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見南子,論語雍也,隻載孔子與弟子對話,孔子世家,則敍述比較完整的過程。故至少由孔子門人錄論語,到太史公作史記的時代,這事根本跟緋聞全搭不上邊。事由是南子要見孔子,南子在當把持朝政,孔子雖辭謝,但要在衛活動,便不得已見之。南子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麵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隔著帷幕,此所謂見麵,實連一麵也無。孔子說這是「弗見」,「見之禮答焉」,所謂之見,全是答個禮而已。所以論語接著便有孔子那句,如有歪心,「天厭之,天厭之」,這一見若心不正,那老天必要厭棄我孔某人了。
孔子講禮之實,背後有天充之,此又一明證。禮可以是形式,有時應機行之如儀,但後麵為天道之理,孔子不忘。學生子路,隻計較該不該見南子這壞女人,不明天道,不見此中有天。
天地君親師,此排序以天為首,是孔子之意,但下麵的安排,未必孔子首肯。「天地君親師」的整體觀念,最初由荀子提出,曰:上事天又下事地,尊先祖,隆君、師,此禮之三本。原話君師同隆,並置於三本之末。東漢《太平經》作「天地君父師」,宋初正式寫成「天地君親師」,為宋明儒所宣講。到明代末年「天地君親師」崇拜才告普及。清雍正皇帝登極,即以帝王身分,予以肯定而為定製,「天地君親師」遂風行全國。孔子隻有尊天一義,孟子還是君為輕,荀子才把君拿來殿後,漢人將君提至中位,往後去君如天,其受敬拜奉祭,越來越神了。所以最近仍讀到有少年跟胡鍧??鄭?厝ザ疾粧蔚孟詞趾芏嗪芏嗵臁?幙勺屖珠L滿了細菌,還以為有靈氣呢!
回複:無中生有的孔子緋聞
所有跟帖:
•
以上亂碼更正見內
-吮露鶴-
♀
(90 bytes)
()
06/07/2010 postreply
22:02:05
•
我覺得,這君不是小胡,而是憲法和國體,但是國內儒學同好都不同意。
-玄野-
♂
(0 bytes)
()
06/08/2010 postreply
03: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