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拿曹操這首跟太祖的西風烈比較哈, 你看, 西風"烈",長空雁叫...喇叭聲"咽", 多麽的悲涼肅殺. 到最後兩句還是,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要是拍成電影, 畫麵裏一定還有個漢子站在那, 一動不動...
曹詩我沒考證過, 回頭等小雪兒來糾正, 不過我猜曹操在寫短歌行的時候, 肯定和太祖寫婁山關時候的情況差不多, 剛剛經曆了一場重大失敗, 隻不過曹操的更嚴重一點, 幾乎把老曹統一天下的理想給打擊沒了, 所以他開篇就"人生幾何", 拔了個高度, 心中的悲愴滄桑, 毫不掩飾.
太祖寫婁山關的時候稍好一些, 因為總算還有個小小勝利, 自己的信念還沒有完全被摧垮, 所以還能"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老曹那時候身邊可能真是沒什麽得用的人, 所以他連"從頭越"都不能夠了.
當然要是從詩讖的角度看, 如果曹操也能寫出"從頭越"來, 可能就沒有>了:D 其實詩讖也不過就是說的詩人的性格和遇事的解決能力罷了. 所以也是你說的, 太祖總是很有鬥誌, 在他眼裏, 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這大概是造成曹操和太祖區別的關鍵吧.
哈哈, 翻譯得真好! 咱們太祖怎麽不愁啊, 他愁著呐!
所有跟帖:
•
聽泥泥說詩讖,勝讀十本書!
-偶而發嗲-
♀
(563 bytes)
()
09/10/2009 postreply
19:42:52
•
注一下:偶很懶不是好學生,一年讀不了一本書。
-偶而發嗲-
♀
(0 bytes)
()
09/10/2009 postreply
19:47:00
•
同意, 說得好!
-葉泥泥-
♀
(0 bytes)
()
09/11/2009 postreply
06: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