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即道德化-- zt

來源: billinmon 2009-08-26 06:06: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896 bytes)
進化即道德化--高路

進化即道德化, 全球網腦商業學, 道德經濟, 宇宙本質, 進化本質
進化即道德化達爾文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已經發現了眾多生物、包括低等動物之間、不同種群生物之間具有的情感、愛、合作、互助、舍生忘死、舍棄個體生命維護整體利益等現象,因此從根本上,即從生物學的層次上提倡德治、道德金律、道德能動進化律、情感進化、合作進化等,強調道德因素在人類生存中的重要性。因此完整的達爾文進化論是由兩部分組成的,除了傳統大眾理解的那一半外,還有以道德驅動進化的更高一半——即達爾文發現“關於人類進化最有力的推動力卻是對道德意識的係統需求”。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闡述了人類的動物性一麵,而他的《人類的由來》闡明了人的社會性一麵。“《人類的由來》所包含的思想隻能是:進化即道德化”。電腦檢索顯示,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中,“愛”出現95次,而“適者生存”隻出現了兩次,而且其中一次還是達爾文講他在《物種起源》一書中誇大了適者生存的重要性。
達爾文建立的“道德能動者理論”分為三個層次:
在生物學的第一層次,達爾文的觀點是:“幾百萬年來道德意識是從性本能、親子本能和社會本能的進化中產生出來,並由感情和理智的發展來完成的。”這一論斷把道德之根深紮在生物學之中,使其後道德的闡述具有了科學的基礎,並把以自然選擇和隨機變異為內核的基本生物學理論和“道德能動者”的更高層次的理論聯係起來。
道德理論的第二個層次:在這一層次,達爾文指出,本能、同情、愛、歡樂、痛苦、自私、互助或者利他主義、語言繼承、習慣、模仿、理性、勇氣、教育、宗教……對於人類的進化都有推動作用。因此,不僅是自然選擇和隨機變異,而且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共同促進了道德感受性和道德力量的發展。
心理學的第三層次:心理學層次:通過探索人類的高級本性,達爾文不可思議地預見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學說。
在從動物到人的漫長進化過程中,“愛”無疑是一種基本的推動力,由“愛”進化出“親子之愛”、“群體之愛”、“共同體之愛”,直到“社會的關愛”。這是由比“自然選擇”高一級的“生物體的選擇”完成的,它是生物體對自己的行為的選擇。“異性的吸引、父母的關心、家庭生活、慈愛、信任、高興、快樂,“談話網絡”和“語言和感情的編製”,在進化中聚合為愛的力量。”
因此,“生物體的選擇”始終伴隨著生物體的情感進化,特別是道德感受性的進化;以及相應的人類大腦額葉的發達和新的情感中樞的出現。“進化的道德動因”沿著“道德意識”,“道德調節”,“道德行為驅動”的階梯前進,最終在許多古老文化中都進化出“道德金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且達到絕大多數人心中都有的“最高法官和監督者”——“良心”。因此,達爾文說:“整體上,我們是作為一個道德物種前進的”。
比“生物體的選擇”更高一級的進化機製達爾文稱為“群體選擇”或“共同體選擇”。 “毫無疑問,如果一個部族的許多成員具有這樣的品質:獻身精神、忠誠、服從、勇敢、同情、隨時願意為他人提供幫助、隨時準備為了共同利益犧牲自己,那麽這個部族就會在與其他大部分部族的對決中取勝”。 “主要或完全為了共同體的利益而增進的智能……更高智能,像同情和對其他生物體的愛”。這是一種更高級的“自然選擇”,或者說是“社會選擇”。
因此我們人類文明的進化不應僅僅借助低等生物界低級的進化機製——自然選擇、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還要發揮高等生物界高級進化機製的作用——生物個體的選擇、道德動因、良心情感、合作互助互濟、共同體選擇和社會選擇。
道德進化即宇宙進化本質同時隨著科學的發展,尤其是生物全息理論、生物形態發生場、宇宙全息隱能量場等理論的提出,以及複雜混沌係統和廣義進化論研究,以及《意識動因對人類進化的衝擊》、《誰知道答案》、《上帝的語言》(作者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是負責解讀人類基因藍圖計劃的主持人)、神經達爾文主義等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於生命進化的理解。傳統我們將進化局限在生物係統、局限在個體物種,而當我們把進化的視野拓展到整個宇宙之中,將意識能動性、意識進化、進化反饋調整等融入之後,我們會發現宇宙作為一個生命的巨係統,其自身的進化更具有超驗、超覺的一麵。
《上帝的語言》作者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是負責解讀人類基因藍圖計劃的主持人,曾領導六個國家的兩千多科學家日以繼夜,數載解讀基因編碼不息,使得人類首次解開自己生命全書二十四卷藍圖共三十一億對信息單元序列。這是人類曆史上劃時代的科學大發現。
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在書中解讀了大量人類基因藍圖的新發現,在基因層麵揭示了進化的規律,一方麵更加堅信了我們對於生命進化的信心。但是另一方麵在宇宙生命瑰麗的奇跡麵前,我們不得不更驚歎而敬畏,從中發現生命的奧秘絕非遠遠僅基因和進化所能解釋,相反為這種精心設計所體現的智慧所震撼。
因此柯林斯堅信,生物學不能解釋人類的一切,比如道德律和人類普世性尋找上帝的宗教情懷等。柯林斯:“不要怕,還有大量關於上帝的秘密。許多考量過科學與屬靈證據的人依然明察上帝創造與引導的手在運作。至於我,在關乎生命本質的發現裏沒有絲毫的失望與幻滅!相反,生命原來是如此的美侖美奐!DNA數碼雅致得令人心曠神怡!生物的組成部分是何等的美感悅目,真是一種高貴的藝術享受,舉凡翻譯核酸成為蛋白質的核糖體,毛毛蟲到花蝴蝶的蛻變,吸引配偶的孔雀開屏!進化,作為一個機製,可以也必然是真實的。但這無損於生命作者的本性。對信仰上帝的人,現在有理由不是更少、乃是更多地歎為觀止。”
針對生命起源與進化、信仰、宗教等,柯林斯探討了無神與不可知論(科學高於信仰),特殊創造論(信仰高於科學), 智慧設計論(科學需要上帝的幫忙),生命羅格斯(即神導進化論,科學與信仰和諧合一)。柯林斯逐一指出前三種立場的缺陷與不足,提倡他個人采納的第四種立場。為此柯林斯專門生造了BioLogos(生命羅格斯)這個新詞,以表明其認同的“神導進化論”(theistic evolution), BioLogos(生命羅格斯)表明Bio(生命)最終來自造物主Logos(生命之道),科學與信仰和諧合一。


隨著宇宙全息場理論的發展,正在揭示著一種自古以來在各大古老文明中所共有的內在精神、內生力量、生命源頭。即在更深的層麵,宇宙、自然、生命中有一種“至善至德、大公無私、生生不息”之氣。中華文明一貫講“天人合一”、“先天一氣”、“與天地萬物一體之仁”,強調宇宙萬物本是一體,宇宙自然本身就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存在也就是宇宙自然的無限生機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決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天地萬物以及生機活力一體聯係的。生命的進化除了單獨孤立的種群和生命個體之間、生命自身的進化外,還與宇宙進化本身相關聯。正如我們後文對道德本義的揭示,道德是宇宙本體至上至高的體現!
因此柯林斯的神導進化論、生命羅格斯其實正是從科學層麵接近各大古老文明幾千年所闡述的“道場”、“佛場”、“道體”、“宇宙本體”、“意識本體”等所具有的生命活力和能動性!而相比而言,達爾文所揭示的愛、情感、道德等因素還僅僅是從地球生命體而言,還沒有從整個宇宙生命體而言。因此當我們深刻領會到這一點,並且將生命體與非生命體、宗教與科學、理論物理與生命科學、精神與物質等融會貫通,我們會豁然開朗。同時我們會發現達爾文所發現
“關於人類進化最有力的推動力卻是對道德意識的係統需求”、
“《人類的由來》所包含的思想隻能是:進化即道德化”,
這些與我們將要談到“商業本質:商道即天道,(金商)乃宇宙有序度進化正向力量”有驚人的相似處。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俯身回顧達爾文生命進化論,並真實地還原達爾文理論,從中我們將領悟到道德經濟、商道進化、企業管理機製與生命進化之間的關聯,並獲得智慧的傳遞與大道歸一的徹悟!
同時達爾文談到把“生物選擇”同“道德金律”聯係起來:“在活躍的智力和習慣的作用幫助下,我們已經看到,社會本能——道德建構的基本原則——在人類進化中,如何導致了下列道德金律的產生:“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這就是道德的基礎!”。這和孔子說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子毋所欲,勿施於人”多麽的相似啊!
無獨有偶,這“一報還一報”道德的基礎——道德金律,在博弈論中,通過嚴格的數學分析、計算機模擬仿真進化,得到了證實,從而也從另一方麵證明了達爾文綜合進化論中關於“道德金律”、“道德能動”的正確性。



從進化與實驗經濟學的觀點看道德的由來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06-05 17:04:00 ] 作者:羅芹 編輯:studa20 多智網校誠招全國各地市獨家線下代理商,共同開發網上教育市場。多智教育(DOZEDU.COM)!
  [摘要]人類社會中的道德,一般而言大多意味著犧牲自己的利益幫助別人。也即廣義上的利他。但是這樣一種特征,似乎與進化論中殘酷的生存競爭相矛盾。人類道德是怎樣起源的?利他行為如何能在自然選擇中保存下來?文章闡述了動物行為理論中有關利他行為的解釋,以及國外實驗經濟學中與人類行為模式相關的結果,探討了人類道德的內涵,可能的進化上的優勢以及進化的途徑。
  [關鍵詞]利他行為;親緣選擇;互惠;實驗經濟學
  
  大約從幼兒園開始,老師、父母就諄諄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講道德的人,拾金不昧,樂於助人,我們從那時起就有這樣的概念:一個有著崇高道德水準的人,一個樂於無私奉獻的人,在社會上將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喜愛。道德不同於法律,它並不是一種被強製執行的行為準則,而是人類社會中一個無形的標準、一種製度。道德,在我們心目中似乎與這個世界同時產生,隻有遵守它才能受人尊敬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遊戲規則。
  然而,當我們接觸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了解到自然界殘酷的自然選擇時,一個小小的聲音在我們心裏不安地說:“道德,遵守它往往意味著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別人,有著這樣行為的個體,為什麽能夠在生存競爭中生存下來呢?”
  如果我們把道德視為社會製度的一種——人類社會本可以有著不一樣的社會製度:所有的小孩可以從呱呱墜地起被灌輸的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們以自私自利為美德,隻有那些一心隻為自己追求利益的人才得到人們的尊重……——我們的社會完全可以是另一副模樣。那麽,我們禁不住想知道:道德,或者說廣義上人類的利他行為,是怎樣在自然選擇中被大自然的金手指所垂青的呢?
  
  一、來自生物界的聲音
  
  說起利他行為,生物界中的例子數不勝數,或許來自這些比人類低等、簡單的生物的例子,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什麽是人類的道德。
  
  (一)親緣選擇的力量:自私的基因
  親緣選擇的利他行為。是指發生在親族間的利他行為。典型的例子如一些膜翅目昆蟲:蜜蜂,螞蟻。蜜蜂中的工蜂沒有繁殖能力,它辛辛苦苦勞作一生,隻是為了養育蜂王以及蜂王的後代。事實上,工蜂與蜂王往往是同胞姐妹,從平均概率上來說,享有3/4共同的基因,它的這種利他行為,雖然不利於自己的繁衍,但是有利於它與蜂王共享的那部分基因在整個蜜蜂種群中的增加,並因為這種基因的增加而使得利他行為闖過自然選擇的剪刀,穩定地持續下來。Dawkins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詳細描述了這種行為,並提出基因不但是遺傳的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單位。
  也許親緣選擇的力量的確在人類身上發揮著作用,是道德行為的動力之一:百萬富翁為自己的家鄉人民捐款;人們在異鄉看到自己的同鄉人感到格外親切並樂於幫助他們。這點點滴滴的道德背後,是那自私的基因,那存在於利他行為的施與者和接受者身上的共同的基因,在悄悄地發揮作用嗎?
  人類的行為。或多或少地受到細胞中所攜帶的基因的控製。一張熟悉的臉龐,一口親切的鄉音,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觸發了你細胞裏那段表現型與之相同的基因,而這個自私的基因,為了幫助它自己的另一個複本,在你的身體裏引發了一係列變化,誘導了你的利他行為。也許這就是道德的本質,而人。隻不過是自私的基因幫助它的一個複本的工具而已。
  但是,親緣選擇並不能解釋人類道德的全部。親緣選擇的適用範圍僅僅是人類為親屬或部落謀福利的利他行為,這與人類道德這個複雜的社會標準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人類對於那些素不相識的人的幫助,比如拾金不昧,又當如何解釋呢?
  
  (二)基於互惠的利他行為
  這是一種期待回報的利他行為,經典的例子是動物界裏的吸血蝙蝠,當某隻蝙蝠沒有吸到血又非常饑餓時,吸到血的蝙蝠會吐給它一點血,靠著互助,蝙蝠就能克服個體不時遇到的捕食失敗。
  如果我們把這種理論用到人類身上,也就是說人類的利他行為是期待他人的回報的:拾金不昧的人可能希望能夠得到失主的獎勵;同事的小孩考上大學了去送禮,是因為日後自己家的小孩金榜題名時人家會有回禮;中國人請客喜歡一人買單,是因為下一次聚會時可以白吃,別人請客。這些可能是基於互惠的利他行為,也許就是人類社會中的“偽君子”的來曆,這種理論,看來的確能幫助我們理解一些所謂的“道德”。
  誠然,互惠利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依賴於特定的條件:小而穩定的團體,具備識別對方的能力等等。不過人類識別自己同伴的能力在動物界的確是獨一無二的。生物學家很早就注意到在人的大腦皮層中,負責控製麵部肌肉的部分大約占去了近1/2,因此人類有著豐富的表情,如眼神、微笑等。曾經有學者在120個實驗者中開展最後通牒實驗,每一次實驗前向實驗者展示其實驗夥伴的照片,有些照片上是一張笑臉,而另一些照片上的實驗者表情平淡。結果表明,那些看到對方笑臉的實驗者會提出更加公平的分配方案,而且進一步的實驗表明,人類麵部的各種細微變化,如是否顯得真誠友好,是否有些陰沉鬱悶,對實驗者提出的分配方案都有影響。生物學家常常為人類如此豐富的社交工具,如表情和神態,感到驚訝,而也許正是因為人類有如此豐富的社交工具,才使得人類能夠識別那些願意合作的人和不願意合作的人,從而讓互惠利他的行為在人類中獲得了發展。
  但是,互惠利他仍然不是道德,互惠隻能存在於小而穩定的群體中,這種理論無法解釋人類社會,如此大的一個群體中的利他行為:當你在公交車上讓座給一位老奶奶時,你是在指望日後她或她的後代的回報嗎?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從進化與實驗經濟學的觀點看道德的由來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06-05 17:04:00 ] 作者:羅芹 編輯:studa20 多智網校誠招全國各地市獨家線下代理商,共同開發網上教育市場。多智教育(DOZEDU.COM)!
  二、來自實驗經濟學的啟示
  
  在學者Ernst Fehr和Bettina Rockenbach進行的一次公共物品試驗中心,他們對原來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在每一次實驗開始以前,所有的試驗參與者都被要求在帶有懲罰機製的試驗和不帶懲罰機製的試驗中進行選擇、每一個試驗參與者完成選擇之後,所有人按各自的意願分為兩組,分別進行帶懲罰機製和不帶懲罰機製的試驗,一次試驗結束以後,每個參與者將有再次選擇的機會。他們的試驗結果非常有意思:一開始,大約有2/3的人選擇了沒有懲罰機製的試驗,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願意進行無懲罰機製的試驗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幾乎沒有人願意進行這樣的試驗。而那些自願選擇了有懲罰機製的人們嚴厲地懲罰了搭便車的人,並在最後幾次試驗中進行了很好的合作,每個人對公共物品的貢獻都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物品試驗中,合作的確是使人們的收益最大化的選擇,隻是這種合作很難實現,特別是在一個比較大的、互不相識的群體中,但是,在這個引入了懲罰機製的公共物品試驗的最後,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互不相識,可是合作依然進行得有條不紊。
  於是,筆者禁不住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道德,會不會就像公共物品試驗中這種懲罰製度一樣,雖然它犧牲了個人的利益(為了懲罰別人,個人要付1元錢),但是由於它達成了人類群體的穩定的合作,而獲得了自然選擇的青睞?這種猜想為一些經濟學家所認同,如葉航認為,在原始人類與大自然的艱苦鬥爭中,合作的法則比霍布斯的“叢林法則”更有效率,而道德正是一種有利於合作的精神或行為規則。
  如果道德的確是因為它可以使人類社會達成穩定的合作而在進化上被保留下來,那麽道德最初起源於什麽?或者說,道德,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的行為規範,是怎樣進化而來的呢?
  
  三、道德的進化:一種可能
  
  就像我們在生物課上討論長頸鹿的脖子如何變得那麽長一樣,我們也可以試著來討論一下人類的道德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在我們祖先生存的那個遙遠的年代,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自然環境非常惡劣,人類時時刻刻麵臨著饑餓和死亡的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合作,無疑能夠增加每一個個體生存下去的可能,但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合作的回報變得非常不穩定,因為這個群體能否生存下去,特定個體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難以預測的未知數。於是,當一個群體最需要利他的心理,最需要合作的時候,基於互惠的合作,由於群體的不穩定,在進化中遭遇了無情的淘汰。
  根據人類學家的觀點,人類社會首先是根據人們之間的血緣關係而構成的,根據地緣關係而構成的區域性社會是後來的產物,而我們今天麵對的以國家為核心的社會形態,它的曆史隻有5000年左右。既然如此,那麽最初由血緣關係的遠近構成的社會中必然存在的親緣利他行為,是不是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而擴散到了後來由地緣關係構成的區域性社會,以至今日的國家呢?
  生物學家對於一些鳥類和昆蟲的研究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種猜想。他們發現,許多鳥類中的雄性個體在哺育後代時並不會區分鳥巢裏的孩子哪些和自己有血緣關係,它們會對巢裏所有的小鳥給予同等的愛護,盡管其中有些並不是自己的孩子。另外在一種蜜蜂中,有時蜂王會與另外的蜂王合作建立蜂巢,於是最終建立起來的蜂巢會由幾個蜂王共同領導,不過這時,蜂巢裏的工蜂並不會偏愛那些與自己有著同一個母親的幼蜂(它們之間實際上是姐妹關係),而是對整個蜂巢裏的所有幼蜂都一視同仁。對於這些現象,生物學家的解釋是:區別與自己並沒有親緣關係的個體帶來的成本比收益大,比如工蜂在這種辨認的過程中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從而降低了整個蜂巢的工作效率。另外,由於所有的幼蜂從小就在一個蜂巢裏,彼此的氣味也很相近,這使得工蜂在辨別自己真正的姐妹時也很容易出錯。所有這些原因使得那些嚴格遵守親緣利他原則的群體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劣勢,而那些將親緣利他行為擴散到所有同伴的群體將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的不斷擴大,原來的一個家族慢慢增加到兩個、三個甚至更多,在這樣的一個大家庭中,親緣利他的擴散完全可能由於同樣的原因而發生。也許,當人類對親族與非親族的夥伴給予同樣的幫助時,最原始的道德,就在人類社會中萌芽了。
  而道德一旦出現,擁有它的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因之而獲利,因為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要無條件地遵守道德準則,人們彼此之間將達成穩定的合作。
  當你在午夜空蕩蕩的十字路口等紅燈時,你當然不是希望這時候交警會給你獎金之類,但是,正是因為司機對交通規則的遵守,白天熙熙攘攘的公路上,車輛才能井然有序地行駛。遵守交通規則——人類道德的內容之一——它所帶來的合作,使所有人的效用都得到了提高。這就是擁有道德這種社會製度的群體在進化上所具有的優勢。回到前麵的例子上來:當你在公交車上讓座給一位老奶奶時,你並不需要她日後的回報。事實上,由於你的行為(還有許許多多像你一樣的不求回報的純粹的利他行為),“照顧老年人”這一道德標準得以在人類社會中穩定地延續,所有人都會自覺遵守這個規則,人類在照顧老年人這一點上實現了全社會的一種合作。於是,當你白發蒼蒼的時候,你也會享受到這種道德帶來的好處,更好地度過晚年。
  這就是道德的力量,擁有這種力量的群體,將在艱難地與大自然的鬥爭中保持穩定的合作,從而獲得比其他群體更多的生存機會。
  這種社會製度——道德,之所以能夠在進化中保留下來,是因為它使得群體內部的合作成為進化上穩定有利的行為,它提高了群體內合作的適應性。有著這種社會製度的群體能更好地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而正是這樣,道德——人類的秘密法寶,也才能在進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句這樣的詩:“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隻有相互扶持,才能飛向天空。”人類道德所倡導的利他行為,從來在我們心目中就是那麽美好,也許,道德是我們的祖先在千萬年與大自然的搏鬥中積累下來的財富,告訴我們一個社會應該有怎樣的標準和法則。人類隻有合作才能生存,而道德。就是讓合作穩定進行下去的製度基礎,是讓我們各自的翅膀能夠協調一致地飛翔的口令。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所有跟帖: 

道德也進化。動物的母幼關係是一種道德,還有社會性動物。 -村莊- 給 村莊 發送悄悄話 村莊 的博客首頁 (124 bytes) () 08/26/2009 postreply 07:40:03

故聖人化性則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 -雨打梧桐- 給 雨打梧桐 發送悄悄話 雨打梧桐 的博客首頁 (14 bytes) () 08/26/2009 postreply 08:18: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