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看法基本正確,但:

來源: 泥瓦匠 2010-06-09 00:57: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5 bytes)
事態複雜的:
先談點當時左右兩派的基本衝突。1,在經濟範疇,有是否繼續市場化的爭論,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否允許私有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在鄧92年南巡講話後,按當時的“右派”路線走了,既按趙紫陽的路線走了下去。2,政治範疇,當時趙提出政府工作要有“透明度”,既,民主改進,這個問題至今停止不前,但隨著這些年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防礙市場經濟發展的政治禁錮和禁區,也沒了。比如,當時談論“私有化”問題要冒風險,如今,民營(私有)已是中國的市場經濟主力。
另外還有2個問題:1,當年青年人的文化多元化的訴求。當時黨或者社會的壓抑很大,造成青年人的逆反情緒,這個問題才是大多數學生上街的呐喊的主要原因。學生在這個問題上普遍是反“左”挺“開明(趙派)”。2,當時物價上漲猛烈,人們情緒波動很大,搶購風席卷全國。民怨很大。
有了以上的基本概念,再討論事態,你或許對“柴玲們”會理解深些。我所以用“柴玲們”,其實“柴玲們”就是當時彌漫在社會上一種“對抗情緒”,集中在這個具體的小女孩子身上罷了。是曆史的必然!
想一想吧,一個小孩子有多大能量?沒有許多人的共識,她小孩子一個,喊破嗓子,也沒有人理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