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奧爾良,當以深秋最好。旅行在外的人,在有一點冷,但又不太寒的晚風中,沿著密西西比河旁的月光大道漫步行走,聽遠方隱隱約約傳來撩人心肺的樂聲,看河中帶水輪的遊輪嘩嘩地駛過,偶爾發出一聲汽笛的長鳴,不由得滋生起想家的念頭。
其實“家”也不遠。在月光大道對麵的法式城區(French Quarter)裏,一家家大大小小的餐廳星羅棋布,向遊客們推出具有特色的南方菜係:卡真(Cajun)菜。卡真意為“法國*****”,是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對法國人的蔑稱。法國移民在美洲大陸的曆史很長,早在1534年,法國人雅克8226;卡蒂亞就在北美大陸建立了“新法蘭西國”的第一個行省,在今天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境內。之後,法國人從以魁北克省為中心的“阿卡迪亞”地區開始,先是占住了加拿大的哈得森灣,然後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探險,大筆一揮,將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劃歸“新法蘭西國”治下。在1913年“新法蘭西”最強盛時,它北至今天加拿大的紐布倫斯威克,南至新奧爾良,占據了哈得森海灣直至密西西比河流域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法國人一般比較戀家,拖兒帶女移民美洲的不多,所以新法蘭西的人口一直很少。而另一股移民——英國人——則因為英倫島的資源有限以及民族血統中的好鬥而大量移民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葉,法國來的移民才七萬,而英國來的殖民者已達百萬人。從一開始,英、法和西班牙的殖民者就摩擦不斷,到了1689年,法印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s)爆發,第一仗,威廉王之戰,打了兩年;第二仗,安妮皇後之戰,打了11年,法國人戰敗,導致了1713年的烏得勒支條約(Treaty Of Utrecht),割讓了哈得森灣以及部份阿卡迪亞(加拿大魁北克以東的地區)給英國殖民者。後來,在歐洲的七年戰爭期間,英國人以治內的法國人不聽管教,暗自幫助法國力量為名,要求在阿卡迪亞的法國移民宣誓效忠英皇陛下,不從者就將他們全家發配,遞解到路易斯安娜州以及北麵的地區,當時統稱“阿卡迪亞安娜”。所以,新奧爾良的先民們,在一片“卡真、卡真”的罵聲中,一家大小七、八口人,帶著一些能拿得動的家什,到一片荒野,蚊蟲肆虐的新奧爾良地區安家落戶。據英國人自曝,當時被遞解的法裔移民有2萬3千人,但最終隻有1萬人存活下來。和他們一起帶來的,是已經滲入北美大陸特色的法式烹調,以發紅的“鐵粉色佐料”為主,運用的是卡真菜的三大法寶:各色的燈籠椒、洋蔥和芹菜。
卡真人到達新奧爾良之後,發現這地方對他們也並非是開放的,因為路易絲安娜已經被早些時候來的奴隸主及其奴隸們捷足先登了。被英軍剝奪了所有財富的卡真人,不得不與奴隸們一樣,能找到什麽就吃什麽,於是將原先阿卡迪亞的“鐵粉式”烹調用於本地材料,即小龍蝦、米飯和糖蔗。因為路易斯安娜的河比較多,所以他們用的河鮮較多,為了除腥味,又在原來的“三大法寶”之外引進更多的調料,象蔥、歐芹、田桂葉,以及牛角辣椒等等,創立了一種獨特的菜係——卡真菜。可以說,卡真菜是在苦酒中釀出來的,沒有當年法國移民的苦難和傷亡,就沒有卡真菜。
今天的卡真菜,已是美國南方菜的一道奇葩。其做法有所謂的“三大鍋”:一鍋是主菜,一鍋是米飯或玉米麵包,再一鍋是時蔬。在主菜中,又有三樣:“布丹”(Boudin),是一種用卡真香料灌製的香腸;“甘布”(Gumbo),是一種用秋葵(Okra)來打欠的濃湯,內中放香腸、雞肉和各色海鮮;“將布拉亞”(Jambalaya)什燴飯,是一種用卡真三大寶加上肉類及海鮮燴製的什錦飯。慢慢的,卡真式調料已成為一種獨立於菜係的調料,人們可以用這些調料來煮飯燒湯,煎、炒、烹、炸,大凡用了卡真調料,統統稱之為“卡真菜”。
因為卡真大餐以米飯做主食,又是微辣,所以很適合華人的口味,特別是來自中國南方的華人。比方說,那“甘布湯”,其實就是將煮好的湯糊糊,倒在白米飯上,跟上海的泡飯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將布拉亞”飯就是南方常見的燴飯,隻不過是香料比較特殊,有些燴飯裏放了法式奶酪,所以聞起來很臭,不過,像臭豆腐一樣,吃起來是很香的。很多吃不慣美國的牛奶麵包漢堡的華人,吃了卡真菜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像回到了家鄉一樣。
卡真菜,這個在北美洲大陸上土生土長的菜係,既有法國菜的淵源,又在北美洲經曆了變換和影響,最後殺出一條血路,成了與新奧爾良爵士樂相伴相生的美國名菜,以致於回傳到它的老家: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當地極受歡迎。不僅在魁北克受歡迎,今天的卡真菜,在美國和加拿大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一般新奧爾良式的卡真菜餐廳,收費還都比其它餐廳高,僅次於高級的法國和意大利餐館。而“卡真”(Cajun)這個原來罵人的話,竟然因為卡真菜而廣受傳揚,慢慢地成了路易斯安娜法裔美國人的正式稱號。大家都以卡真這個稱號為榮,當日侮辱人的詞,現在成了一個最響亮的招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