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傳統而又神秘的 京劇 所吸引, 好似著了那麽幾分沉迷, 聽得染了少許醉。
好景當真沒有持續太長, 昨天發現曲調隻有有限的那麽多種,
京劇的唱腔以「西皮」和「二黃」這二大聲腔為主。「西皮」的曲調比較活潑、剛勁,節奏緊湊,唱腔明朗,適合表現堅毅、愉悅、憤怒或激動等比較High的情緒。
「二黃」則是一種比較平和、穩重、抒情、深沈的腔調,節奏較平穩,舒緩,適合於表現沈思、憂傷、感歎、悲怨等比較Low的情緒。
可是,京劇如果隻有二種唱腔,那不是很單調嗎?No,你錯了,因為光是西皮和二黃就可以變化出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搖板、散板、導板、娃娃調和反西皮、反二黃等各種唱法。
http://www.kk.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343
對了, 就像 WXC 或其它博閣網提供的背景設計模版一樣, still 隻有有限的 Choices.
熱愛的 熱度 便開始跟著下降, 打折扣。
今天又繼續發現, 唱法上也是 有 吹氣兒, 頂氣兒, 從下往上跟著 字 往外, 往上 送 推 爆 吐, 然後在頭和身體裏麵 繞 的特點。大概因為 聲 勢 和 力, 上來得 {凸} 且 [衝], 所以 明顯地 就出現了 斷氣兒 不連續, 有間斷的發聲和吐氣情狀。不象西樂是字隨 音聲(聲音 rather be continuous), 不唱字, 照樣可以有美妙音樂單獨成氣候。
如果京劇隻有拉琴, 沒有唱的, 哈ha哈ha哈ha哈ha ))))))))))))))))))::::::::::::::::::::。
這下, "見底兒" 了的失落感, 便忍都難忍地上升起來, 了liao哇!!!!
看來, 是不是中國的文字還是比較 almighty, or 中國人的丹田之氣比較是中(重)心?? [田地]方塊兒的文化 vs. 水波橫流的? ?
昨天還在想, 既然立足點, 中心思想都有差別, 那麽就連中國的 "錢", 和美國(or other 西方國家)的Money, 也是 means differently 的吧?
西人是在水裏 run Money (like Mother 的昵稱吧?), 首先, 然後投資房子, 地 (在哪裏是不定的); 中國人是先有 地 (出生, 家庭), 然後有盈餘了, 存 錢 -- 應急, 應需, 當然也有商人 carry 著 做交易的, 但畢竟並非主流。"士, 農, 工, 商", "奸商奸商" 地叫著, 與不務正業相去不遠。
(西人 Money 就象中國人的土地一樣, 是活的, 是會長Money, 會打滾兒, 翻翻兒的 -- 總之, 是有生命的, 賴以生存的。)
士官階層 本是吃國家的奉祿, 吃皇糧的, 是在製度的筋骨, 網格中人。
出現 行賄受賄, 貪汙腐化, 助長扶植自己的關係, 幫派, 小集體, 就好象唱戲唱出去了, 唱得不在 "板", 沒有 "眼" , 或者不成其 "調" 了吧?
那當然就亂了, 更沒有真正的穩定可言了, 是嗎?
那讓 官 直接 也當 商人 怎麽不好? 上下一跟筋, 一杆子硬到底, 怎麽又不行了呢? 心髒硬化, isn't it?
那就象是 {{ 一個人 當了男人, 又同時還非要做女人; 當了老爺子了, 還絕不放棄做孫子的身份}} 一樣吧?
左右上下, 烏七八糟, 倒四顛三, 無體亦不成統, 更不用說 out-reaching to 天地正道了。
還有一個一直都總是時不時地想起, 但卻總是忘了提的:
大概因為中國人對 Food, 對吃的, 最敏感, 最感興趣, 所以味覺也就會更挑剔, 更敏銳, 更 cute 一些, 剩的飯自己都會不吃了倒掉, 或者在中餐館裏麵做炒飯賣出去。還真不是欺負老外, 他/她們真是吃/taste不出來是不是剩的, 味道到底有沒有分別, 能省則省, 能節約來便節約, 也當是賺著錢呐吧。
而老外對喝的, 就比咱國人敏感多了, 發現不隻一位朋友, 密封打裝了的礦泉淨化水也愣能喝出分別, 不同, 優劣, 好壞。對空氣也敏感, 道不像中國人, 最先聞到的, 總會是飯菜香撲鼻而來; 而是空氣裏麵的異味兒, 怪味兒, 通常是排泄或者汙染物, 或者奇怪的聲音, 有的稱無線電波, 或微波在幹擾著她們的神經, 影響著睡眠。所以近期才把類似這些被劃作 躁聲 空氣 汙染類的東西搬到了中國去了吧?
英文也更是 "水water" -- tone Like, 比較連續, 長短, 高低, 是描述, 是邏輯, as blue print. 然後找出現實對應和意義。中文 "叭噠" 扔出來的就是 "型" -- 樣子, 分離的, 然後再聯係起來找意義, 意思。
當年, 甚至現在的很多條約 as blue print to begin things with 大概讓中國人吃不少苦頭吧?
被英文同化統一了的印度, 到現在也還沒翻過身來呐吧?
東方人內斂, 所以也喜歡把事情 at first 放到內心, 內部解決(can be as complicated as the entire world, sometimes), 然後向外 reach out. 比如, 修佛, 修煉, 修道。
西人從外向內, 比如, 對大多數人來說, 傳道也是由外向內的, 先承認自己的罪, 把魔鬼打垮, 趕跑, 再讓聖靈充滿。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