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故宮六百年:清代官員小秘知多少?(圖)
一個主人需要多少的仆人來侍候呢?應該是多多益善的吧,有誰會抱怨自己的隨侍太多了呢?紫禁城裏的主子們每天要操持的事情很多,人手充足的話,工作開展起來也會比較順利。此外,宮裏的隨從多,證明此宮受重視的程度高,如果每個宮都因此而擴充本宮的人手,最終會使得紫禁城裏的宦官、宮女的數量越來越多,毫無約束。那麽,宮裏有沒有相應的規定,對各宮隨從數量的限製呢?
嘉慶古裝行樂圖,陪侍的是兩個“小秘”
從心理上講,後宮的主位們很希望自己的隨侍是沒有數量限製的,多多益善,人多還能顯示排場。但是,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明代宮女雖數量眾多,但卻是由於明代宮女製度規定隻進不出,數量上是累計而不是維持均衡所導致。實際上,能夠隨侍在各後宮主位身邊的宮女並非很多,以清朝為例:皇太後,隨侍宮女12人;皇後,隨侍宮女10人;皇貴妃位下,隨侍宮女8人;貴妃位下,隨侍宮女8人;妃位下,隨侍宮女6人;嬪位下,隨侍宮女6人;貴人位下,隨侍宮女4人;常在位下,隨侍宮女3人;答應位下,隨侍宮女2人。
宦官的數量也是受到限製的,清初宦官的整體數量一直保持在1000人左右,但各王府的旗下太監數量眾多。因此,清廷也做出了很多的限製。康熙十四(1675)年規定:親王府中可以使用太監25名,世子或郡王20名,貝子8名,入八分公6名,公主10名,郡主5名,縣主4名,郡君及不入八分公3名,公、侯、伯和一品大臣2名,二品大臣1名。這一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皇宮和王府太監的使用量較小,太監的征用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故而雍正朝以前宮中太監和旗下太監互不幹涉,處在一種相對平穩的狀態之中。
乾隆時期,伴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皇室宮苑空前擴大,宮中對太監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按照當時的規定,宮中使用太監數量為3000名,但實際上宮中太監卻從沒有達到過這個數目,宮中太監嚴重不足。因此,乾隆趁機以宮中太監數量不夠為理由,強製性地要求各王公宗室大臣定期或不定期地無償向宮中進獻太監,規定每次親王進太監8名,郡王6名,貝勒5名,貝子4名。僅乾隆四十六(1781)年十一月一次就從各私府挑選了154名旗下太監入宮。嘉慶十四(1809)年,嘉慶帝又以宮中太監實不敷使用為借口,讓和碩禮親王等27家進獻了65名太監。此後王公大臣向宮中進獻太監成為定例。
宦官製度較為穩定以後,嘉慶四(1799)年三月規定,以後親王準用七品首領太監1名,太監40名;郡王準用八品首領1名,太監30名;貝勒準用太監20名;貝子10名;入八分公準用8名;一品以上文武大臣準用4名;公主、額附準用10名;公爵準用6名。不入八分公及二品以下官員全部不準私用太監。如果超過規定數額,就以違製論罪,從重處罰。
慈禧太後及其小秘李連英等一幹人
由此,宮中各處太監的數量也逐步的固定下來。光緒年間,宮廷太監共有1900多人,其中總管太監16人,首領太監152人。宣統時期,敬懿、榮惠、莊和三宮共有太監267人,其中首領太監12人;端康宮中太監121人,其中首領太監13人;皇後宮中太監89人,其中首領太監12人。太監等級森嚴,在督領侍下麵,有大總管、二總管、帶班首領、禦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太監等;在宮殿監中,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在各處所有首領、大師父、二師父、帶班、陳人、徒弟。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