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福吉穀印度好友安妮達和沙迪家的第二天,天氣十分悶熱,下午好友帶我們去家附近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 -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的大遊泳池遊泳。安妮達和沙迪從小在印度長大,沒有學過遊泳,來美國後,有了孩子,很早就讓孩子參加遊泳課,兩個孩子都是遊泳好手。他們一家是青年會的會員,“暑假每天我都帶孩子來遊泳,我雖不會遊,但也喜歡到淺水區泡在水裏,很愜意的。”當安妮達聽說輕舟從前也不會遊泳,到了美國後,才學會的,興趣地問:“告訴我,如何能學會?”我想了想道:“先學用腿踢水,關節要平直。。。還學如何浮在水麵。。。”偏偏安妮達這個月“好朋友”來臨,隻好帶本書,在泳池邊看書等我們,四個孩子,輕舟、傑明、沙迪一起下水玩。孩子們喜歡玩水中滑梯(water slide)。沙迪很想學遊泳,平時上班沒有空,這個周末是學習的好機會。傑明是遊泳好手,他輔導沙迪學習遊泳。。。。。。
周末遊泳池裏人很多,其中有不少亞裔家庭,如印度裔或中國裔。想起前一天晚餐時,安妮達談到,他們一家上個周末到紐約看望沙迪的表哥,沙迪的家族在美國幾乎都是醫生,表哥一家住在哈德遜河邊,夕陽西下時,臨河的各家各戶紛紛到河邊避暑,賞夕陽,安妮達吃驚地看到,哈德遜河畔黃金地帶滿是印度人或華人。“其實,也不奇怪,亞裔注重教育,專心致誌的學習、工作,又不超前消費,他們買得起那兒的房子或公寓。”
安妮達與輕舟相交頗深,搬到哈城後的這四年裏,我們遇到困難或挑戰,都會告知對方,彼此互禱。相處時間長了,我們發現華人與印度人很多方麵相似呢:
家庭觀念很強。印度人和華人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尊重父母或長者,一家之中,兄長有照顧弟弟或妹妹的義務。還有孩子稱呼父母同輩的大人為“叔叔”或“阿姨”。
對孩子教育的注重。印度裔和華裔孩子在北美成績優異是有目共睹的。科學界、醫療、工程、電腦等領域人才濟濟。
體育方麵較弱。美國家庭常常比孩子的體育培養看的很重,若男孩子能夠成為學校美式橄欖隊球員,女孩子成為拉拉隊隊長,是很值得誇耀的事情。印度裔或華裔把這方麵看的較輕。輕舟母校雪城大學有很大的球場,每年秋季大學籃球或橄欖球賽季時,常常全城塞車,很多家庭從外州開車到雪城觀看。可是偌大的球場,印度裔或華裔家庭寥寥無幾。
待客熱情。安妮達告訴輕舟,三周前,沙迪家族的一些親戚從美國南部來訪,共20多人,全部住在他們家裏,這些親戚大多都是醫生,不是沒有錢住賓館,而是全家老少住在一起,很親熱。安妮達和沙迪房子雖大,但讓20多人同住,還是有些挑戰。安妮達和沙迪將他們的主臥室讓給長輩親戚,他們自己在客廳睡沙發。讓我想起中國時,家裏來了客人,父母也同樣熱情待客。美國風俗在這方麵很不同,比如每年的家庭聚會,各家各戶住旅館。
很少超前消費。沙迪曾在哈城公司作金融主管,公司員工的薪水他一目了然,可是令他吃驚的是,服務部門的新雇員,雖然拿很少的薪資,可是那些美國人卻餐餐在外吃,還買過相當豪華的車,無怪乎,美國很多銀行透支倒閉。亞裔也用信用卡,因為沒有信用卡,沒有信用記錄,難以生存。但每個月必付清信用卡帳,量入為出地生活。
對美國或美國人的印象頗相似。都認為美國大環境好,空氣質量佳,公德心強,自由自在。美國人則因人而異,有的很開明,對古文化的國家如中國或印度了解的多,或認識到對亞裔對美國社會的貢獻,這樣的美國人容易相處。很多美國人雖然對亞裔很陌生,但仍然持著平等,互相尊重的態度。當然也有極少數個別美國人,以膚色論人,相當自大。
既然北美的印度人或華人有這麽多共同的價值觀,為什麽印度人與華人相處得並不融洽。
曾經問傑明,從美國人的角度,他是如何看印度人或華人?先生說,其實感覺印度人或華人都很聰明勤奮、謙遜和平。印度人普遍英文表達能力強,雖然有口音,但很容易聽懂。中國第一代移民普遍英文表達方麵弱些。記得有年聖誕節,輕舟傑明沒有外出,安妮達請我們到她家共度佳節,那個聚會上,我們一家是唯一的“非印度人”,女士們坐在一起吃飯,男士們坐一桌,席間,大多數人用手抓食吃,晚餐以印度風味為主,很豐盛。我注意到,所有人在一起都說英文,原來印度方言多,自從英國殖民統治印度後,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兩百多年以來,英語是不同印度種族之間的共同語言。談到語言,一位在美國中學教數學的印度媽媽告訴輕舟:“可悲的是,如今在印度的下一代,很多不會寫或說自己的方言,年輕一代都說英文,不再是英國式英文,而是美國式英文。”聽到這,輕舟感到慶幸,也許海外第一代華人英文不流利,但美妙深厚的中文仍然在我們的血脈裏;也許在美國的華裔下代慢慢淡忘了祖先的母語,但我們的東方故鄉,中文代代相承,經久不衰。
談到用手抓飯吃,剛到美國時,輕舟同住的隔壁鄰居(roommate)是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女學者,第一次看到她用手抓咖喱飯吃,很不習慣。幾年前搬到哈城,第一次到安妮達家吃午餐,她做了印度餅和咖喱,她教我如何用手撕下一小塊餅,蘸著咖喱吃,“你看,你用手吃午餐了,這才是真正在享用印度餐。其實美國人每天也在用手吃午餐,熱狗、薯條、三明治、匹薩餅、雞肉塊(chicken nuggets),哪樣不是用手抓著吃呢?”
真正讓人驚訝的是,印度人不喜歡華人,或者華人不喜歡印度人,居然也很相似。那天晚餐我們四人相談甚歡,沙迪坦白地說:“印度人普遍並不喜歡華人。”我知道,前兩年接連兩起美國華人槍殺印度老板的凶殺案,早在印度圈子裏傳開了,“印度人認為華人很狡猾。”沙迪告訴我們。我自己從未有過印度老板,也沒有印度同事,但有華人朋友告訴輕舟,有的印度老板很苛求,有的印度同事很狡猾,兩麵三刀。沙迪接著道,“你知道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和印度的戰爭嗎?那時候中國士兵讓印度士兵上前講和,想不到,印度士兵一上前,全被槍殺了。”這個曆史典故,甚至那場戰爭,輕舟非常陌生。但上世紀60年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政治本來黑暗,與國外的戰爭自然昏暗難言。輕舟無從回答,坐在左邊的安妮達搖了搖輕舟的手臂,笑道:“這麽說,我們還是不能成為朋友啊?”輕舟也笑了。
文化、政治、曆史、種族都可以不同,都可能互相排斥,但輕舟傑明與安妮達沙迪的友情卻可以地久天長,不單單是我們的下一代,4個孩子自小在一起玩,更是我們有共同的信仰基礎,我們是神國度裏的弟兄姊妹。沙迪告訴我們,他工作的地方有好幾位基督徒,有紛爭時,幾個基督徒到他辦公室,把門關上,恒心祈禱,求神的智慧和仁愛。如《聖經》以弗所書4:32所言:“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我們一樣。”(Be kind and compassionate to one another, forgiving each other, just as in Christ God forgave you. Ephesians 4:32) 印度人和華人在神的國度裏一定可以和諧共處,恩慈相待。
當天,我們在遊泳池遊了一個多鍾頭,就與好友告別,開車回哈城,安妮達沙迪一家在泳池玩到傍晚才回家。當晚輕舟打電話給好友,謝謝他們的熱情款待,安妮達興奮地告訴輕舟:“今天沙迪學會了遊泳。傑明教會他浮水後,兩個女兒繼續教他,他會遊泳了,都不願意離開泳池,哈哈。”輕舟接著道:“安妮達,下次輪到你學了。。。”
(全文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