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曆史宿命

來源: christian2007 2010-10-14 23:13: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16 bytes)

何謂民主?不知道。隻知道中國教科書一提到民主的曆史,總是喜歡追究到西方的聖經傳統。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關於強調人的觀念乃是希臘的傳統。聖經中有提到民主嗎?或者有隱含民主意義嗎?這個是很多曆史界,思想界,甚至學術界都不曾問的問題。如果所謂的民主觀念是來自於自由主義的話,那麽自由主義的本質又是什麽呢?是聖經中的自由意義嗎?還是所謂的自由傳統,根本就是希臘的傳統。那麽為什麽很多人喜歡將個人自由主義的曆史淵源追究到路德的憑信主義呢?難道“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就是意味著強調個人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的思想源頭嗎?這是詮釋學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民主是與詮釋學相關,而與任何的(思想)傳統形式無關。由此推論,所謂的民主,自由以及個人意識,都隻是中古封建製度下產生資產階層後的個人理念罷了,跟聖經無關,更是與任何的傳統形式無關。他們隻不過是憑著傳統資源來詮釋自己的曆史理念,甚至是改革理念——那麽有真正的民主嗎?沒有。隻有個人的理念罷了。

可是希臘傳統中的所謂“人”,根本就是一種階層意識。這樣說來,封建製度下的資產階級所謂的【人的觀念】,隻不過是“誤讀”了希臘人所強調的“自由人”之意義。在古代希臘,“人”是一個集體的觀念,包含在政治哲學之中。可是資產階級的【人的觀念】卻是一種普世性的,包含在【主體哲學】之中。為了反對君權神授,他們從聖經中的主權強調了人的主權——這根本就是移花接木然後再用人的主權配合著希臘傳統的自由理念。這樣說來,所謂的自由民主,在當時隻不過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改造罷了。根本本身不包含真正的自由和民主——他們有的隻是【個人的主權】。這也是資本主義得以誕生的哲學原因了。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麽任何的哲學傳統都用民主自由概念,但是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的政治原因了。因為這些哲學家或思想家,所擁抱的根本不是民主自由,而是自己的概念,以及個人的理念罷了。他們用自己的概念和個人的理念來【詮釋】所謂的自由民主。於是有個人自由主義的名堂,也有民族自由主義的名堂,甚至有社會民主主義的名義。看來,所謂的民主,追根揭底根本就是“自我主義”或者說“曆史理念主義”罷了,它作為一種政治哲學而成為意識形態的思想工具。

於是所謂的民主改造,實際上就是個人改造。這種說法也不對。因為曆史上沒有真正的【個人】,隻有改革家的個人意識罷了。這樣的改造非常地霸道,也非常地有限。這種改造來到了中國曆史,更顯出其權力意識形態。五四運動所強調的【人的文學】基本上隻是概念上文學。他們對於人的觀念,隻不過是抱著傳統文化中的【民族】意義來看待,也有少數人是從世界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大同世界】中的“人”之觀念。可是無論如何地看,五四運動中的【人】之意識,僅僅是政治改革中的含義,而不具有普遍的含義。再加上他們所宣傳的現實主義也有問題。因為他們是從俄國的現實改革主義來理解中國現在的現實——可是俄國與中國的曆史一樣嗎?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是急於想要改變中國落後的文化與政治。所以是他們的民族情緒推動了他們的民主理念。可是這種的民主理念,實際上是抽象意義上的,具體來說就是“民族主義”的民主觀念。他們所謂的民主就是中國人的民主,而不是市民社會意義上的民主形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當時的現實主義跟西方的現實主義不同。西方的現實主義是通過現實人物中的典型性格來塑造一個虛構的現實人物;但是中國人的現實主義卻是透過虛構的現實人物來“表達”或“象征著”中國社會的集體問題。於是也可以這樣說,中國當時的現實主義,根本就是一種“浪漫的集體象征主義”。這點我們可以從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就可以看到上層建築中的【人】的集體意識。加上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的權貴資本主義以及封建專製主義的【意識形態的融合】,更加深了這種“集體象征主義”的政治含義。所謂的個人意義,隻不過是這種政治含義的附屬品,或者就是一種不幹涉主義下的人民形象。人民活在與政治毫無相幹的消費意識底下。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民主的曆史宿命
  • 亂彈中國的意識形態
  • 中國人的民主情緒
  • 亞當(人類)的一生
  • 和平獎風雲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