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雪 記 公元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晚 深夜, 在窮鄉僻壤的 陝北 清澗縣 高傑村 袁家溝 白治民家窯洞裏的 油燈下, 有一人 寫下了一首詞。 那天白天, 詞人曾登上了陝北高原的 連著幾日鵝毛大雪後的山塬,對於一個出生南國水鄉的他來說,雖然也曾曆過北平的冬天,爬雪山的風寒,然而這畢竟是 他見過的第一場真正的好大雪!鋪天蓋地,雄渾壯觀的北國雪景世界觸發了他飽滿濃厚的的詩興。忙完公事, 夜深人靜,麻油燈閃爍, 詞人推毫命筆 一揮而就,寫下這闋詞。 除了身邊的工作人員,無人知曉此詞,詞人也從未對任何人提起,一闋詞就這樣默默無聞,如石沉海底。 無人曾料到,此詞後來竟然成為中華詞壇之巨響絕唱,引發一場唱和褒貶大戰,實乃千古詞壇 趣聊 佳話, 六十有載過去了,今日讀來 看來 想去 依然 轟烈 酣暢 斐然 令笑~! 此詞 即是 【沁園春 雪】,詞人即 毛澤東。 1945年8月28日, 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赫爾利的陪同下飛抵重慶與蔣介石的國民黨當局進行和平談判。8月30日,毛澤東就在重慶下榻在張冶中的桂園寓所,宴請柳亞子、沈鈞儒,王昆侖等人。 席間,柳亞子贈毛澤東七律一首:
1945年9月6日, 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又到重慶沙坪壩南開學校津南村看望柳亞子。在柳的寓所,柳亞子請毛澤東校正他準備收入《民國詩選》的毛澤東《七律·長征》一詩,並向毛澤東索詩。 1945年10月4日, 毛澤東讀了柳亞子的七律詩,於約一個月後(即1945年10月4日)寫信給柳亞子:“先生詩慨當以慷,卑視陸遊、陳亮,讀之使人感發興起。可惜我隻能讀,不能做。但是萬千讀者中多我一個讀者,也不算辱沒先生,我又引為自豪了。” 毛澤東的信使柳亞子 “感發興起”,隨之作詩一首。兩日後 (10月6日),柳亞子又“以詩代柬”,將 “感賦二首” 送毛澤東。 接到柳詩的第二天 (10月7日),毛澤東並沒有抄錄七律《長征》,而是把自己於1936年2月寫的那闋《沁園春·雪》抄錄後,贈送給柳亞子。 (寫成整整9年8個月後)。並致信雲:“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1945年10月7日)。 “好詞!真是好詞!” 柳亞子讀了毛澤東派人送來的這首詞後,讚歎不已,對友人稱:“餘詞壇跋扈,不自諱其狂,技癢效顰,以視潤之,始遜一籌,殊自汗顏耳!” “毛潤之沁園春一闋,餘推為千古絕唱”。 1945年10月23日, 柳亞子在紀念冊毛澤東《沁園春·雪》手跡之後,用行書寫上了自己的《沁園春》和作,全詞如下: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漢青梅酒滯,餘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隻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並撰了跋語: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亞子寫於津南村廡下。 下有白文“柳亞子”印章一。 柳亞子將這首 “次韻毛潤之初行陝北看大雪之作” 的和詞 和毛詞一並交給《新華日報》,希望同時發表。《新華日報》因未征得毛澤東本人意見,不便同時發表這兩首詞,柳亞子不願因此延誤時日,建議先發己作 次韻和詞。 《新華日報》於(1945年)10月11日,即毛澤東離開重慶 那天 隻刊發了柳亞子的 和詞。而《沁園春·雪》卻因此在報社內部有所披露,並被傳抄出去。 重慶各界在報上隻見到柳亞子的和詞而不見毛澤東的原詞,都紛紛好奇地打探。柳亞子詞興大作,便 “不自諱其狂”,開始把原詞向一些友人傳發。 1945年11月14日, 柳亞子 “和詞” 一發表,立即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人們很想拜讀毛澤東的“詠雪”原作。當時重慶民營報《新民報晚刊》的副刊編輯吳祖光對此事尤為熱心, 他四處奔波,幾經周折,先從 黃苗子 處抄得毛澤東詞稿,而 黃苗子 則是從 王昆侖 處抄得,抄稿中遺漏了兩三個短句,但大致還能理解詞意。最後把三個傳抄本湊合起來,終於得到一份完整的《沁園春·雪》。 吳祖光 如獲至寶,感到這 “自鑄偉詞”、 “大氣磅礴” 的詠雪之作,是 “可遇難求的最精彩的稿件”, 於是在11月14日該報副刊《西方夜譚》的顯著位置上以《毛詞·沁園春》為題隆重推出這首傑作,並在該詞後麵配發了一段熱情洋溢的 “按語” : “毛潤之先生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據毛氏稱則遊戲之作,殊不足為青年法,尤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就是《沁園春·雪》首次公開發表的始末。 1945年11月28日, 重慶《大公報》因勢而動,將《新華日報》上的柳亞子的和詞和《新民報晚刊》上的《毛詞·沁園春》集於一起, 以醒目版麵再度刊出,又一次引起人們的爭相傳閱,這是毛詞 “傳抄稿” 在重慶的第二次發表。隨即山城的各大報紙競相轉載,無一例外地發表了大量的步韻、唱和之作和評論文章。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公開刊登後,轟動山城,一時成為人們談論的中心。重慶各種報刊紛紛發表和詞與評論。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刊發的和詞不下50首,評論將近20篇,這在我國詩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據說, 蔣中正聽到這個消息並閱讀了這首詞後,感到吃驚。他沒想到這個身著土布衣衫被他視作“土匪”的對手,竟然會有如此才情。 “氣度不凡,真有氣吞山河如虎之感,是難得的精品啊!”
不算難事。我看此詞,沒有什麽毛病,詩詞對曆史人物的評價, 也隻能這樣說了”陳布雷答。
“你趕緊組織一幫能寫詩詞的文人,寫些和詞,一定要壓倒毛澤東!”
折騰一場,, 曆時經月經年,居然沒一篇像樣的詞篇, 更勿需說有接近或超越 毛詞水平的佳作了, 武的不行, 文的更不行, 蔣介石悻悻然:“比打一個大敗仗還丟臉!”
毛澤東的評價是:“鴉鳴蟬噪,可以噴飯。”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隻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穠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
朱德《沁園春 受降》1945年8月 +++++++++++++
二
“這個詞調適合於以賦體入詞,又最忌板滯,是個較難駕馭的詞調。兩宋詞人當中的許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彥、薑夔等,都不見填製。”“此調格局開張,掌握得好,卻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勢,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縱觀那些“罵和”之作,或作無病呻吟狀,或弄搔頭故態姿,自供驅使,詞境孱弱,遠未得《沁園春》詞意之真味,未曾開戰,已處不勝之地。反觀毛澤東之《沁園春--雪》,氣魄雄健奇偉,辭句深切精妙”,此詞一出,餘《沁園春》皆失色多矣。
胡適 早年的 沁園春詞:
《沁園春》- 新俄萬歲: 客子何思,凍雪層冰,北國名都。想烏衣藍帽,軒昂年少;指揮殺賊,萬眾歡呼。去獨夫“沙”,張民主幟,此意如今果不虛。論代價,有百年文字,多少頭顱。 冰天十萬囚徒。一萬裏飛來大赦書。本為自由來,今同他去;與民賊戰,畢竟誰輸?拍手高歌:新俄萬歲!狂笑君休笑老胡。從今後,似這般快事,後起誰歟? 金帝 完顏亮 詠雪詞 《百字令 - 雪》 (並未見於正史,該詞見於《水滸傳》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林衝雪夜上梁山〉,)全文為: 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花顛狂,秦麟猖獗,掣斷珍珠索。 玉虎酣戰,鱗甲滿天飛飄落。 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 須拚一醉,看取空寥廓。”
|
毛澤東 【沁園春 * 雪】 詞壇 趣史佳話 拾零
所有跟帖:
•
紀念毛澤東誕辰116周年。好詩,好文,好歌,精美貼。
-彩雲舒-
♀
(112 bytes)
()
12/26/2009 postreply
18:24:52
•
謝 彩雲 共享 同祝~:)
-yijuhua-
♂
(0 bytes)
()
12/26/2009 postreply
20: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