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中國前進途中不可避而不談的人物
付明泉 曾經有一段時間,趙紫陽的名字在中國大地傳遍,而也曾經有一點時間,趙紫陽的名字從中國大地消失。這種“奇狀”,也隻有當代中國的社會才會發生。文革時消失的人物還要作為反麵人物被批判,而當代的中國,會讓一個人忽然徹底的消失,“一聲令下,某個詞和某個人物可以在960萬平方公裏銷聲匿跡,鴉雀無聲,不論你是普通百姓還是總書記”這就是當代中國的“奇特現狀”。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則是不流血的戰爭,在一個人治的還缺乏自由的體製下,一個政治人物的起落是很快和很自然的,這完全取決於最高執政者和最高權力者的一句話,一個暗示,甚至一個招呼。和胡耀邦一樣,趙紫陽不是自詡為“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的政治敵人,在麵對當年的毛澤東左派和國內鄧小平的反對者們和不讚同鄧小平的某些政策的人來說,趙紫陽甚至還曾是鄧小平最堅強的政治盟友和屬下。他的上升有著鄧小平絕對的“伯樂識千裏馬”的“功勞”,而他的黯然下台也絕對是鄧小平親自決定的。 趙紫陽出生於1919年,由於年齡關係,在抗日時期,他也僅僅是參加學生運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而1939年也僅僅做到一個類似地下工作的中共縣委書記。1943年才改任中共豫魯冀邊區第四地委宣傳部部長。綜合來看,他在解放前僅僅是很底層的領導者, 而在中共建國後幾年,在光彩奪目的開國元勳和領導人中,他隻是做底層工作的年輕一代領導者。而從1952年到1960年,趙紫陽作為華南分局副書記,兼分局農村工作部部長,主要是主持農業方麵的工作。而在60年代到文革前,趙紫陽則作為廣東第三書記主管農業工作,這時,他的很多思想更多的有偏向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適當個體經濟方式的思想。 1966年到1975年趙紫陽被打倒,1975年10月他開始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兼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開始嚐試進行農村經濟的體製改革。趙紫陽真正的上升是在1980年4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9月任總理,1981年6月任黨中央副主席。 在總理的位置上做了將近7年之後,在1986年的學潮之後,胡耀邦因被鄧小平指責為“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處理不當的錯誤”被迫辭職。1987年1月趙紫陽被鄧小平指定為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同年11月成為中央總書記,並任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而其國務院總理職務由李鵬代理。 1988年4月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 到此刻為止,國內和國際已經確定了鄧小平選定了趙紫陽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僅僅在1年以後,趙紫陽則從中國第二號人物和鄧小平接班人的位置跌落,並從此從公眾視野和媒體消失,這次引發趙紫陽跌落的就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全國反腐敗反官倒的學生運動。 在這場學生運動的起初階段,作為改革的領導者和鄧小平的接班人,趙紫陽是全國反腐敗的聲討對象,愛國學生和全國工人和社會各界一致聲討這些領導人子女和親屬的“官倒”和“腐敗”等利用特權和體製的二元化而發生的中飽私囊的腐敗行為。趙紫陽開始階段和黨內的意見是一致的,但是很快,他發生了一些變化,他認可了學生運動的合法性和腐敗問題的實際存在,並逐漸開始趨向他改革時期一直提倡的必須進行政治改革觀點,也隻有這個時候,他和當年的胡耀邦一樣,作為中國的具體工作的執行者,認識到中國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的密切聯係,認識到中國不進行政治改革會產生的嚴重倒退和腐敗問題。有後來的趙紫陽的反對者認為,趙紫陽是趁機想奪權(奪實際掌舵人鄧小平的權),這個不能說沒有這個因素,但是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拿到權力之後,他要進行怎樣的政策,他想實現怎麽樣的建設理念,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個領導者,在中國的體係下,要有推進自己的政治理念,則必須先具有中國式權力,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隻有客觀的曆史的分析這個出發點和起源,才更有意義,把這理解成一場普通的誰做一把手的問題,則是毫無意義的。而從這個時期趙紫陽對這個運動的不反對,不支持到轉而同情,可以看到他這個時候的思想,更多的傾向於思考甚至同意以知識界和學生為主體的全國各界的要求政治改革的民主訴求。 然而矛盾爆發了,作為實際掌舵人的鄧小平是不能同意的,類似晚清時代慈禧太後對維新派的反對開始了。趙紫陽--這個78年改革初到80年代經濟改革中鄧小平的最得力助手,開始和鄧小平的理念產生了根本分歧。鄧小平在其他元老和庸碌的時任總理的李鵬的鼓吹下,終於全麵和趙紫陽決裂。趙紫陽也拒絕了鄧小平的武力解決天安門廣場的要求並拒絕參加會議。他後來在當時辦公廳主任溫家寶等陪同下,利用自己的總書記身份,包括全部的政治資本進行了一次賭注,他和全體廣場學生進行了講話。講話如下: “ 同學們,我們來得太晚了。對不起同學們了。不管你們說我們、批評我們,都是應該的。我這次來不是請你們原諒的。不是的,我想說的是,現在同學們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絕食已經到了第七天,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絕食時間長了,對身體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這是有生命危險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希望盡快結束這次絕食。我知道,你們絕食是希望黨和政府對你們所提出的問題給以最滿意的答複。我覺得,我們的對話渠道是暢通的,有些問題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解決。比如你們提到的性質、責任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終究可以得到解決,終究可以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你們也應該知道,情況是很複雜的,需要有一個過程。你們不能在絕食已進入第七天的情況下,還堅持一定要得到滿意答複才停止絕食。 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你們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我們中國實現四化的那一天。你們不像我們,我們已經老了,無所謂了。國家和你們的父母培養你們上大學不容易呀!現在十幾、二十幾歲,就這樣把生命犧牲掉哇,同學們能不能稍微理智地想一想。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你們都知道,黨和國家非常著急,整個社會都憂心如焚。另外,北京是首都,各方麵情況一天天嚴重,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同學們都是好意,為了我們國家好,但是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失去控製,會造成各方麵的嚴重影響。 趙紫陽從此從公眾前消失了。從此開啟了權貴和特權階層更加撕下虛偽的麵紗更加肆無忌憚的盤剝中國民眾的絕口不提政治改革的經濟改革時代。從此開始了權貴資本主義和封建專製製度的中國特色的更深化的”改革”的時代。而趙紫陽最後的消息則是2005年1月17日趙紫陽逝世的消息。在這則暫短的稿件中,隻說他做了一些優益的工作,而依然在稿件結尾處表明了他曾犯了“重大的原則和方向性錯誤”。 但是在民間和海外,趙紫陽曾做出的64講話和他的最後決定,使得他脫離和64暴力結束的決策,使得他成為人們同情甚至讚揚的對象。據說鄧小平曾後來希望趙紫陽檢討錯誤並恢複其一定的職位,但是趙紫陽拒絕了,他並沒有和文革時期的鄧小平一樣,不斷的變換著寫檢討而求的複出和東山再起。在這點上說,他和當年審判時一言不發的張春橋一樣,不論其當時觀點如何,他們都保持了自己一貫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抉擇。他始終認為中國那次民主運動是正確的,中國是必須實行政治改革的,甚至中國的8090歲也依然要執政或者垂簾聽政的老人政治是必須要改變的。 在趙紫陽去世幾年後,很多當時的64的黨內決策者和64既得利益者紛紛出書和日記,想撇清和64運動的暴力決策的關係,而把責任都推到鄧小平身上。但是混者自混,清著自清,做了就是做了,什麽日記也是無法撇清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趙紫陽和他的後人倒是無需出什麽日記來撇清,這是因為,曆史就是曆史,雲霧散去後必然會露出其本來的麵目。 趙紫陽既是一個中共曾經的總書記---一個龐大的執政黨的領導者,也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和中國人民的兒子,他最後的決策,實現了從脫離人性的懷揣私利的黨性到有著普遍同情心的人性的回歸,他的決策不是幼稚功利和猶豫不決的,而是深思熟慮和下定決心的。而這個決策,使得他失去了總書記的職位,失去了上升的機會,失去了更大的利祿,然而他得到的追求自由民主和進步的善良民眾的普遍尊重。
2010年10月12日淩晨
總之,我就是這麽一個心意。如果你們停止絕食,政府不會因此把對話的門關起來,絕不會!你們所提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慢是慢了一些,但一些問題的認識正在逐步接近。我今天主要是看望一下同學們,同時說一說我們的心情,希望同學們冷靜地想一想這個問題。這件事情在不理智的情況下,是很難想清楚的。大家都這麽一股勁,年輕人麽,我們都是從年輕人過來的,我們也遊過行,臥過軌,當時根本不想以後怎麽樣。最後,我再次懇請同學們冷靜地想一想今後的事。有很多事情總是可以解決的。希望你們早些結束絕食,謝謝同學們。”
盡管後來黨內媒體攻擊其分裂黨分裂組織,從趙紫陽的講話的前台幕後和他的內容,能看出其是用良心和其利益和私利決裂,能看出這是他的肺腑之言。這在台上趙紫陽的政治觀點最後表態也成了趙紫陽下台的絕對罪證,成為趙紫陽的鄧小平在公眾前的分道揚鑣的標誌,成為作為總書記趙紫陽晚年抉擇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