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父親寫給孩子的歌。
我聽過了很多版本。最初聽到是“超級星光大道”(不是央視老畢的“超級星光大道”)裏一個選手的演唱,已經沒有印象了。想必是象世界杯的決賽,唱歌的人為了分數,認認真真,畢恭畢敬,不敢有一點舒展出去的張揚個性。
然後“用心良苦”的張宇忍不住跑出來示範了一下,厚重蒼涼的嗓子唱出了歌裏的父愛與對孩子未來的期冀,震動了我的心。
接著是花絮。花絮總是吸引眼球的。
錢鍾書做學問,行家裏手,博大精深,可是一般的讀者不在意,令他們記得的是相對學問而言輕鬆的《圍城》,幽默幾近刻薄地說學人之袍子下的小字。一篇文章倘若象吳爾芙說的那樣規規矩矩約束自己截去了旁枝末節,修得象盆景一樣,看的人恐怕覺得不親切;偶爾天馬行空跑開去,露出了一些關係不大的細節看到了寫東西的人的真實生活心境脾性,倒一下拉近了寫的與看的距離——也許是網絡文字大熱的原因吧。扯遠了。
話說當時的花絮是這樣的:張宇教育小朋友們如何唱出歌中的父愛。無他,生活體驗爾。張宇的太太生孩子的時候,夫妻兩口子在北美。沒有外援,兩個沒有經驗的新父母手忙腳亂,孩子在不停地哭,沒有奶,張宇隻有拿出殺手鐧來哄孩子,一首歌一首歌唱下去。唱到《張三的歌》,OK,搞定了。
我聽到,也覺得好笑,可是,眼睛濕潤了。
米糕剛出生的時候,我也在夜裏不知所措地唱歌,記得的都唱了,直唱到對麵人家的後院裏的樹漸漸顯出扶疏的身影,可以看見鬆鼠在薄霧裏的電線杆上爬到對麵去,消失在那水墨畫裏。一天揉著惺忪睡眼就要開始,而小嬰兒才剛進入了沉沉夢鄉。
(如今小兒已經四歲,意見多多,甚至都會暢談理想。看見工人爬上房子,就希望長大做建築工人;看見工人修電線,就希望也做那件工作。當吃奶不再是問題,精神需求就來了。媽媽一看這理想精神境界不咋地,苦口婆心地誘導他起碼做個工人的老板,這樣想爬杆上樹時有個機會,不想時有個退路,小子也欣然接受了。)
因為張宇的故事與演繹,喜歡上了《張三的歌》。翻找了很多版本,聽過的版本有:蔡琴、張宇、吳宗憲、庾澄慶,還有作者李壽全。
庾澄慶唱得故意的慵懶。上學的時候,覺得他酷而拽,很時髦。誰知道現在流行R&B,一幫小眼男更酷更拽。張宇和吳宗憲唱得也有他們自己的KUI KAO。
還是蔡琴中正平和,有些“恒久遠”的味道。和她一起拍MV的似乎是編曲的鮑比達。唱的與拉琴的兩個人都是微醺陶醉的樣子,“張三的歌”成了很輕鬆快樂的流浪遠方,看見了世界的多姿多彩,但是經曆再多,也還希望他們感到的是基調是明亮與快樂。
在所有版本中,最令我感動還是聽作曲的李壽全和他女兒的合唱。
大概是一個懷念天水年代的音樂會,他的聲音差,人也老了,氣不足,女兒聲音很甜美,音準好,可是不是圈內人,有些呆板。但是這是一首唱給孩子的歌。尤其是作者在唱,回憶當年創作時,孩子們的情形:在舞台上唱歌的二女兒當時還在媽媽肚子裏;如今已是婷婷玉立。
父女對唱,淡淡流露的深情。一如李壽全的音樂,不動聲色,心平氣和,然而關注是深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