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在門口懸掛或插艾草、菖蒲等植物的習俗是如何演變而成的呢?農曆五月俗稱“毒月”,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天中節”,陽氣極盛必然會產生“熱毒”之類的“邪氣”,這類邪氣會幹擾家宅平安,不利身體健康。因此人們利用艾草、菖蒲等來驅毒辟邪,稱為艾刀蒲劍。艾草又叫艾蒿或艾蒿草,似乎沒有人稱它蒿草。艾草的葉片呈刀形,根據西晉周處的《風土誌》記載,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把具有防蟲害功效的艾草紮成人形,或編織成虎形,或用彩布剪出一個虎形,然後再用艾葉貼上去,這樣編成或剪出的物件稱為“艾虎”。菖蒲的葉片呈劍形,古人認為其生長季節使菖蒲吸收了“百陰之氣”,可解“陽極之毒”,因此菖蒲被視為“天中節”的吉祥物。人們把菖蒲編作人形,或編成劍狀,稱為“蒲劍”。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也記載,五月初五“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是掛艾草(艾蒿)和菖蒲驅邪。
本文內容已被 [ 龍劍 ] 在 2009-10-27 07:03: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所有跟帖:
• 對呀!我怎麽也想不起來那個艾字了,汗啦! -hairycat- ♀ (4 bytes) () 10/25/2009 postreply 08: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