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稱為“當代茶聖”的中國現代著名茶業專家、農業經濟學家,浙江上虞縣人吳覺農(1897—1989)著有《四川茶史話》。其前言援引《尚書 周書 酒誥》說:“商朝的統治階級沉溺在酒裏,腥穢上衝,連天都發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則與商紂恰恰相反,由於他們的建國方針是勤儉建國,所以嚴禁飲酒”。因此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孟津“伐紂會盟”時,有巴國率領的南方八個小國濮、賨、苴、共、奴(盧)、獽、夷、蜒,以部落子民藥用的茶,作為貢品,獻給武王。於是武王用茶設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諸侯,部落酋長。這種以茶代酒宴請賓客的宴會,叫做茶宴。酗酒是導致殷商滅亡的原因之一,所以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發布了《酒誥》這篇文告,勸告周朝的貴族不可酗酒。同樣的內容也出現在存於故宮博物院的大盂鼎的銘文上,大盂鼎是貴族盂為記載周康王(武王的孫子)對他訓誡而鑄造的,這證實了西周初年王室做出很大努力革除殷商酗酒的弊政。但是是否確有“以茶代酒”的做法,卻是令人懷疑的。似乎僅有的周武王這一次“以茶代酒”的盛事,也未見諸當時的典籍記載,後世文獻雖有說到這件事,但都語焉不詳,看來不能說西周初年已經把茶作為飲品。鄰近巴國的楚國有茶飲的說法,在戰國時代才出現,中原地區就更晚了。
巴、蜀立國曆史久遠,據《山海經. 海內經》、《水經注》、《漢書. 地理誌》、何光嶽《南蠻源流史》、《路史. 國名紀甲》等典籍作綜合分析,可以確認古巴國在夏代之前就已在漢水流域立國。東晉常璩在《華陽國誌 巴誌》中談到:“禹會諸侯於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四千餘年前夏禹大會諸侯於塗山的時候,就有巴、蜀兩國參加。唐代杜佑《通典》“梁州”條雲:“當夏、殷之間的蠻夷之國,所謂巴、髳、彭、濮之人也。”此後到商代,陝南的巴人東遷至今河南雎縣東部建立巴方國。商代中興之王武丁時(前1250-前1192在位),武丁的妻子,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女統帥婦好率軍攻巴方。《殷墟文字乙編》記載:甲骨卜辭有“辛未卜,爭,貞婦好氣從?〈盾戈〉伐巴方”。巴方國力不濟,被迫遷往今山西永濟一帶。商軍窮追不舍,巴方退避三舍,繼續西遷至今陝西渭南市東北30裏的巴邑鎮一帶,並投靠岐周。此後,巴方南遷至漢水中遊,在今陝西南部安康、漢陰一帶,也可算是“打回老家去”。
常璩《華陽國誌 巴誌》寫道:“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巴師勇銳,戈舞以淩殷人,前徒人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戈後舞’也。”武王伐紂,戰於牧野,紂王匆匆忙忙湊起一支奴隸的隊伍抵禦以周師為首的聯軍,勇猛的巴國軍隊是聯軍的先鋒。巴人揮舞戈戚進攻的時候,發現對方隊伍中有許多淪為殷人奴隸的自己的同胞,就跳起巴族的傳統舞蹈,以感召同胞帶頭帶領奴隸隊伍倒戈。在這場戰鬥中巴國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的。
《華陽國誌 巴誌》接著說:“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古者,遠國雖大,爵不過子。故吳楚及巴皆曰子。”這段話中費解的是“以其宗姬封於巴”一句。巴國既然幫助周武王伐紂有功,就不會再封一個姓姬的宗室取代巴國原先的國王。最有可能是巴國國王一開始參加聯軍時,就冒姓姬姓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武王以為他真是姬姓族人,加上立有大功就封他南方遠國諸侯的最高爵位:子爵。這樣,巴國就和吳楚兩國並列為南方許多小國的領袖國家。
《華陽國誌 巴誌》下麵一段話就和茶有關了:“其地,東至魚複,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榖。牲具六畜。桑、蠶、麻、苧、魚、鹽、銅、鐵、丹、漆、荼、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支。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給客橙。”那時巴國就已經有人工栽培的茶園了,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茶區,因此可以用茶作為貢品。由此可見,三千多年前中國已有一些地區作為食用或(和)藥用植物人工栽培茶樹,並達到一定生產規模。至於何時開始把茶作為飲品,《華陽國誌》中沒有明確說明,由藥用進而作為保健食品變為飲用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可以推斷巴人大約在近三千年前就有可能開始飲茶了。
巴族是一個龐大的民族,至少還有一個原居“湖北清江流域”的支係。戰國趙國的史書《世本》說:“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鍾離山即留難山,位今湖北長陽縣境內。原居湖北長陽的巴人沿大溪移居川東,這一支巴人的首領開明王,春秋末至戰國初率眾溯江而上,最後建都“江州”(《華陽國誌 蜀誌》),即今重慶市區,取代了統治蜀地百餘年之久的望帝杜宇王朝,建立了延續十二世的新的蜀地政權。渝地巴人多是那次大規模移民的後代。因此,傳統上認為,巴人的文化中心在三峽一帶。《華陽國誌 蜀誌》中又說,蜀王別封其弟“葭萌”於漢中,號苴候,名其邑曰“葭萌”。明代楊慎作過考證,“蜀人方言謂茶曰葭萌”。可見這一支巴人也是很早就人工栽培茶樹。大約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這一支巴人的政權最終亡於楚。其民散落湘、鄂、川、黔交界地的五溪地區。今四川東部的苗、土家等民族與其有淵源關係,苗族、土家族至今還保留著古代巴人原始的煮茶方式。
不管是哪一支巴人,上麵的史實都可以說明古代巴人是中國最早的種茶民族。西周之前巴人生活的地區(陝南、鄂西、川東)是宜茶之地,它的氣候、雨水、地形和土質條件有利於茶葉的大規模種植和名茶的培植,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種植區之一,據上所述,巴蜀是我國茶業的搖籃,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為業的。這一說法,和前麵的神農嚐百草的傳說遙相呼應,因為神農嚐百草的地點正在巴國東麵的神農架。陸羽的《茶經》中提到:“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茶樹)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早已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所以現在絕大多數學者認同茶文化起始於四川和湖北西部。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最近有人據此提出茶文化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類似地,雲南的西雙版納一帶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也就有了茶文化起源於雲南的說法。但是有茶樹和有茶事活動是兩碼事,前者屬於植物學範疇,後者與人類活動有關,需要有考古發現和曆史文獻證實,江浙說和雲南說正是缺乏這種證據。
茶文化(7)巴蜀是我國茶業的搖籃
所有跟帖:
• 一直以為你是湖南人 -來自大涼山- ♂ (192 bytes) () 07/06/2009 postreply 19:57:05
• 巴人文明現在也沒徹底消失,在苗族、土家族文化中還有殘存,如煮茶。 -龍劍- ♂ (0 bytes) () 07/08/2009 postreply 05:59:03
• 好吃土家有一種那啥鹹菜來著...有土家的師兄帶過.太驚豔了.... -阿奴- ♀ (0 bytes) () 07/07/2009 postreply 01:43:48