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裏子:書法雜說(尾聲)

書道興衰

 

          一切藝術都必然經曆四個階段,詩詞曲畫皆然,書道亦不例外。

第一階段為內行笑話內行的階段。當某藝術形式方興之際,一切參與者的活動皆可以“摸索”兩字籠罩之,“行”尚未成,實無所謂內行與外行之別,然較之後來者,則但凡當時之參與者皆可以內行目之。文人相輕,自古已然,相互詆醜在所難免。因皆為內行,故以內行笑話內行概括之。書道內行笑話內行的階段大約相當於漢魏。

第二階段為內行笑話外行的階段。某藝術既興之後,規矩已成。能中規中矩者為內行,不能者為外行。方興未艾之時,內行居多,外行居少,因而外行不免詒笑方家。書道內行笑話外行的階段漫長,上自南北朝,下迄明清,皆可納入這一階段。

第三階段為外行笑話內行的階段。盛極必衰,外行漸多於內行,內行反而不免見笑外行。書道外行笑話內行的階段大約始於清末明初,終於文化大革命。

第四階段為外行笑話外行的階段。衰而未亡之際,時有類似複興而實為回光返照之像。當此之時,參與者忽然增加,活動忽然漸多,然而規矩已失,內行已絕。外行各以內行自居而笑話異於己者為外行。書道的這一階段不幸正是當今之世。書道之亡,指日可待歟?




書道修養

 

          或問:書道既將亡矣,何修養之談?難道有意力挽狂瀾,以複興書道為己任歟?餘曰:豈敢。且柞裏子手無縛雞之力,即使有此妄想,亦無力為之。隻因少小之時曾留意於此道,未忍一旦棄之如敝履,願詒數言以就正於同好而已。

 

          書法既以意境為高,而其意境又屬文化之範疇,書法修養亦宜從文化入手。杜甫有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某所謂的“下筆”,本指做詩而言,竊以為不妨借用來作為修養書道之訣竅。

讀書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讀法。比如,蘇東坡曾問人讀《晉書》時可曾發現好亭子名。為修養書道而讀書,正可用東坡此意而為之,套用陶淵明的話,就是“不求甚解”可也。

凡事虛實不可偏廢。讀書是書道修養之虛,書道修養之實則不外是習作。俗話說“三日不唱口生,三日不練手生”,於是而有人以為但凡練習愈勤則愈佳。其實不盡然,如果練習之方法或方向有誤,則愈勤而愈糟。竊以為正確的練習方向與方法可以總結為以下五句話:

 

          寧生勿熟

          寧拙勿巧

          臨碑不臨帖

          習真不習草

          運腕不運指

 

          書法作品倘若能入神、逸、妙的品級,則無所謂生熟拙巧之別。能否臻此等品級,在天賦不在人力,人力所能及者,止於能品。趨生避熟,近拙遠巧,正臻能品之要訣。

熟雖不必為俗而近於俗,巧雖不必為媚而近乎媚,故寧可生拙,不可熟巧。

碑雖不免殘破,但古意猶存。帖既經摹寫,則難免失真。臨碑者至不堪為生拙,臨帖者則難逃熟巧。故曰臨碑不臨帖。

書法筆勢以間架為本,真書為間架的基本表現形式,草書為間架已為成竹在胸之後的任意發揮。真書功夫到,草書自然成。故曰習真不習草。

書法筆意以勁道為本,運指則勁道弱而淺,運腕則勁道強而深,故曰運腕不運指。

要言之,“寧生勿熟,寧拙勿巧”為書道修養之綱;“臨碑不臨帖,習真不習草,運腕不運指”為書道修養之領。苟能循此綱領練習三年五載,雖無大成,必有小就。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柞裏子:書法雜說(尾聲)
  • 柞裏子:書法雜說(4)
  • 柞裏子:張京兆與李銀河
  • 柞裏子:書法雜說(3)
  • 柞裏子:書法雜說(2)
  • 所有跟帖: 

    仰望啊! -木木真木- 給 木木真木 發送悄悄話 木木真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5/2010 postreply 21:14: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