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影,總隱隱帶著一抹日落帝國的餘暉:頹廢中的貴氣,陰暗中的亮色,病態中的健康,哀愁中的美麗。
《故園風雨後》[Bridehead Revisited]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同是男性同性戀主題的電影,李安的《斷背山》裏的藍天白雲牧場篝火帳篷,斜紋牛仔褲格子呢襯衫的粗獷廝磨,刮腮幫胡子的剃刀霍霍。美國西部牛仔即使分桃斷袖,也帶著萬寶路香煙的蕩氣回腸。
《故園風雨後》時光倒流到二戰前夕的英國上流社會。牛津大學校園的小橋流水,貴族莊園裏的盛裝舞會,威尼斯的狂歡節,摩洛哥的殖民地風情,豪華遊輪上的油畫拍賣會。貴族子弟Sebastian舉手投足眉目顧盼間十分的郭敬明。高大英俊的藝術家Charles也是西裝筆挺眉清目秀,臉龐刮得幹幹淨淨,舉止斯斯文文,既可令男人想入非非,也會使女人春心蕩漾。當Sebastian和 Charles的雙唇輕輕碰觸到一起,那份陰柔足以令天下女人疼不欲生!可Charles同樣的嘴唇貼到Sebastian的妹妹Julia的紅唇上,欲火烈焰頓生,把Sebastian燒得萬念俱灰,借酒澆愁。
本來都是一樣的縱情酒色,一樣的紅杏出牆,可到了《故園風雨後》導演Julian Jerrold的鏡頭下,卻顯得那麽楚楚動人。Sebastian貪杯酗酒,卻不是滿地酒瓶東倒西歪杯盤狼藉,而是將幾十個酒瓶整整齊齊地排在噴水池邊,醉得頗有藝術感。Charles與Julia在遊輪上偷情,一番雲雨後,不是呼呼入睡鼾聲大作,而是穿著睡袍衝上甲板去,在驚濤駭浪中忘情熱吻。
宗教和禮儀扼殺了人性的自由,沒錯。可是,宗教和禮儀也規範了人的行為,培養出人的特質。貴族子弟再怎麽頹廢病態,掩蓋不住他一身的貴氣。他酗酒不是為了買醉,而是為了逃避自己的良心。浪跡摩洛哥,酒精中毒到了病入膏肓,寧可尊嚴而貧困交加地活著,也不願回到貴族子弟的錦衣玉食裏。他的爸爸在威尼斯和情婦快活一生,到了風燭殘年卻堅持回到英國的莊園古堡裏終老。背棄上帝大半生的他,用顫抖的手在畫完十字才咽氣。骨子裏的宗教情懷竟然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淒美,是電影《故園風雨後》達到的一種藝術境界。它沒有韓劇式呼天搶地鼻涕泗流的煽情。即使是哀愁,也帶著一種冷峻的尊嚴。Julia得知心愛的情人Charles答應自己的丈夫用兩張油畫換他一紙離婚書時,全無“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欣喜若狂,而是嚴辭厲色質問Charles愛情何價? 相愛的人,寧為尊嚴玉碎,不為苟活瓦全,他們的愛情因此而淒美。刻板嚴厲的母親得知愛子病倒在異國他鄉,不惜降尊紆貴登門懇求Charles前去帶他回來。冷峻的眼睛裏淚光漣漪,泛出深沉的母愛。令人扼腕歎息的是,正是她這種刻板嚴厲的母愛毀掉兒子和女兒的一生。她的母愛也因此而淒美。
故園風雨後,人走樓空,物是人非,空餘聖母瑪利亞麵前一柱搖曳的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