說別的民族的曆史都中斷過至少一次吧。因此,恐怕可以說除了中國的啥啥(語言、文字、服裝等等等等),別人的啥啥都滅絕過。可是,中國的啥啥就沒有滅絕過嗎?比如說甲骨文?還有秦始皇搞“書同文”的時候?還有秦始皇自己搞的大小篆等等等等。別的民族的啥啥可能是中斷了,中華民族的啥啥也經曆過元和清還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可以說是起死回生或者叫“涅磐”了幾次吧?

三個是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生命和壽命,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一勞永逸、長生不死、永遠存在,說好聽一點叫做任何東西都有它的曆史使命,或者說一旦它的曆史使命完成了,這個東西就到了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了,也就是滅絕,想不滅絕都不行。拿文字做例子來說,一旦這種文字的曆史使命完成了,這種文字就要滅絕就會死,無論這種文字所承載的文化有多麽豐富也沒用。

這裏我又要說一點我自己的和哲學教科書不同的哲學:人和動物的區別。我以為哲學教科書提到的人和動物的區別(如語言和製造工具)是屬於量方麵的。我以為人和動物的唯一的質方麵的區別是人以同類為天敵,或者說人的食物鏈是人自己。

人的進步與生存在於提高自己在人這個食物鏈上的地位。“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沒有以人為敵的意識或戰勝人的欲望的人隻是生物人,也就是別人的食物,隻與動物有量的區別,隻能待在人這個食物鏈的底部,而與動物沒有質的區別。這樣的“人”隻能服從人,是不能代表人和領導人的,也就是說不在人這個食物鏈的上部。

如果人類相親相愛,人類就不會有原子彈,人類就會在大隕石前束手無策,人類就會在外星生物前束手就擒。人以同類為敵這個本性駕馭著人的行為。由於是同類,自然賦予的爪牙基本相同。人要在與同類競爭中獲勝就隻有發展身外之力:物者如器;精者如神。這就有了物質工具:用於和平叫工具(無形的如計劃程序);用於戰爭叫武器(無形的如戰略戰術)。這就有了精神工具:用於和平叫道德;用於戰爭叫正義。強勝弱敗,直至現在。

所謂“以弱勝強”是假象,其中的所謂弱者隻是弱在有形的肉眼能看得見的部分。可怕的事實是,人們不都能看到“以弱勝強”中的所謂“弱者”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力量的總和是大於“強者”的。這就是投降派的市場。所以,武器隻是戰爭中最明顯的部分。隻見武器是強者敗於弱者原因。“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

因此,以我的這個哲學看中國近代史就是中國的有形的硬件遠遠落後與西方,但是中國的無形的軟件遠遠超過西方,也就是中國的文化的力量大於西方如此之多足以彌補資源武器技術科學的落後,以至於中國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力量的總和是足以與西方抗衡而獨立的。

這是我對中國對西方在文化和精神這些無形的力量的比較和判斷,結論是中國遠遠大於西方,而且中國大於西方如此之多甚至到了可以用它來彌補中國對西方在武器和技術這些有形的力量的巨大差距。因為,如果不然的話,那就是說中國在無形的和有形的兩方麵的力量都弱於西方,那不僅中國不可能有今天,世界也不可能有今天。

所以,無論儒家思想多麽不好,也無論漢字有多少問題。但是,相比中國文明的對手西方文明,儒家思想還是比基督教優越,因為事實是基督教到中國傳教蓋教堂跟儒家交過手,而且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特別是在基督教極其強和儒家極其弱的情況下。還有就是漢字比英文的優越性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益顯現出來。

因此,儒家思想的曆史使命還沒用完成,而且還不僅如此,上帝的兒子的力量在減弱。孔子一個肉眼凡胎的人跟一個上帝和處女生的上帝的兒子的勝負難道還有疑問嗎?

又說多了!就說這些!到此為止!

******************************************************
附:說說中國人為什麽需要大聲說話

莊冬

這是我前幾天幾夜剛剛研究出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被白養一刺激就此給大家貼出來供大家隨便抄襲。我雖然沒有讀過白養的書,因為我的時間看花花公子比讀過白養的書更有意義。

美和醜本來就沒有標準。情人眼裏出西施嘛。都別說審美觀啦,道德觀也沒有標準。照儒家標準吧,流民無道德。?幾千年前莊子就指出來了“盜亦有道”,而且仁義禮智信樣樣都有。

聽說過瞎子摸象的故事吧?如果說幾億中國人就好比一個象那麽大。他白養摸了多少呢?幾億中國人中他白養見過幾億?他白養跟幾億中國人說過話?他白養認識幾億中國人。說到地,他白養隻能寫他白養見過或認識的人,也就是他白養周圍的人,他白養的親戚朋友還有台灣人。

這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有資格對中國人指手畫腳的,特別是白養(也就是白人養的)和他的父親們。白養和他的父親們要想對中國人指手畫腳也得等中國人到白養和他的父親們的家裏當幾天幾夜的毒販子以後。

言歸正傳,我雖然沒有讀過白養的書,卻聽說過他白養(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大聲說話很醜陋。

那麽,為什麽中國人需要大聲說話呢?

我以為稍微有一點語言知識的人們都應該知道用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

大家可能會問啦,你說用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跟誰的語言比較的呀?

那好,首先跟我自己會一點點的白養和他的父親們的語言比較一下吧。我這裏就不給大家提供我的機密的研究數據啦。我估計會說俄語,英語,法語或德語的人們應該有個感覺。

大家如果還要例子的話,我還學過一點點日語泥。打個比方,那日語簡直就是一個語言上的二近製。你得用一群0和1才能把個三位數說清楚。看過Lost in Translation電影的或知道一點日語的人們一定會同意的。

當然啦,用的音節多或少也無所謂壞與好。隻是用的音節少了,每一個音節的份量或在交流信息時的價值就大了。因此,我們中國人說話的時候就有必要對每一個音節的安全到達聽者的耳朵裏比別人做出比較大一些的努力。所以泥,我們中國人說話的時候聲音就大一些。就這麽簡單,也無所謂好與壞或美與醜。

我們中國人在初學英的時候會試圖發出每一個音。然後就是我們中國人在唱英文歌的時候會試圖發出每一個音和往往會發現時間不夠用。

我舉了一些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似乎是壞的例子。

那麽,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這個事實有什麽好處嗎?

當然有啦,我給大家舉一(類)例子。我在老美的NASA幹過幾年,控製和發射過衛星。在緊急情況時間寶貴的時候用英文可是慢啊。這一點人家老美也早就意識到啦,還設計了一些用來省時間的專用短語泥。

我估計打仗時或救人時還是少用幾個音節的好。

******************************************************
附:本文摘自《羊城晚報》2010年12月7日b04版,作者:楊光治,原題:《魯迅為何痛恨漢字?》

魯迅是我最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讓我在思想意識和寫作技巧方麵獲得很大教益,但我對他在某些作品中所表露的觀點卻不敢苟同,譬如他對漢字的態度。

其實,魯迅先生和漢字極有緣分。他少兒時代在三味書屋讀書時,所讀的書肯定是用漢字來寫的;留學日本時他師從章太炎先生學文字學;在北京政府教育部掛職時,經常跑去琉璃廠購買碑帖來揣摩漢字的筆劃和結構;他那些不朽的著作,都是用漢字寫出來的,特別是後期在上海居住時,全靠用漢字寫作來維持全家生活,而且活得並不困乏。盡管他的毛筆漢字書法未必像郭沫若所說那樣,已經遠遠超過孫過庭、顏真卿、柳公權、米芾、蘇東坡、黃庭堅而幾乎達到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的水平(注),但卻自成一格,造詣甚深。可是,他後來卻力主消滅漢字,實現文字拉丁化,為此發表了極為尖銳的意見。這裏僅拿出頗有代表性的三例來議論,並向有識者求教。

1934年8月,他在《漢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寫道:“不錯,漢字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所以我們更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呢?這是隻要還沒有喪心病狂的人,都能夠馬上回答的。”

同年12月,他在《關於新文字》一文中進而表示:“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裏麵,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隻有自己死。”

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他認定“勞苦大眾沒有學習和學會(方塊字)的可能”。在曆史的長河中,確有很多勞苦大眾由於沒有條件學習而成了文盲。但這是社會的罪惡,怎能讓漢字來承擔?拉丁化隻有二十多個表聲的符號,學起來確是比方塊字省力,然而也必須通過學習才有可能去認識和運用。不知他有沒有想過,假如勞苦大眾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得不到提高,那也將失去學習的機會,這一來,就算實現了拉丁化,不也同樣產生大量文盲?

方塊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一說,太偏激了。果如此,對這一“利器”極有研究而又運用得極為巧妙的魯迅先生,自己身處何地?漢字是“病菌都潛伏在裏麵”的“結核”一說,同樣過分。果如此,他的小說《阿Q正傳》、散文《記念劉和珍君》、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還有那被毛澤東認為“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至於“孺子”是否應當理解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不在此議論)等等,不也都隱藏著對勞苦大眾極為有害的“病菌”嗎?

他臨逝世(1936年10月)“答救亡情報訪員”時,更堅決地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理由是:“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決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那時,日寇早已占領了我國東北並已進入了華北,救亡運動正在全國風起雲湧,可是他竟為“救亡”開出這一令國人“聰明起來”、“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的藥方,這實在令人費解。幸而他是人而不是神,這一預言並不準確。如今,在他已去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方塊漢字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由於成功地輸入計算機而增添了生命力;中國也並沒有因為漢字的繼續存在而滅亡。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說得好:“漢字是形、聲、義相統一的象形文字。它不僅是符號,而且還是藝術,是科學,是文化。科學研究表明,這種文字及以其構成的語言,既能開拓人的左半腦,又能開拓人的右半腦,啟迪右腦的原創性功能。”(見《國魂凝處是詩魂》)漢字何等值得珍惜!遺憾的是,我雖然是漢族的子民,但對漢字卻認識得不多,理解得膚淺,運用得不精,書寫得不好,因而常感羞愧,可是我始終熱愛它。

(注)郭沫若在《魯迅詩稿》(影印本)序中說,魯迅的書法“遠逾唐宋,直攀魏晉”。

所有跟帖: 

拜讀了,也許魯迅痛恨是假,正話反說。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8/2010 postreply 17:57:02

我腳著魯爺有雙重人格,別跟他老人家一班見識。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8/2010 postreply 17:59:46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見雙重人格 -7LV- 給 7LV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8/2010 postreply 18:36:40

拜讀了,言之有物。 -伯丞- 給 伯丞 發送悄悄話 伯丞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8/2010 postreply 18:27:03

謝! -7LV- 給 7LV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8/2010 postreply 18:36:55

有思考的文章啊:)) 來替魯迅說上幾句。。。 -彩雲舒- 給 彩雲舒 發送悄悄話 彩雲舒 的博客首頁 (3714 bytes) () 12/08/2010 postreply 20:11:11

特別佩服中國人說話聲音大那段 -木木真木- 給 木木真木 發送悄悄話 木木真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9/2010 postreply 09:29:51

老莊是明白人,很感謝老莊如此堅挺 -洪荒之地- 給 洪荒之地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1/2010 postreply 08:53: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