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與十字架 <<讀書1983-7-2>>

來源: 好酒 2010-11-27 17:31: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00 bytes)

新近出版的《達爾文回憶錄》中譯本,係達爾文晚年所寫的並不準備發表的回憶錄。它寫得親切、和藹,讀著使人感到沐浴在一種慈愛和寬容的氣息之中。盡 管達爾文認為:“我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距死不遠。我完全不必顧慮到它的文體優劣了。”但是回憶錄文體的優美依然令人心醉,特別是對童年生活和美爾堂附近 大自然的描寫,更令人神往。毫無疑問,這個時常逃學而又被人認為智力平凡的頑童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科學家,是同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所分不開的。我們從晚年 達爾文的回憶中仍可以感到,他對大自然依然洋溢著一種不勝言表的感情。田園、鄉村的自然景色,森林、湖泊的旖旎風光,熏陶著達爾文對花鳥蟲草的興趣,培養 著他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在收集礦物,采摘植物,捕捉昆蟲,製做標本的過程中,不僅使達爾文感到無限的樂趣,更主要的是萌發了他懷疑上帝的思想。達爾文就是 帶著這個思想,以“不務正業”的博物學家的身份(他的專業是醫學和神學)開始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貝格爾”號艦上的航行。
    在長達五年的環球航行中,決定了達爾文今後全部事業的道路。在顛簸的海洋上,年輕的達爾文麵臨著嚴峻的抉擇,要麽把他收集的足以證實上帝虛幻的實物和他的考察日記拋進大海裏,不然他就得做好承受千刀萬剮的勇氣而把上帝拋進大海裏去喂鯊魚……
    “這真是該死的教義!”達爾文終於選擇了後者,曆史應該記住這個詛咒。
    在這以後的整整二十多年裏,達爾文為其理論的日臻完備,為其學說的嚴密無懈,進行了大量的艱巨勞動。收集、觀察、思考、寫作……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起 源》就是這一科學過程無數反複的思想產品。《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不僅抓住了新世紀的曙光,而且,他還給了新世紀一個太陽。
    恩格斯在論及費爾巴哈的那本著名的唯物主義論著《基督教的本質》一書時說:“它直截了當地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王座。自然界是不依賴任何哲學而存在的;它是 我們人類即自然界的產物本身賴以生長的基礎;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東西,我們的宗教幻想所創造出來的最高存在物隻是我們所固有的本質的虛幻反映。” 雖然,費爾巴哈和達爾文是在同一時代的不同領域中向上帝發起了衝擊,但是,若用恩格斯的這段話來評價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是當之無愧的。費爾巴哈的功績 是使唯物主義重新登上了王座,而達爾文的發現卻更以其雄辯的科學依據,使這一現實成為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和理解的簡單事實。
    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下午四時,七十三歲的達爾文的心髒停止了跳動;他與世長辭了。他再也不能在風光明媚的大自然中散步和遠足了,再也不能在遮天蔽日的大 森林中收集和采摘他心愛的動植物標本了。他沒有留下遺囑,隻有一篇充滿著童年歡笑、科學思想以及他謙遜精神的《回憶錄》;雖然他自稱問心無愧,沒有什麽重 大的罪孽,不必請求上帝的赦免,但是依舊事與願違,身不由己,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上,被迫天天聽取牧師們的祈禱聲,而不是沙徑區的鳥鳴,美爾 堂的風聲和魚兒的跳水聲。這真是教士們對這位反宗教鬥士的嘲弄。無怪乎美國至今有些州還立法規定,學校不得講授進化論,或者必須同時講授創世說。宗教的十 字架現在還在影響著進化論的傳播!
     
    (《達爾文回憶錄》,畢黎譯注,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二年四月第一版,1.05元)
品書錄
李新華
對西歐中世紀哲學的探討
    在我國西方哲學史的研究中,“中世紀”哲學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哲學一向是比較薄弱的環節。車銘洲同誌的專著《西歐中世紀哲學概論》的出版,給這方麵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色彩,令人欣喜。
    《概論》較為全麵、係統地描述了西歐封建社會哲學思想的演變過程,引進了豐富的材料,初步概括了西歐封建社會的哲學發展規律,在一些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富於啟發性,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處處滲透著曆史主義的精神,是《概論》的一個顯著的特色。西歐封建社會的哲學思潮是和基督教密切相關的。但在作者筆下,基督教並不是一種凝固不變的意識形 態,而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比如,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逐漸改變了對基督教的政策,由反對、鎮壓轉變為支持、改造和利用基督教,使其適應奴隸主階級 統治的需要。作者認為,隨著西歐社會過渡到封建主義,基督教也相應地經曆了一個封建化的過程。到了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封建社會由發展而走向衰敗,與此相 應的,封建基督教也開始趨於瓦解,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宗教改革運動。毫無疑問,和任何宗教一樣,基督教也是一種“顛倒的世界觀”,但是,它的內容、形式 以及社會作用卻是隨著社會曆史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當然,準確、深入地描述這種演變過程是一件複雜而困難的任務。盡管《概論》對這種演變過程的某些環節的 描述(如基督教的封建化的過程)並不是很理想的,但可以看出,作者在這方麵下了很大的功夫。
    對西歐封建主義社會的哲學發展,本書也采取曆史主義的態度。在封建社會形成的初期,以波依提烏斯和愛裏烏根納為代表的哲學思潮“注重現實,注重現實政治、 經濟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作者認為,“這反映了新興的統治階級的朝氣,反映了封建社會確立時期各個方麵的發展和百廢待興的狀況”。隨著封建製度的鞏固和教 會勢力的強大,從十一世紀起,經院哲學形成了。經院哲學並非鐵板一塊,其中包含了唯名論和唯實論的激烈鬥爭。十三世紀托馬斯的神學哲學體係概括了“中世紀 經院哲學發展的黃金時代所達到的總的成就”。然而,到了十五、十六世紀經院哲學便日趨瓦解,代之而起的則是反映市民資產階級的各種新的哲學思潮。中世紀經 院哲學無疑是神學的奴仆,但是它本身有一個形成、發展和衰落的過程,是歐洲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對於經院哲學也必須進行具體的曆史的分析和 評價。
    對於西歐封建社會哲學的發展,《概論》也提出了某些獨立的見解,富於啟發性。比如,作者認為,“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教會大地主與世俗地主的鬥爭,教權派與 國王派的鬥爭,反映在哲學思想上,表現為經院哲學內部唯實論同唯名論的鬥爭;農民、市民反對地主階級,特別是反對大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並和霸權主義的鬥爭, 在哲學上反映為各種形式的‘異端’反對教會教條的鬥爭”。這種概括對於理解中世紀哲學的發展是具有根本性的。這種概括的準確程度如何,能否完滿地解釋中世 紀哲學發展的各種錯綜複雜的現象,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但作者確實以此合理地解釋了某些現象。
    可以看出,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氣,搜集、分析了大量的材料,從而豐富了《概論》的內容。《概論》對波依提烏斯哲學、愛裏烏根納哲學、托馬斯哲學、唯名論和唯 實論的鬥爭,以及人文主義思潮等的闡述較之以往的論著在內容上都豐富、深入得多了。這是很好的。不過,從全書的安排來說,似乎經院哲學所占的篇幅少了一 些,而“文藝複興”時期的內容相對地顯得多了一些。
     
    (《西歐中世紀哲學概論》,車銘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四月第一版,1.28元)

所有跟帖: 

頂!字大如鬥,綠色養眼。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7/2010 postreply 20:16:16

回複:兩本1982年國內版,怎叫「新近出版」? -吮露鶴- 給 吮露鶴 發送悄悄話 吮露鶴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10 postreply 18:37: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