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版本好像是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的。加一點解說文字。

全曲分十段,但每一段所表現的內容都是與樂曲的整體緊緊相關的。第一段模擬鼓、鍾聲的幾個樂句,實際上是全曲的引子,第一段後半部分是樂曲的主題第一次呈示。接下去有八段和尾聲,各段都是在月夜中所見到的潯陽湖的各種景色。就像今天攝影師的鏡頭在潯陽湖上轉來轉去,每一段開始進入時都是一個新的畫麵。每段結束時樂曲的主題都有一次呈示,可以分得清楚。全曲就是利用主題音調這根繩索,把各段牽串在一起,像一幅層次分明和諧統一的風景畫,這種結構方法,很像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法則。這種曲式結構在外國曲式學上是找不到的,但這首樂曲,外國人聽了同樣是心曠神怡,這說明我國民族音樂在曲式結構方麵的確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

第一段:“江樓鍾鼓”,由琵琶模擬鼓聲,簫和箏則奏出輕微的波音,描繪出“夕陽映江麵,熏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拉開了《春江花月夜》景色的序幕。

第二段:“月上東山”,主題音調夠高四度,旋律向上引發,描寫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的情景,在我們麵前展現了一幅“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秀麗畫麵。

第三段:“風迥曲水”,曲調層層下旋後又回升。描寫微風陣陣、水滾回旋、繁星閃閃、五光十色,令人神往。

第四段:“花影層疊”,出現四個快疾繁節的樂句。描摹簇簇鮮花,倒映在平靜的江中,相映生輝。

第五段:“水雲深際”,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區齊奏,醇厚深沉;忽而琵琶悠然飄出輕柔透明的泛音,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一輪孤月輪”的壯麗景色油然而生,透過月光的層層白雲映入水中,“碧天如水夜雲輕,雲深不知處”的水天一色的奇景,更令人心曠神怡。

第六段:“漁歌晚唱”,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摹出漁翁在歸途中,悠然自得地歌唱著,其它樂器隨和伴奏,此刻,漁翁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動聽的歌聲,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第七段:“洄瀾拍岸”,進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掃輪”技法奏出強烈的樂聲之後,樂隊全奏,描繪了群舟競歸、浪花飛濺的情景。

第八段:“橈鳴遠瀨”,音樂呈反複式遞升,箏劃奏的聲如流水的曆音,速度的曲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強,表現了波浪層湧、櫓聲由遠漸近的意境。

第九段:“矣乃歸舟”,這是全曲的高潮。在古箏琶音襯托下的樂隊合奏,複線式遞降遞升的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陣陣,由遠而近的意境。

第十段:“尾聲”,出現了簫的抒情優美的旋律,吹到最後兩小節,速度漸慢,並在最後一個音符上輕擊一下大海鑼,更襯托出夜闌人靜,餘音嫋嫋,使人們沉醉於整個樂曲的意境之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