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雜談

來源: christian2007 2009-07-09 23:50: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80 bytes)

  每當我們掙開你眼睛時,我們的心靈必然看到你和我,因為人類的意義就是包含在“你”和“我”之間。你和我合起來就是一個人類;而“他”卻是另類的,因為每當我們談論一個“他”時,就意味著這個人不在你和我之內,而是你我之外。在這種過程中,你和我都是以“我”為自身的觀照,你雖然也是在我眼中的“你”,但是當你看我的時候,必然是以你自己的“我”來觀照一個由我為起點的“我”;正如我是站在我的立場來看以你自身為“我”的你一樣。這樣一來,你和我並不是互相轉換或相對的產物,乃是“自身”的一種重疊性。從這個意義來說,這種重疊包含了遠古以來所追求的絕對與相對相互聯係的覺醒。
  每個文字都包含了你和我在內。但是我們人類的哲學傳統,也就是千年文化以來的哲學形式,卻將你和我“包裹”在各種哲學範疇當中。例如蘇格拉底之間的哲學家是自然哲學家,他們以水火氣等生活常識來表明宇宙的本原和自身。但是與其說他們是在探討宇宙,倒不如說我們都是以你和我來評價你我周圍的一種語言重疊性,猶如維根斯坦的生活語言遊戲一樣的行為主義。但是的自然哲學家從他們“自身”的生活形態來“隱喻”(也就是類比)宇宙自身的本質。這種所謂的自身,不就是你和我的“自身”觀照所衍生出來的種子嗎?看來“自身”與本質屬性一樣,他/它所談論的並不是本質的問題,乃是他自身的心靈屬性。也就是說,在哲學傳統內,你和我是一切觀點的起點。自身,並不是本質的揭示,乃是一種性格的隱藏。因為我們用“自身”的你和我來表明一個在你我之內和之外的世界性。但是無論是什麽樣的世界,他們都是在“你”和“我”的觀照中。所謂的觀照並不是指唯心論的詮釋過程,乃是一種對比,一種看透紛紛擾擾的“基礎性對比”。這種對比,與其說是前提或條件,甚至說是一種“媒介”,倒不如說是一種以世界來觀照出“你”和“我”的觀照性。猶如水中的月亮與天上的月亮之間的對比性一樣。
  蘇格拉底之間的自然哲學家,他們的哲學思維都是從生活中的“你-我”來說明他們自身的興趣,但是到了柏拉圖的理念論,哲學思維不再是生活中的你-我,乃是將你我排斥在範疇的中央,代之以最高的形式來說明“你我眼中”的世界性。可是這種最高形式,卻用靈魂的等級來換取你-我之間的對稱性,從此你和我就由不同種類的身份來“隱蔽”你我的單純性。你和我在等級結構中不再是你和我,而是不同關係的“私”。當你和我用“私”來說明“自身”時,偏差就會出現在你-我的衝突線中。因為在你和我之間不再是破折號了(--)而是不斷地逗號和分號。就這樣,我不再是以我來談論你,而是問你“你現在做什麽工呀?”等等之類的客套話。因為所有的客套話都是指向“身份認同”,而不是你和我了。從此在選擇填充表格欄裏,我們不再填寫“你”和“我”,乃是填寫“你是誰”的某某人的階級關係。
  自身,自然不是本質,乃是你和我的一種觀照的性格形式,那麽我們所觀照出來的世界性(比如社會)再也不是本質的問題,乃是你自身的性格的觀照,例如市場價值的闡述和詮釋一樣。於是即使是馬克思主義本身,也逃離不了它自身所觀照出來的“性格評價”;所以馬克思主義才說:不但要認識世界,也要改造世界,這就是所有哲學的基礎。他的哲學不再是形而上學,而是一種革命性的哲學。但是這種哲學所依從的不是本質主義,乃是革命形勢,所以它比以往的任何哲學帶有更強烈的戰鬥意味,至少是改革的激情在裏頭。可是世界的發展的結局就是不斷地出現“改革”馬克思主義的主義性,例如新馬克思主義等等。
  可見,如果我們不認識哲學傳統中的“你-我”,我們就無法阻止世界是在惡劣的鬥爭中繼續唱說自己的“主義”。因為每一種“主義”就是將你我包裹在各種哲學範疇當中。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你和我雜談
  • 哲學與愛情
  • 生活呀,生活!你到底在哪裏?
  • 國家的無知
  • 現象與本質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