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學者們談起“文化差異”這句話,高深得很。所謂“差異”,就是說沒有先進和落後,各自保持特色的意思。加上“文化”二字,那就更是妙不可言了。對健美運動的爭論就是“差異”的表現之一。 兄弟我以“不老神雞”般的身體基礎,經過半年多的苦練,好不容易練出了一點兒小小的肌肉塊兒。正在為自己的成果感到驕傲,卻不料遇到的多是奚落和諷刺!有人笑曰“傻逼”,有人笑曰“有病”,有人笑曰“吃飽了撐的”,如果不是仗著自己臉皮厚點兒,也許早就追隨張國榮而去了。 這就是“文化差異”的表現之一。我們的老祖宗從來沒提倡過鍛煉身體這回事兒,兩千年的教育史根本就沒有體育課的位置。魏晉南北朝時期人體美的準則是“秀骨清像”,越瘦越好;到了唐朝不知怎麽搞的,美的標準又變成了胖,看唐朝的仕女畫,都是胖成雙下頦像小肥豬似的,楊貴妃洗了熱水澡以後“侍兒扶起嬌無力”,肯定高血壓。唐以後封建社會逐漸沒落,人體審美的標準更是每況愈下,戲曲舞台上嗚嗚呀呀酸倒牙的小生形象是其代表,女子審美的最高峰是多愁善感患有非典型肺結核沒事兒總吐血的林黛玉小姐。 “正常”的中國人過了三十歲,他的肚子就會受地心吸引力影響,而努力地下垂,全身皮膚鬆弛,皺褶成堆——但在路上碰到了這樣一個人,有誰會覺得奇怪呢?就算碰到一個自己摸不著自己肚臍眼兒的胖子,又有誰會覺得奇怪呢?可是要是看到施瓦辛格走在路上,就會如同看到外星怪物一樣,避之猶恐不及了,因為他“不正常”。 再看看武俠小說,肌肉發達的大力士都是廢物,不值一提,真正的厲害角色是黃老邪洪七公這樣的幹巴老頭兒。想一想,洪七公從他的體重不足六十公斤的身體裏發出震天撼地的“降龍十八掌”,真是列缺霹靂,丘巒崩摧,風雲為之變色,是何等的痛快!——但白癡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文學不同於現實,在現實中小老頭兒還是打不過大力士(六十多億人口當然會有幾個例外,請勿抬杠,謝謝)。 我們並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成為施瓦辛格,那也不可能,整個地球也隻有一個施瓦辛格。但是,我要說,強壯無罪,健康有理,相反,瘦弱的和肥胖的“正常人”才是和正常的人體審美背道而馳的,是病態的,——這也絕不是一句“文化差異”能掩蓋過去的。 |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