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 與 西門豹 為鄰 -- 曹操陵墓 確在 安陽


曹孟德 與 西門豹 為鄰




曹操 墓塚 確在 河南 安陽



今天上午,曹操墓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曹操墓位於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處這一千古之謎終於被破解。

曆史上關於曹操墓眾說紛紜,七十二疑塚、許昌城外、漳河水底、銅雀台下,1000多年來,曹操墓到底在那裏,謎團重重。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二號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終解開了這一千古謎團,專家的主要依據是一塊珍貴的石牌。

(2009) 12月19日和25日,記者兩次來到發掘現場高穴村二號墓地——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地一片開闊的田地裏,了解了“曹操墓”的來龍去脈。曹操墓規格相當高,呈中字型土坑式磚石墓室,墓室分為前室和後室,中間有甬道相通,前後室頂部為四角攢頂,甬道為磚券拱形頂。前後墓室東西兩側各有一個耳室。兩座墓室最深處距地表16米,屬於典型的深埋墓葬。 墓道長35米,寬9.6米,呈階梯式內收。 在這座墓裏出土有金、銀、銅器,陶器、兵器等,但在這些出土文物中,最讓專家興奮的就是這塊寫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專家介紹,“魏武王”三個字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因為這和曹操的身份相符合:曹操生前為王,他兒子曹丕做了皇帝以後,他才被追封為魏武帝;“魏武王”完全與他死時的身份相符。這塊寫有“魏武王”的石牌確切的證明了 墓主人身份。同時,在挖掘過程中還出土了三具骨架,經專家鑒定,一具為男性,約為60多歲,另兩具為女性,分別為20多歲和40多歲,男性死亡年齡與史書中記載的曹操死亡年齡極為相符。

與出土的文物共同指明這一古墓為曹操墓的還有一塊在1998年被該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時挖出的一塊魯潛墓誌,

誌文提到了魯潛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與距離:“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這裏所說的魏武帝陵應該就是高陵(西陵),高決橋應該為高穴橋,古代“決”通“穴”,這說明曹操的墓地應該在西高穴村附近。

另據《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於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頒布《終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這大概是曹操預感壽命將盡時才頒布的。

西門豹祠在今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村一處臨公路的高地上,祠堂早已不存,隻留下三四通古碑,其中兩通字跡已經漫漶不清,而另兩通則為民國和清朝道光年間的。

另一部文獻的記載,更具體地點出了西門豹祠與曹操墓的關係。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誌》提到相州鄴縣時說:“故鄴城,縣東五十步。”也就是說,唐代的鄴縣在故鄴城(曹魏鄴城,北周焚毀)西五十步的地方。這是個很短的距離,這就更顯示西門豹祠的坐標意義了。漳河南距鄴縣三十裏的地方應該在今安陽縣的西北部。這可以根據唐代的碑刻和墓誌銘來證明。

在唐朝開元三年有《相州鄴縣天城山修定寺之碑》,開元七年有《大唐鄴縣修定寺傳記碑》。修定寺就是今天的安陽縣西北的清涼山東側的修定寺,說明鄴縣在唐代的地界往西到達了今天的清涼山(古代叫天城山),所以應該說安陽縣的西北部在唐代是屬於鄴縣的。

根據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魯潛墓誌、以及西門豹祠位置,經過多位專家充分論證,最終確定西高穴村就是曹操墓所在地,千百年來所有的猜測所有的爭論終於停止,千古謎團終破解。



曹操墓穴



【以前對曹操墓地的推測】



曹操七十二疑塚秘葬純屬扯淡

2008年03月21日   

煮酒論英雄被認為曹操輕狂
曹操敗走華容道,則被看成奸詐罪證
曹操殺華佗,則被看成狠毒  
“寧叫我負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負我”?不仁!
提倡喪葬從簡,不樹不封,被認為狡兔三窟。     


曹操陵墓今安在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親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後裔,後來成為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文武雙全,《魏略》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嚐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誌》說他“才武絕人”。   

公元192年,他正式組建了自己的軍事集團“青州兵”,公元196年率軍進駐京城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他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形成中國曆史上魏蜀吳三國割據的局麵。公元213年,曹操進爵魏王,名義上雖為漢臣,但權傾朝野,實際上已是皇帝。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終年六十六歲。      

但是這樣一個權力與地位不亞於帝王的梟雄卻提倡薄葬,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再次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麵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後,他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並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為了防止死後陵墓被盜,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采取了“疑塚”的措施。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抬出。那麽這種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假如是真的,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麽地方呢?      

一種觀點認為,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塚,隻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而已。      

從現存的史料看,曹操對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認真的落實。他的兒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誄文》中都描述了葬禮和入殮的情況,不僅交代了葬在鄴城之西,而且寫到曹操入殮時穿的是補過的衣服。晉代文人陸機、陸雲兄弟的《吊魏武帝文(並序)》等作品中,都有關於曹操喪葬和墓田情況的介紹。在《三國誌》、《晉書》等史書中司馬懿、賈逵、夏侯尚等人的傳記裏也都有他們護送曹操靈柩到鄴城入葬的記載。      

如果一定要說曹操設疑塚的話,那他就是在留給後人的這麽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僅在生前,死後還有兒子、大臣以及改朝換代後的文人、史家出力,且在隨後的幾百年間無人發現,之後卻被人沒有多少切實依據而指出來,這似乎有些荒誕。      

根據有關記載顯示的情況是,由於喪葬從簡,沒有建設高大堅固的祭殿,在戰火中,曹操的祭殿逐漸遭到了破壞。因為曹操的墓中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不為盜墓者所重視,再加上沒有封土建陵,也沒有植樹,過了幾個朝代之後,曹操墓所在便無人知曉了。史料顯示,到唐代人們對曹操墓的位置還沒有什麽疑問,唐太宗李世民曾過曹操墓,作文為祭。宋代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鑒》中仍有曹操葬於高陵的記載,元人胡三省的注中更是指出高陵在鄴城之西。從《三國誌》到《資治通鑒》,曹操的喪事和墓葬,在史書記載中沒有多少疑問。從北宋開始,雖然曹操墓位置在史書上有記載,但在實際的地理環境中就沒有人知道其真實的所在了。      

從北宋開始,因為多種原因,曹操奸雄形象開始定型,其墓址不詳就成了反映他奸詐的一個證明。鄴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傳為曹操的七十二疑塚,並從口頭傳說逐漸進入詩文,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將傳說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塚七十二。傳說成了遺命,顯示出曹操一息尚存就要行詐,渲染了其奸雄形象。南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漳河上有七十二塚,相傳雲曹操塚也。”愈應符在《曹操疑塚》中寫道: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塚。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餘計到丘隴。人言疑塚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盡發七十二疑塚,必有一塚藏君屍。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也寫道:“曹操疑塚七十二,在漳河上。”      

蒲鬆齡《聊齋誌異》中也收入了一篇《曹操塚》並將地點從鄴城擴大到許昌城外,位置從地下擴大到水底,點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設的七十二疑塚之外,更顯示出其詭詐。褚人獲《堅瓠集》續集有“漳河曹操墓”條,說有捕魚者,見河中有大石板,傍有一隙,入行數十步得一石門,“初啟門,見其中盡美女,或坐或臥或倚,分列兩行。有頃,俱化為灰,委地上。有石床,床上臥一人,冠服儼如王者。中立一碑。漁人中有識字者,就之,則曹操也。”隨著這些傑作的流傳,曹操墓之謎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撲朔迷離了。在眾口相傳的民間輿論麵前,史料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1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塚”之謎揭開》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群最近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為是‘曹操七十二疑塚’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關於疑塚的說法便被確證不是準確的了。      

那麽,曹操的墓葬在哪兒呢?      

一些人根據古詩“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複當年歌無人。”認為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還有人根據民謠“漳河水,衝三台,衝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紅棺材”認為曹操墓在鄴城的銅雀台等三台之下,

這幾種說法與史實明顯不符,也沒有考古發現的證據。      

還有一些人認為,曹操的陵墓在其故裏譙縣的“曹家孤堆”。

據《魏書·文帝紀》載:“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亳州誌》載:“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曹操死於該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於鄴城的話,那魏文帝曹丕為何不去鄴城而返故裏?他此行目的是不是為了紀念其父曹操?《魏書》還說:“丙申,親祠譙陵。”譙陵就是“曹氏孤堆”,位於城東20公裏外。這裏曾有曹操建的精舍,還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據記載:亳州有龐大的曹操親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親、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於此。由此推斷,曹操之墓也當在此。但這種說法也缺乏可信的證據,遭到許多人的質疑。      


近來,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為尋找曹操墓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出土了可證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雖然還不能確定曹操墓的準確位置,但基本上認定了其大致範圍,即在河北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和講武城鄉西部或河南安陽縣安豐鄉境內,他們的依據是:曹操生前對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確安排,《遺令》中說要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這裏方位與之相符;《遺令》中還說要其後人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經實地考察,這一帶處在從銅雀台一帶登高西望所見的最好位置;這裏地勢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質較差,至今這裏不少土地仍難以耕作,符合曹操《終令》中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國誌》、《晉書》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於這一帶的有關記載;從選墓的古代堪輿學理論,這一帶也適於建造帝王陵墓。

他還認為當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莊、朝冠、東小屋、西小屋等也與守陵和祭祀有關。後來出土的後趙十一年魯潛墓誌也證明了這一點,魯潛墓誌反映的曹操墓位置,與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和講武城鄉西部,隻隔一條漳河,屬於一個方向。      

相信經過考古發掘,曹操墓之謎最終會解開。
【小生 撰輯 ©】




所有跟帖: 

魏武揚鞭,沉睡千年 --牧歌- 給 -牧歌 發送悄悄話 -牧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8/2009 postreply 19:06:53

心為之痛。。。 -原來如此說- 給 原來如此說 發送悄悄話 原來如此說 的博客首頁 (559 bytes) () 12/28/2009 postreply 22:27: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