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的孩子,城市是我的故鄉。 我熟悉我所生長的城市布局, 聞的慣她 的空氣,聽得慣她的聲音, 看的慣人們的言行, 輕而易舉的做著這個城市的人們做的事情。 在無所事事的暑假,白花花的太陽曬在柏油馬路上,路麵就軟軟的,一踩一個坑。孩子們在跳橡皮筋。弄堂口, 有人有氣無力的叫著:“壞的綜綁修伐?壞的洋傘修伐?”時不時,另一端傳來爆米花爆炸的聲音,又一桶玉米出爐了。 叮叮鐺鐺的自行車在窄小的馬路上穿梭, 難免碰到人,就會有人罵,“儂眼睛瞎脫拉?” 隔壁傳來阿二頭被吃生活的哭聲,門口是更大一點的孩子鬥蟋蟀的叫囂。空氣裏,彌漫著家家戶戶的飯菜的油煙,午後。偶爾有賣酒釀的路過,就有酒香飄來;而黃昏,就有人喝從工廠高溫車間帶回來的鹽汽水,還是冰鎮的,啪-----的一開蓋子,就會有一股白煙冒著空氣裏, 讓我羨慕的想到漁夫從海裏打撈的瓶子,妖怪無非也就是這樣出來的吧?
而在我童年的印象裏,城市離鄉村無疑是迥然不同的。 在中國,人們更願意生活在城市。 在大學的時候,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外教老太要訓練我們講述觀點的能力,就給我們出了個作文題目,讓我們論述自己更願意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 我們全班同學都完全不理解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會有人願意主動選擇生活在鄉村。城市多方便啊。 出門就有各種小吃, 上學方便,各種娛樂盡在咫尺。 城市如此繁華, 人們衣著時髦,說著最入流的話。白天人們衣冠楚,晚上霓虹初上。於是 被指定寫鄉村的那一撥人完全不知所雲。我記得我言不由衷的寫道,鄉村是廣闊的天地,是沁人心脾的泥土的香氣,不用再擠在車水馬龍裏了,我可以在前院種菜,後院養雞,每周趕一次集市,去換一些需要的生活用品, 我離陶淵明的靈魂是那樣的近。那作文我好像也拿了個B, 但我完全不再將此話題放在心上。
二十年以後, 我生活在美國的一座中型城市裏。恐怕全世界的城市都是這樣的擁擠, 我每天上下班都苦惱的穿梭在車流裏; 上班的時候人前人後,衣冠楚楚的說著裝模作樣的話語。 然而,許多人家都在屋前屋後種菜。 飯桌上,是鄰居給的他們種的洋蔥,是朋友自家養雞下的雞蛋。 我們用我家裏釣的魚, 去和朋友換他們吃不完的黃瓜,絲瓜和冬瓜。有同事去打獵,我們就有鹿肉,野豬肉和鴿子吃。 我們過著半原始的物物相換的生活,每周買一次菜,我常常分不清我這是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也許,更確切的說法是我住在城市,過著鄉村的生活。
而這幾年, 不約而同的, 在太平洋的彼岸, 我的爸爸媽媽也過著城市不城市,鄉村不鄉村的生活。 他們先是在本世紀初從浦西搬到浦東,接著幾年他們和他們的老朋友一起,在曾經的上海人心目中極為遠郊的奉賢縣,現為奉賢區買了房子,住在一個小鎮上。小鎮上有原住民,他們還有自己的地,耕種和生長著各種農作物,有多的就賣給他們。小鎮上有更多的像他麽這樣退休的人,因著房價的原因,因著城市化的原因,從擁擠的市區來到這裏,吃著本地生長的鴨子和蔬菜,過遠離塵囂的日子。 在今天的中國,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 城市越擴越大,人們越住越遠。 在今天的地球村上, 世界變小了,城市和鄉村的界限就這樣變得模糊了。
而我,還能回到記憶中的城市裏生活嗎?故鄉,也許是永遠回不去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試寫高考作文上海卷:城市與我
本文內容已被 [ texas2006 ] 在 2010-06-19 15:58: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