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美女側的竹林一賢阮籍(下):代表作《大人先生傳》(續)

 

接上回)阮籍的代表作《大人先生傳》中出現的第三個人物是宋國的一個隱士。這個隱士在宋國的荒野僻壤突然看到從天而降的同誌 - 大人先生,喜出望外,引為革命知音。於是便有了以下一段對話。

隱士說:“大人同誌,你來的好啊!我終於可以向你這個知音抒發胸中的鬱悶了。古代質樸純厚的大道大義已經被廢棄,現今興起的盡是一些細枝末節、落花敗葉之類的學說,以至豺狼虎豹肆虐,無辜百姓遭殃,毀滅生命,以害為利。我不忍看到這些,就遠離凡塵來到這裏。既然世人不能做伴,還不如到這裏來與樹木山石為鄰。我想安期同誌、甪李同誌等革命先驅撤退到蓬萊仙山、丹水之濱,鮑焦烈士站立洛水岸邊‘抵製日(周)貨’而餓死,大概也是由於大道衰微的原因吧!我決心高舉革命先烈的旗幟,彰顯革命風範,死也死在這裏。埋葬形體而遺留骨骼,不也是我生命的再生嗎?在這一點上,我與你的革命立場是一致的。”

大人領導聽完,神情坦然,踱著四方步,對隱士同誌發表了一段極為精彩、入木三分的上級指示:“泰初真人,唯大之根。專氣一誌,萬物以存。退不見後,進不睹先,… … 。是以不避物而處,所賭則寧;不以物為累,所逌則成 … …。故至人無宅,天地為客;至人無主,天地為所;至人無事,天地為故。無是非之別,無善惡之異。故天下被其澤,而萬物所以熾也。若夫惡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爭求,貴誌而賤身,伊禽生而獸死,尚何顯而獲榮?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喪體,誠與彼其無詭,何枯槁而逌死?… …”

大意是說(Warning:這段話譯成白話文要打 70% 折扣,很難讀出原汁原味):開天辟地時的真人隻追求大道,專心致誌,萬物才得以生存。前進看不見領先,後退不見後移。他不必躲避萬物而居住,目睹萬物而心寧。不被萬事萬物為牽累,休閑自得都可成功。所以有道之人沒有豪宅,在天地間做客;有道之人沒有地主賓客之說,天地都是他的活動場所;有道之人無所事事,天地都在他心中;他沒有是非之分,也沒有善惡的差異,所以普天下都受他的恩澤,萬物茁壯昌盛。如果厭惡別人而珍愛自身,自以為是而否定他人,憤怒激動而爭名求利,發揚誌節而作踐身體,那麽他還有什麽可以值得彰顯而獲得榮耀的呢?可悲啊!你的用心在於取得薄利而忘卻生命,追求虛名而喪失身體。如果你真的與有道之人不相違背的話,那又何必麵容枯槁而安然去死呢? … …

大人先生的這段語錄,高屋建瓴,振聾發聵,在愚看來,對當今追求豐屋香車美女、“寧可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騎在自行車上笑”、燈紅酒綠、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依舊具有指導意義。


      《大人先生傳》中出現的最後一個人物是一個樵夫(薪者)。大人先生在悠哉悠哉神遊的路上,碰見了一個樵夫,於是歎息道:“難道你要一輩子這樣嗎?”

這個樵夫頗有一點莎士比亞翁的智慧和風度,自言自語道:“是這樣度過我的一輩子呢?還是不這樣度過我的一輩子呢?- 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終我乎?不以是終我乎?”)。然後,接著回答道:“… … 身上藏有才能,潛伏等待時機。孫臏被砍雙足而智擒龐涓,範睢被打斷肋骨而時來運轉,百裏奚身處困境而為秦相,薑子牙年老之後而輔弼周文王。這些都是時運顛倒而否極泰來的例子,先窮困而後收益。秦皇攻破六國,兼並了他們的土地,消滅了諸侯,南麵稱帝。誇耀輝煌,崇尚奢靡,開鑿南山作為宮闕,在東海立華表作為帝國的標誌;構建有千萬個房間的阿房宮,以期帝國萬歲千秋永存 … … 。然而,還沒等驪山的樹木長成林,阿房宮上卻已長滿荊棘。時代延續而朝代更迭,所以秦先得天下而後走向滅亡。由此可見,命運的貧賤和顯達又怎麽能預知呢?更何況聖賢之人道德修養為心誌,而不以富貴為人生目標;以清靜無為為功,而不以統治民眾和萬物為業。即使自己顯貴,也不高看自己;自己貧賤,也不輕視自身;失意時不以為恥辱,得意時不以為榮耀。樹木挺拔,則枝杈高遠;樹葉繁茂,則花朵凋落。沒有窮盡的死亡,齊同於一個早晨的生命。自身得失的多少,有何必值得追求呢?”

原文:薪者曰:“… … 藏器於身,伏以俟時,孫刖足以擒龐,睢折脅而乃休,百裏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顛倒而更來兮,固先窮而後收。秦破六國,兼並其地,夷滅諸侯,南麵稱帝。姱盛色,崇靡麗。鑿南山以為闕,表東海以為門,門萬室而不絕,圖無窮而永存 … … 。驪木曾未及成林,而荊棘已叢乎阿房。時代存而迭處,故先得而後亡。由此視之,窮達詎可知耶?且聖人以道德為心,不以富貴為誌;以無為用,不以人物為事。尊顯不加重,貧賤不自輕,失不自以為辱,得不自以為榮。木根挺而枝遠,葉繁茂而華零。無窮之死,猶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營?”

      這個樵夫,還是一個民間的業餘歌手。這番話說完後,覺得還不盡興,於是放開歌喉,唱了一首山歌給敬愛的大人先生聽,繼續表達他的觀點:

          “日沒不周方,月出丹淵中。 陽精蔽不見,陰光大為雄。
            亭亭在須臾,厭厭將複東。離合雲霧兮,往來如飄風。
            富貴俛仰間,貧賤何必終?留侯起亡虜,威武赫夷荒。
            召平封東陵,一旦為布衣。枝葉托根柢,死生同盛衰。
            得誌從命生,失勢與時頹。寒暑代征邁,變化更相推。
            禍福無常主,何憂身無歸?推茲由斯理,負薪又何哀?”

      歌中唱道:西方紅,月亮升。天上無太陽,月亮稱大王。月亮亮一會,轉眼就變暗。富一代,又變窮。農民工,可有夢。大漢“首席政治學家”張良,輔佐劉氏奪得天下,威名顯赫,年輕時卻曾是逃犯。邵平同誌,原為秦朝的王侯,富貴榮華,秦亡後以種西瓜為生(招牌瓜:“東陵瓜”)。枝葉的生長倚賴樹根,生死盛衰皆同此理。得誌升天,失勢墮地。寒來暑往,相互變化。人沒有固定的禍福,為何要擔心身無歸屬呢?照此推理,我在這裏砍柴負薪又有什麽可以感到悲哀的呢?

大人先生聽後,笑著說:“您老的悟性很高,雖然達不到中科院院士或者“炸藥獎”得主楊老的水準,做個博導、教授是綽綽有餘了(雖不及大,庶免小也)”。於是,遵循“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牛頓第三定律,對了一首長長的山歌。

乖乖隆的咚,這個大人先生不愧是國寶級的領軍人物,唱的這首山歌,用楚辭寫就,文字優美,簡直就是半部《離騷》!

“天地解兮六和開,星辰霄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衣弗襲而服美,佩弗飾而自章,上下徘徊兮誰識吾常?遂去而遐浮,肆雲轝,興氣蓋,徜徉回翔兮漭漾之外。建長星以為旗兮,擊雷霆之康蓋。開不周而出車兮,出九野之夷泰。坐中州而一顧兮,望崇山而回邁。端餘節而飛旃兮,縱心慮乎荒裔,釋前者而弗修兮,馳蒙間而遠逌。棄世務之眾為兮,何細事之足賴?虛形體而輕舉兮,精微妙而神豐。命夷羿使寬日兮,召忻來使緩風。攀扶桑之長枝兮,登扶搖之隆崇。躍潛飄之冥昧兮。洗光曜之昭明。遺衣裳而弗服兮,服雲氣而遂行。朝造駕乎湯穀兮,夕息馬乎長泉。時崦嵫而易氣兮,揮若華以照冥。左朱陽以舉麾兮,右玄陰以建旗,變容飾而改度,遂騰竊以修征。… … … …”。

      唱完山歌,大人先生這才盡興,開始對樵夫同誌的觀點進行一番精辟的評論和總結。

他感歎道:“嗚呼!時不若歲,歲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自以為貴夫世矣,而惡知夫世之賤乎茲哉?故與世爭貴,貴不足尊;與世爭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絕群,遺俗而獨往,登乎太始之前,覽乎忽漠之初,慮周流於無外,誌浩蕩而自舒,飄颻於四運,翻翱翔乎八隅。欲從肆而仿佛,而靡拘,細行不足以為毀,聖賢不足以為譽。廓無外以為宅,周宇宙以為廬,強八維而處安,據製物以永居。夫如是,則可謂富貴矣。是故不與堯、舜齊德,不與湯、武並功,王、許不足以為匹,楊、丘豈能與比縱? … … 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 … 悲夫!子之修飾,以餘觀之,將焉存乎於茲?”

大意是說:唉!季不如年,年不如天,天不如道,道不如神。主宰天地的神,才是自然的根本。那些拘於禮法的人自以為尊貴,他們哪裏知道世間低賤至此呢?所以,與世俗爭高貴,高貴不足尊;與世俗爭富有,富有不足先。一定要超脫世間而隔絕人群,遺棄世俗而獨往獨來,登臨於太初時代之前,遊覽到自然之道的初期,思想遨遊於無邊的境地,誌向浩蕩而自在舒暢,飄搖於四季,翱翔在八方,放縱欲望而朦朧,情思奔放而不受拘束,小事小節不足以成為誹謗,聖人賢者不足以成為榮耀。囊括無垠的空間作為自己的“豪宅”,包含整個宇宙做自己的“別墅”,強固天地八方而居於安康,依據萬物的規律而長久居住。隻有這樣,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富貴。因此,不要向唐堯、虞舜看齊,也不要與商湯、周武王比功。堯帝時的賢人王倪、許由都不足以與神仙相比,更何況是老子和孔子呢? … … 那些世間的名利,怎麽值得牽累自己呢?… … 可悲啊!您老這番修飾了論調,在我看來,怎麽能存在的下去呢?… … … …

 掩卷而思,阮籍這篇洋洋灑灑的《大人先生傳》,從思想立場上來說,它很全麵地囊括了他對《老子》、《莊子》和《易經》唯心主義“三玄”的學習心得;從文學的角度看,它充分體現出了阮籍在辭賦方麵高超的文學功底。可見,阮籍不僅是老莊第二,還是曹植第三,屈原、宋玉第四。- 反正逃不出Top five  - 是吧?

  總之,《大人先生傳》是集阮籍思想和文學成就於一體的代表之作,也是一部曠世之作。如果說,唐人張虛若以一首《春江花月夜》的長詩而“孤篇蓋全唐”的話,那麽以老朽之見,阮籍這篇《大人先生傳》也稱得上是“孤篇壓魏晉”了。(噓!這句話可不能讓大人先生聽見哦!)

            西元二零一零年十月二日 草就於“師陶園”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